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读书学习决不仅仅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行为,而是一项关系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党风好转、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每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 从基本功的角度来要求,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怎样读书是一个涉及到学习方法的具体问题,暂且不谈,仅围绕前两个问题谈点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好读书,就是对读书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好者,喜欢、酷爱之意也。所谓“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道出了兴趣在…  相似文献   

2.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读书有福,福从收获中来。贾平凹曾经用调侃的方式历数过爱好读书的种种不是,但是,好读书的各界书虫,从贩夫走卒到学者贤哲,古今大有人在,为什么?贾平凹说,当然是“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读书能“识天地之大,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如此知识广博,洞晓人生,既自知又知人,当然会让你在面对绞尽脑汁都很难理清头绪的纷繁世事的时候游刃有余,举重若轻;读书能“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  相似文献   

3.
丰收 《新读写》2011,(4):40-43
“凭自己的高兴读书”,先求乐,后求知,追求的是读书的“情趣”,收获的是事业的“精微之道”,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4.
夜读的况味     
对于识字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读书。宋人尤袤有云: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可谓得读书之真意。对于读书人来说,最好的读书时光莫过于夜读。“青灯有味是儿时”是南宋大读人陆放翁追念儿时对灯读书的况味,千载读之仍然觉得亲切温馨。记得自己在少年时常常喜欢趴在被窝里看书,那时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游记》,其瑰丽的神话故事让我浮想联翩,梦中常常与书中的人物相遇。上学时读到冰心女士的《寄小读者》,其中一文中说过:“夜渐长了,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愿隔着地球,和你们一同勉励着在…  相似文献   

5.
读书     
读书好,读书乐。小时候,姐姐教我读书。读的是古诗,什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什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等。那时,我每学会一首,姐姐就会奖给我一颗糖,就会鼓励我再接再厉。儿时,读书是甜的!上初中后,学的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诗中的意境更引人入胜,但,那儿时的诗依然在脑海里回荡。有人说得好: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许多高尚的人在交谈。的确,读书可以丰富人生。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怡情,可以育人……暗暗高兴我有好读书这样一个好习惯。书,是我的精…  相似文献   

6.
大家谈     
《中文自修》2007,(1):56-56
周国平在《读书的癖好》一文中写出的自己对“读书”的感情让人羡慕。我常常觉得:在人的一生中,如果有一样能让自己为之付出一切的东西是自己的福分,而这篇文章正是写出了我的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7.
愿意读书、喜爱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是读书的好时节。宋代大学问家翁森就写过《四时读书乐》,春天是“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天是“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可是,不想读书、懒得读书的人,一年四季都有不读书的理由,一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春季不是读书天,夏季炎炎正好眠,秋日蚊虫冬日冷,收拾书箱好过年。”  相似文献   

8.
读书应重在会意,不能为语句所局限,“言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魏晋人读书,大率以己之意会书中之意,对字不甚注重,而力求身心的参与。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不可执着于字句的讲解,这同现代人次“不求甚解”为肤浅草率之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人民的好总理(1月3号) 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曾担任新中国总理26年。他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管理者。他就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周恩来人小志高,12岁时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誓言。1911年,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校长在一节主题为“立命”的修身课上,向学生们提出了“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相似文献   

10.
苏轼《又答王痒书》是一篇讨论读书之法的绝妙篇什,其间所谓“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及“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云云,真可谓夫子自道,是苏轼一生求学读书的经验之谈.然而苏轼之后,人们往往惊叹其来去无端,如行云流水,“读子瞻书,见才矣,然似不读书者”.读书而使人感觉“似不读书”,这正是苏轼散文的功夫所在.而这功夫,笔者认为就是苏轼的“闲暇自得”.对于“自得”,苏轼本人是颇以为自豪的.他平日论文,一贯反对“程式文章,千人一律”,主张“闲暇自得”,不赞成为作文而作文,说文章“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说自己“未尝敢有作文之意”.纵览苏轼的散文,大率都是缘乎己情己心的“自得”之文,而绝少应酬阿谀之体,这是得到时人和后人的首肯的.“自得”而冠以“闲暇”并不意味作者“无思”“无虑”、文字游戏,除人们常说的自然为文外,还体现了多方面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11.
黄轶 《文学教育(上)》2010,(17):124-124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读书文化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试从“读书之用”、“读书之乐”和“读书之业”三个方面,对读书文化作一番解读。  相似文献   

12.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兴趣的形成来源于教师的诱导和引发,而这种诱导恰恰是紧紧捕捉学生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瞬间,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生发过程。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高的地位是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读书,可以说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永恒主题。民间有云:“积财千万,莫过读书。”读书是中国传统家庭恪守不移的信条,读书而知礼,读书而明理,就尤为重要了。(渝生)  相似文献   

14.
要刊速览     
《河南教育》2008,(3):2-2
<正>读书当如温总理古人读书讲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儒家经书《礼记·中庸》第十九章专门强调的。温家宝总理深谙读书之道,对这几个读书的要素,或者说为学的境界,可谓兼而备之。而且,温总理尽管似乎讲的是他过去的为学经历,但折射的也有他现在的读书生活。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可以想见,正是读书,正是坚持读书,才涵养出了温家宝总理思路开阔、目光远大、收合自如、睿智儒雅的学者型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栋 《考试周刊》2013,(77):174-175
要画好一条龙是十分讲究的。活灵活现的身子必不可少,而那“点睛”之笔,更是尤为重要。组织好一堂课就如同“画龙”一样,要有充实的内容、严谨且合理巧妙的框架体系.而课堂中恰到好处的点拨、适时准确的小结正是那重要的“点睛”之笔。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世界是狭小、朦胧的,也是不连贯的,特别是跳来跳去地挑着看,很像是现在看电视不停地选台,一个晚上下来,眼前都是些片断,支离破碎。但正是这些支离破碎的片断,构成了少时读书的最初收获。“好读书,不求甚解”,这是陶港的自况。既曰好读书,又说不求甚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起初,以为这是一种调侃或曰陶式幽默,好似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般,于平静淡泊中突现心中的奇峰。然而,一俟后来读到哪里的一篇争鸣之文,说那陶潜若不是失于细节,便有些眼斜,居然面对东篱,望见南山,便觉得读书与甚解之间,并非一定要一…  相似文献   

17.
例一:教师、家长经常告诫学生说,世风日下,社会复杂,学生要安心读书,“不该知道的不要知道”。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正是学校教育目标之一。那种“怕学生变坏”而把学生“圈”住,使之与世隔绝的做法,实在是愚蠢的。一个根本不了...  相似文献   

18.
导写从小到大,我们会结识许许多多的书,围绕书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故事熏通过书又结识了许许多多的人,那么,怎样才能写好“与书有缘的故事”呢?一、要写出读书之“境”何谓“境”呢?就是说我们应该给读书设置一个场景、一个情境,或者说读书本身就应该有一个场景、一个情境。读书之  相似文献   

19.
重温叶圣陶关于读的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教育泰斗的叶圣陶 ,非常重视读的作用 ,他强调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诸多工作中 ,应该特别注意的“就是好好读书。读得好 ,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 ,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 ,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 ,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今天重读叶老 4 0多年前的教诲 ,感受颇深。一、阅读的目的在于“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学生阅读的“最终目的为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也就是要求教师努力“培养学生阅读之能力” ,“培养其自动性 ,终臻不待老师指导而能领会之境” ,以达到学生离校后“可以阅读书籍报刊…  相似文献   

20.
书籍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多读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使人的心灵变得美好.青少年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正是读书的好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学好“正课”的同时,多读些课外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