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由于体育旅游具有产品体系庞大,能让旅游者选择符合个性的产品及体育旅游活动过程能让旅游者经历和感受各种各样的、属于自己的体验,因此体育旅游产品是一种最能体现和适应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活动。体育旅游所能提供的“体验需求”主要有休闲体验、健身体验、观战体验、刺激体验、竞技体验、其他体验等。体验经济时代体育旅游新发展的对策有:改变传统营销观念,创新体验营销观念;加强体育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与挑战性;要有良好的体育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体验经济视角的浙江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验经济时代的来临赋予了旅游业新的内涵和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浙江海洋体育旅游发展的资源状况、支持系统等的分析,提出在体验经济背景下,发展浙江海洋体育旅游必须完善海洋体育旅游产品体系,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需求;设计优秀主题,强化体验的品牌形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实现利益共享;加强监督机制,重视安全保障;申办或培育大型体育赛事,提高浙江海洋体育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ASEB分析的体验式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验低碳体育旅游是体验时代、低碳生活的产物,是游客出游获得所期望的低耗能、低排碳体验运动。体验成为体育旅游业品牌塑造的核心内容,是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需求、新形式,因而对旅游产品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采用ASEB栅格分析开发低碳体育旅游产品的条件,并提出相应对策,为满足现代体育旅游需求和开发体验体育旅游产品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体验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更趋向于个性化需求,体育旅游以其高体验特性而被赋予更深的内涵和更高的期待。本文以温州为例,在分析体育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体验性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式,通过产品的优化创新,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验经济与体育旅游产品及体育旅游产品体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阐述了体育旅游产品与体验经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探讨了体育旅游产品的体验式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我国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阶段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体验化设计是体育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并分析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新内涵.进而探讨了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方法,并提出了"迎亚运"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7.
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休闲时代和体验经济的来临,户外体育运动、民族与民俗体育和体育节事等方式的体育旅游更是显示出不同的体验需求,为应对这一挑战,应加强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的资源型、市场型、创新型和品牌型等开发模式,这不仅是提升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体育旅游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体验视角的体育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验正成为一种新的价值源泉,而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产品普遍缺少独特的主题,产品体验价值低下,体验空间狭窄,游客难以获得集中、深度的文化体验。因此,依据体验化设计的基础理论,提炼体验主题,营造体验氛围,设计体验项目,开发创新体育旅游产品,是提升体育旅游景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体育旅游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沿海地区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实现体育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建议:政府引导,采用市场化运作,实现体育旅游企业的升级;发掘体育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品,实现体育旅游产品的升级;深入研究市场,运用现代网络,实现体育旅游营销的升级;更新观念,联合开发,实现体育旅游品牌的升级;企校联合,以市场需要为目标,实现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的升级。  相似文献   

10.
"环首都体育休闲圈"消费群体需求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河北省提出的建设"环首都体育休闲圈"的战略发展规划,在分析当前我国体育休闲产业发展趋势,北京地区大众消费群体对体育休闲旅游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大众消费群体娱乐性需求、减压需求、教育性需求、体验需求、个性化需求等新的需求特点,并提出未来体育休闲旅游产品应具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基于STV三角营销的湖南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STV营销三角模型,在分析湖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体育旅游产品的战略形象设计、形象塑造策略以及价值驱动3个方面分析湖南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认为在营销战略上应完善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模式,关注目标市场选择,制定旅游规划;在开发和营销策略上,应注意产品的差异化及优化组合;在营销价值上,应重视突出湖湘文化及体验经济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体育旅游是肇庆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新的增长极、旅游消费新热点。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厘定肇庆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与发展定位,对肇庆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与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剖析。肇庆体育旅游发展以绿色生态体育旅游为载体,康养旅游为龙头,深度融合运动休闲、体育赛事、健康养生等业态,培植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深耕体育旅游品牌建设,打造特色鲜明、层次多样、适应多元需求的体育旅游示范区。提出建立健全符合肇庆体育旅游实际的政策支持体系;全面落实体育旅游监督与管理责任;改进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塑造康养体育旅游产品品牌,助推体育旅游产品特色多元化发展;切实提升体育旅游商品开发;协同大湾区共建“湾区体育旅游人才库”等6方面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体验经济视角中的体育旅游与体育旅游营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阐述了体育旅游与体验经济的关系,并把体育旅游分为娱乐类体育旅游、教育类体育旅游、审美类体育旅游、刺激类体育旅游四类旅游形式,并为体育旅游营销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福建体育旅游开发进行研究,为福建体育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考之依据。主要结论:福建可开发的体育旅游资源包含以地文资源为主、以生物资源为主、以水域为主的自然体育旅游资源及体育遗迹、体育建筑与设施、人文活动体育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尝试从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充分挖掘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彰显地域人文特色;突出原生态体育旅游资源特质,拓展国内外市场;重视体育旅游人才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观念培养;强化闽台体育旅游对接及双赢合作开发理念等方面构思福建体育旅游。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体育旅游与奥运关系进行分析,对奥运会对中国体育旅游业的影响进行讨论,对后奥运时代体育旅游如何发展提出建议:建立科学发展观;奥运体育设施开放使用,结合现有设施特点,开发创新性的"内容旅游";以奥运功能拉动体育旅游,打造城市体育旅游新形象;采取体验式经营手段的营销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的体育旅游产品;在整合自身经济性与公益性目标上基础坚持理性化原则;加强体育和旅游部门的相互协调;和谐发展体育旅游,防止产生生态污染.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状况进行分析。结论:辽宁省体育旅游产品缺乏地域特色和品牌形象;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缺少整体性规划。建议:以“四大板块、五大主题”整合模式对辽宁省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旅游资源普查结果表明:西安市自然旅游资源种类齐全;数量丰富;可进入性强;可以满足体育旅游的基本要求。开发和开展体育旅游不仅能满足都市人们缓减压力,释放自我的需求,还可以增加旅游景点的功能,解决西安市旅游景点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等对山东半岛生态体育旅游进行研究。认为:山东半岛具有相应的资源、经济条件和时间因素等优势条件;要加强蓝色经济区内各地区间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合作、联合发展;扩大开放,加强体育旅游环境影响评价、专业人才培养;建立统一、高效和权威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同时提出坚持产品创新,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环境意识以促进经济区的生态体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加启 《体育科技》2013,(5):16-17,21
以苏北地区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苏北地区五城市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体育旅游经历、旅游动机、体育旅游认知、体育旅游需求以及影响参与体育旅游的因素等特征,对于打造苏北地区体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竞争力、开发体育旅游市场和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并能满足人们缓减压力,释放自我的需求,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由于兼顾了运动与旅游休闲,而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广东是我国的体育强省和第一旅游大省,体育旅游消费人群广大、消费需求层次多样,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拥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海洋、温泉、河流、主题公园、武术、体育场馆和大型体育赛事等,是广东的优势体育旅游资源。但广东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却明显滞后,缺乏优势体育旅游产品,产品开发与省内发达的体育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