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土们,先生们:由澳门近代文学学会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学与海外”国际研讨会历时三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研讨会开得很紧凑,学术氛围浓厚。研讨会有两大特色值得注意:一是与会代表学术层次高,50%以上是正教授和国内外著名的近代文学研究专家;二是这次研讨会学术研讨与史迹考察相结合,追寻了中国近代文学家魏源、郑观应、汪兆镜、邱逢甲、康有为、张仲球等人在澳门的足迹,深化了对澳门文化底蕴的心灵感悟。这点对研究文学十分重要。当然我们也应指出,由于研讨会时间较短,对有些问题未能展开充分讨论,这是此次研讨会的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2.
澳门自古以未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集中体现。“一国两制”、澳门回归祖国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也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光辉范例。“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3.
在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之际,2004年12月18日至19 日,第三届两岸四地小学中国语文教学观摩交流活动在 澳门隆重举行。这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 研究会、澳门文化教育交流协会小学语文教育研究部、 香港小学中国语文教育研究学会、澳门中国语文学会 共同主办,澳门庇道学校承办。来自两岸四地的300多 名专家、学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相似文献   

4.
<正>2010年10月28日至11月1日,全国近代文学领域的老、中、青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古城赣州,在赣南师范学院隆重召开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江西近代文学研讨会,就中国近代文学的诸多问题百家争鸣、激扬论坛,反映了当前中国近代文学的基本研究现状,并探讨了未来中国近代文学的理论建构及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地位香港和澳门地区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原因被外国殖民者侵占。香港已于1997年7目1日回归祖国,澳门将自1999年12同20日回归祖国。这决定了本节知识具有特殊性,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②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和地区范围。③了解香港、澳门的经济特征。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通过财香港澳门经济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受到爱国…  相似文献   

6.
2022年“桐城派与近代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桐城派研究的多维视角,拓宽了桐城派研究的思路和边界;二是近代文学研究呈现新气象,为桐城派在近代的发展与研究提供了学术语境;三是桐城派研究的多元化探索,展望了桐城派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庆祝澳门回归祖国5周年【背景材料】2004年12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首次访问澳门,他高度评价澳门回归5年来的显著成绩,并祝愿澳门民众在以行政长官何厚铧为首的特区政府领导下,和衷共济,团结奋斗,把澳门建设得更加美好。200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二届政府就职典礼上,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澳门回归祖国5年来,“一国两制”方针成功地付诸实施。实践证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澳门人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澳门;伟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自古以来本是同根一脉,同属华夏之邦,同为炎黄子孙,同归中华民族,然而,近代100多年来,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华夏大地历经沧桑,饱受支离破碎、分合离散的苦楚。今天香港已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正翘首期待1999年澳门也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回归祖国怀抱。海峡两岸也将随着中国政府和平统一方针的贯彻执行以及台湾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在这种背景下,以华夏四方为实体的“中国经济圈”建立的构想,日益成为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的热门话题。在此,本文就“中国经济圈”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自古以来本是同根一脉,同属华夏之邦,同为炎黄子孙,同归中华民族,然而,近代100多年来,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华夏大地历经沧桑,饱受支离破碎、分合离散的苦楚。今天香港已回归祖国的怀抱,人们正翘首期待1999年澳门也按“一国两制”的构想,回归祖国怀抱。海峡两岸也将随着中国政府和平统一方针的贯彻执行以及台湾有识之士的大力推动,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在这种背景下,以华夏四方为实体的“中国经济圈”建立的构想,日益成为海内外各界有识之士的热门话题。在此,本文就“中国经济圈”建立的可行性及其特点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我国已顺利解决香港、澳门问题,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七年来,香港经受住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开始复苏。五年来,澳门人民安居乐业,经济从回归前的负增长,到现在以8%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年1月1日起《香港与内地更紧密关系安排》、  相似文献   

11.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迎澳门回归祖国,弘扬集邮文化,烟台市教育委员会、共青团烟台市委员会、烟台市邮政局、烟台市集邮协会,于1999年下半年联合举办的“烟台市青少年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暨迎接澳门回归祖国集邮展览”和“方寸之中看祖国集邮征文大奖赛”已圆满结束。征文经专家评审后确定: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50名。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一个中国”的原则,香港、澳门已顺利回归祖国。现在,海内外炎黄子孙所面临的一个共同任务就是早日使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台湾当局在两岸关系上留下的轨迹吧。1993年4月27日,台海两岸经过数十年敌对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基会会长辜振甫终于在新加坡举行了划时代的“汪辜会谈”。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使海峡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上达成了共识,得到了一切爱好和平人士的欢迎和支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赞誉。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翘…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三届中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十月四日至九日在我校和中山两地举行.会议于四日上午九时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开幕,经过两天的大会宣读论文之后,移地中山市继续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参加大会的有来自中国社科院和全国各大区、十多个省市的专家、教授、近代文学研究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单位的同志近百人,澳门中国语文学会理事长胡培周先生出席了本次学术讨论会.这是近代文学学术  相似文献   

14.
澳J7将于今年 12月 20 B回归祖国,我校承担的教育部“九五”期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澳JI回归前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问题研究”课题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刊从 1998年第 4期开始开辟了“澳门研究”专栏,从今期起,还陆续发表我校澳门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以迎接澳门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2月20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宣告了西方殖民主义统治在中国领土上的最终结束。从1553年葡萄牙非法居留澳门至1999年回归祖国,澳门历经沧桑,澳门回归祖国又给澳门的发展提供了一次新的机遇。回归后的澳门与香港、台湾同祖国大陆一起共同迎接21世纪的挑战,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16.
葡萄牙人“永驻管理澳门”,经历了入据、盘据和强据三个阶段,历时330年。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回顾这段漫长屈辱的历史,有助于对西方殖民主义的进一步认识和对澳门回归祖国意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强化国家和民族观念——澳门成教中文专业开设近代文学课程的思考与实践○谢飘云澳门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早在远古时代,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已来到澳门生活和居住。澳门在秦朝已属南海郡管辖,到明朝改为广东省的香山县管辖。到十六世纪中叶后,澳门才被葡萄牙逐步侵占。...  相似文献   

18.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16世纪以后,被葡萄牙人逐渐占领。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葡北京条约》,正式取得在澳门的永驻权和完全管治权。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澳门回归祖国成为历史必然。1987年中葡正式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庄严宣告: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至此,澳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澳门的历史及风土人情,知道澳门与珠海陆路相连,是中国领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99年12月20口澳门将回归祖国。 2.培养幼儿热爱祖国,从小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充分体验参与庆祝活动的喜悦心情。活动一:环境布置 1.师生共同制作莲花和“迎澳门同归”倒计时转盘,转盘上设中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下设时间转盘和中国地图。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认识了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知道了澳门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转盘还可便利幼儿每天倒数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两岸远程教育学术研讨会于4月19~22日在澳门召开。会议由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主办,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澳门成人教育学会协办,会议主题为:远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及其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