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bax基因蛋白、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02~2004年102例胃粘膜组织标本及患者血清。其中慢性胃炎15例,异型增生22例,胃癌65例。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上述组织的bax、iNOS表达,应用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组织中的HP及血清HP抗体。结果:在慢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HP的检出率分别为:7/15(46.7%)、15/22(68.2%)34/65(52.3%)。且上述各组中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存在正相关性。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中,HP阳性组bax、iNOS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HP阴性组。结论:bax、iNOS的表达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可能通过NO的诱导及bax调控使细胞增值加速和凋亡异常而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慢性胃炎持续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胃粘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与H 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及胃粘膜活检病理证实的138例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分别用13C呼气实验及病理切片改良Giemsa染色检测HPylori,按H Pylori检测结果分为H Pylori阳性组(87例)及H Pylori阴性组(51例);用S-P免疫组化检测GST-π,观察与比较两组间胃粘膜组织中GST-π的表达,计算各组GST-π表达率,将所得结果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研究H Pylori阳性87例,平均阳性率63.04%;GST-π阳性共58例,平均阳性率为42.01%。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61例。阳性率为63.54%;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 Pylori阳性26例,阳性率为61.91%,两组间HPylori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0.0006,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GST-π阳性37例,阳性率为38.54%;萎缩性胃炎组GST-π阳性21例。阳性率50%.两组间阳性率无显著差异(X^2=1.14,P〉0.25)。两组合并后H Pylori阳性亚组中GST-π阳性率为32.18%显著低于H Pylori阴性亚组的GST-π阳性率58.82%(X^2=8.30,P〈0.005)。结论:持续H Pylori感染可降低胃粘膜GST-π的表达,削弱GST-π对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303例内镜诊断RE的患者取胃窦活检,采用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检测Hp阳性率,并设慢性胃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E组与对照组Hp的阳性率分别为33%、56.82%,两组比较Hp阳性率有明显差异(P<0.01).RE组I、II、III级Hp的阳性率分别为51.37%、16%、14.54%;I、II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III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I、III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E组Hp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随着Hp的阳性率下降,RE炎症程度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4.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是多种胃肠道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某些口腔疾病亦有一定关系。本文从阐述幽门螺杆菌(Hp)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口腔中Hp检测、口腔Hp与胃内Hp关系、口腔Hp与口腔疾病,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揭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口腔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长期在宿主体内定植,并通过多种抗氧化蛋白对抗氧化应激,目前的研究认为该过程与其所致的胃粘膜疾病相关。我们拟临床研究不同胃粘膜疾病来源的H.pylori菌株中三个关键抗氧化物的表达。创新要点:首次分析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氧化应激相关因子与胃粘膜疾病类型的关系,并对三种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突出临床病人感染H.pylori中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表达特点,对研究H.pylori各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与临床胃粘膜疾病的关系,以及临床病人感染的H.pylori中各个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方法:在胃镜检查时,取患者胃粘膜组织进行H.pylori培养,共分离培养出40例临床菌株,其中13例来自胃癌患者,13例来自消化性溃疡患者,14例来自胃炎患者。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方法测定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中硫氧还蛋白-1(Trx1)、精氨酸酶(RocF)以及烷基过氧化物酶(AhpC)的表达水平。多组样本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并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评价多组连续变量的相关性。重要结论:H.pylori Trx1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和消化性溃疡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分离株,H.pylori RocF mRNA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分离菌株中显著高于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分离株,我们未发现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患者分离的H.pylori菌株中AhpC的表达差异。H.pylori RocF的表达水平与Trx1呈显著线性正相关,AhpC的mRNA表达水平与Trx1呈非线性正相关,RocF与AhpC的mRNA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果表明,H.pylori Trx1和RocF的表达水平可能与胃癌相关,在H.pylori菌株中,抗氧化系统的各个因子可能相互联系,在胃癌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杜鹃  王青 《考试周刊》2015,(33):195-196
为了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随机选取120例IBS患者为实验组,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分析肠易激综合征及各亚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并将HP阳性的IBS患者各亚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铵、蒙脱石治疗4周,观察组加用HP药物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实验组(IBS组)HP阳性率60.8%(73/120)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45%(54/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BS各亚型患者HP感染率分别为:便秘型47.3%(9/19)、腹泻型75%(12/16)、混合型75%(12/16)、未定型58%(4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P阳性IBS各亚型患者:腹泻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秘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50%),明显高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定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0%),明显高于对照组(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HP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之间有一定关系,根除HP可能在IBS治疗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1名调查对象进行血清尿素酶抗体检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采取胃粘膜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探索出一种更适于临床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的异化作用类型是什么?有的教师把“厌氧型”作为答案告诉学生。也有的认为是“需氧型”和“好氧型”。那么,Hp异化作用的类型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发病有密切关系,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般认为"无幽门螺杆菌就无溃疡",但目前对其致病因素和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认为是该菌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氨及其"空泡毒素"引起粘膜损伤,在胃酸作用下受损部位形成溃疡。同时,该菌产生的氨使pH增高,反馈性引起胃泌素分泌增多,使胃酸大量分泌,导致溃疡。基于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关系如此密切,因此,临床对消化性溃疡在传统抗酸治疗、保护因子应用的基础上加用除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蒙古沙土鼠建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NCTC 11637株胃内感染模型。感染方法有两种,方法Ⅰ是沙土鼠禁食18h后用50%酒精0.5mL预处理,6h后接种Hp,间隔12h、24h分别再次接种。方法Ⅱ的接种方法同方法Ⅰ,但接种后每日口服雷尼替丁(5m g/kg体重)。胃内接种H p后,于第7天、15天、35天、45天分别用Hp抗原酶联免疫诊断试剂盒、细菌培养和胃组织切片的方法观察沙土鼠胃内细菌感染情况和胃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给沙土鼠胃内灌服酒精以损伤胃黏膜并每日口服雷尼替丁,在人工接种35天后,胃内见有多量Hp生长,胃组织病变与Hp自然感染的病例相似。  相似文献   

11.
DNA修复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55例胃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4%(24/55),其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GMT对胃癌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z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0例大肠癌组织及11例癌旁正常黏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结果:Ezrin阳性表达率在大肠正常粘膜、大肠癌组织中分别为36.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Ezrin阳性率(89.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1.5%)(P<0.05);在大肠癌中,Ezrin异常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发生部位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Ezrin表达水平提高提示癌组织具有更高的浸润、侵袭能力和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 Ezrin有望成为判断大肠癌患者预后的新指标或治疗肿瘤转移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细胞粘附功能下降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探讨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我们研究了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6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进行E-cadherin的检测。结果:E-cadherin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强弱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0.05)。结论:E-cadherin表达与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39例胃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表达的阳性率都为61.54%(24/39),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高分化管状腺癌与低分化管状腺癌中的表达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SP70mRNA在胃癌组织的表达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都无关(P>0.05),而CD44v6mRNA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P<0.05).结论:CD44v6mRNA和HSP70mRNA在胃癌组织都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均可作为评估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应用较灵敏的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0例胃癌组织进行bcl-2、c-myc基因蛋白的检测,并对两种基因与临床病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bcl-2基因蛋白在胃癌的阳性率为46.3%。高、中分化腺癌阳性率为59.4%,显著高于低、未分化腺癌(37.5%);其表达与Merkel分型有关,乳头状腺癌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在lauren分型中,肠型胃癌为59.4%,显著高于弥漫型(37.5%);在Ming'S分型中,膨胀型(52.3%)显著高于浸润型胃癌(23.5%)。在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bcl-2的表达率(38.6%)显著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65.2%)。c-myc基因蛋白在胃癌的阳性率为67.5%,其表达率在低、未分化腺癌中为72.5%,显著高于粘液腺癌(25.0%);而粘液结节型腺癌(25%)明显低于粘液细胞型腺癌(81.8%)和管状腺癌(71.4%)。在膨胀型胃癌的表达率(73.0%)显著高于浸润型(47.1%)。c-myc的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关系。bcl-2、c-myc基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5-Fu对人胃癌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中CA15-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20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者15例,而正常胃粘膜均为阴性。这表明CA15-3的表达与胃癌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CA15-3阳性表达可能是胃癌变细胞的标志之一。CA15-3阳性表达及胞浆阳性定位与与胃癌进展,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胃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D15s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D15s和E-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9.2%和44.2%。CD15s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高(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低(P〈0.05) E-cadherin阳性表达的肝细胞癌转移率低(P〈0.05),分化程度及患者5年生存率高(P〈0.05)。CD15s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CD15s和E-cadherin表达与肝细胞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CD15s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癌预后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MMP-9和CD15s与胃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唾液酸化Lewis X(CD15s)抗原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D105,MMP-9,CD15s进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对47例胃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标记,检测CD105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对MVD与MMP-9、CD15s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MP-9、CD15s表达都呈阳性的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高于MMP-9和CD15s单阳性及二者均阴性的胃癌组织。结论:MMP-9高表达有利于癌组织局部浸润,CD15s高表达有利于癌细胞血行转移,MMP-9及CD15s检测对临床诊治胃癌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