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艺术体操是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时而奔放激亢,似奔流大江,时而柔缓舒展,如涓涓细流,使人神游万仞,迷醉、神往,沉浸在美的海洋里。音乐,给艺体以灵魂。音乐与艺体动作的和谐统一,既完整地创造出美的意境,又完善地体现了艺体健与美的特点。为使艺木体操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夺目,我们应重视音乐在艺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一、音乐在艺术体操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它通过旋律、节奏与和声给人以情绪感染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
德彪西的音乐是在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独特的风格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发展成熟。德彪西独创的风格被西方音乐史概括为印象主义音乐,并称他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者。德彪西的音乐表现为旋律简短零碎,结构自由模糊,和声色彩斑斓,织体纤细精巧,配器细腻透明,力度层次渐变,音色丰富多变等特点。他打破了西欧几百年来的传统模式,创造了一种朦胧、飘逸、空幻、透明、幽静、纤细、优美、雅致的音乐音响,他的音乐给后代作曲家以启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那些比较短小、集中、富于概括性的歌曲创作形式 ,通过塑造丰富多彩的形象来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这是一种常见的音乐表达方式。显然 ,如果不注意塑造艺术形象的典型化 ,仅仅是一些好听的旋律并不能自然地成为一首优秀的歌曲 ,只有当这些优美的旋律与歌词所要求的形象和感情相统一时 ,人们才会认为这是一首优秀的歌曲。聂耳的歌曲之所以会给人们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 ,先决条件就是因为聂耳的歌曲创作具有十分丰富、又非常生动鲜明的形象性 ,并通过这种音乐创作手法显露了他…  相似文献   

4.
巴托克是20世纪匈牙利钢琴家、民俗音乐家、成就最为突出的匈牙利民族主义作曲家,其一生的创作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巴托克著名的钢琴作品集《小宇宙》为分析对象,对巴托克使用民间音乐中的复杂的节拍节奏、运用民间音乐曲调进行旋律写作和对钢琴演奏技术训练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S175传奇曲是李斯特创作晚期的宗教钢琴作品,乐曲运用圣咏旋律形式作为主题旋律,运用大量浪漫时期高难度钢琴技法,使用丰富的音乐语汇,生动形象的呈现出诗意的标题。本文从音乐分析学角度出发,以李斯特个人宗教思想与特定时期的创作特点为背景,以相关史实为依据,通过对音乐语汇诠释标题方式的具体分析,探究乐曲写作手法诠释宗教主题的方式,管窥李斯特宗教钢琴作品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音乐的"语言"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旋律以自身独特的“语言”与听众进行交流,发挥着沟通天人、交流你我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主要源自于旋律能模拟自然、反映生活、表达情感,并塑造形象。  相似文献   

7.
创造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有机结合的操作方式。”它包括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思维是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三把金钥匙,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因此作为开启人类智慧金钥匙之一的音符与人类智慧的最高体现——创造思维是分不开的。19世纪著名音乐家瓦格纳曾说:“音乐的最久远、最真正、最美满的机关,就是人们的歌声,音乐有了人的歌声,然后才得以永久地存在。”  相似文献   

8.
在音乐创作中,不管是器乐作品还是声乐作品,都需要通过艺术形象来表达作品的内容。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形象,作者创造音乐形象,正象诗人用文字、画家用线条色彩创造艺术形象一样,有他自己特有的表情达意的表现手法,音乐创作就是作者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但它和其他文艺形式相比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有一些种类的文艺如文学、戏剧、美术等等,它们的艺术形象则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音乐的表现手段是依一定规律来运用的声音,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也不能象文学那样用语言描述…  相似文献   

9.
关于音乐本质的反映论观点认为音乐的本质存在于物的和谐中,存在于声音流动的形式结构中,认为音乐之本质在于对外界声音与客观事物的模仿。这种观点虽然在最初的立场上是正确的,但却有着明显的缺陷。而音乐本质的先验论观点把音乐活动视为脱离现实基础的纯粹抽象的思维与情感的运动,把作曲家的创造说成是先天具有的才能的发挥,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而在反映论中引入实践的观念和运用辩证法的方法,用实践代替反映,从而得出关于音乐本质的正确结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一种声音表情的艺术,它利用音响,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被人们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音乐教学就是逐步教会学生感受和理解音乐这种艺术的语言,使他们逐步具有一定的音乐修养。好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增强美学观念,而且发展儿童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因而,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根据音乐教育本身的特点及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因材施教,大胆尝试,使学生们在“动、玩、乐”中学习音乐。所…  相似文献   

11.
旋律、和声以及音韵的民族化是体现手风琴民族音乐风格的基本途径。以群众歌曲、民歌、民间器乐曲以及传统古曲的曲调为素材,是中国手风琴音乐旋律发展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在传统和声的基础上融入民族和声因素,以替代或削弱西洋和声的功能性,使和声音响适应民族审美习惯和旋律调式特点.是手风琴民族风格的有效体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它在强调高校思政课教学理念和内容的变革之外,还呼吁革新教学方法。研究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旋律教学"的教改为例,深入剖析思政课融入"旋律教学"的价值意蕴、内容重构和趋势展望,力图打造有理论高度、有情感温度的思政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的钢琴教学中,经常遇到诸如"读谱"、"节奏"、"音色"、"旋律"等明显影响学生弹奏的问题.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应当从"正确的读谱"、"良好的节奏感"、"清晰的音色"、"层次分离的旋律"等四个方面予以巧妙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窝头会馆》是作家刘恒的话剧处女作,虽然是第一次写话剧,还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表现主旋律上,刘恒的创作体现了新的变化。主旋律很容易使人想到高大全、假大空的文学形象和文学作品,然而《窝头会馆》却避免了这样的弊病,在展现建国前后特殊时代风貌时,作者把落脚点放在永恒的人性上,剧中的人物显得生动可感,"对主旋律的探索能悄悄抵达观众的心"。  相似文献   

15.
歌唱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歌曲由歌词与旋律组成,情感由心而发,在掌握歌曲情感后,应该全身心投入歌唱。  相似文献   

16.
琵琶曲的分类上有文曲和武曲、大曲和小曲之分,《霸王卸甲》一曲在琵琶曲中属于武曲。但《霸王卸甲》一曲不仅表现了战争场面,更表现了乐曲主人翁项羽“悲”的情感色彩。全曲感人至深的音乐情感,令人难忘。文章是通过对琵琶曲《霸王卸甲》中段落结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巧的浅析,根据在乐曲发展过程中,音乐的发展和故事发展相对应的发展方式,探寻这首乐曲对故事悲情色彩的音乐情感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相似文献   

18.
李娟 《职大学报》2012,(3):14-16
作者用深情用真情来传唱故乡,典型的意象,浓浓的乡愁,多样的艺术表现再加上与之匹配的大气、宽广又哀伤的曲调,使《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这首歌从一开始就震动了草原,令人无限喜爱、无限回味。  相似文献   

19.
杨亚新 《职大学报》2012,(6):55-56,118
《乌苏里船歌》是一首欢快、甜美反映赫哲族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后心情格外开朗的东北民歌。郭颂等在创作中吸收了《想情朗》等闻具代表性的赫哲族传统民间曲调。。  相似文献   

20.
杨云惠 《职大学报》2012,(3):42-43,25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是《风》之始也,风是乐调,《诗经》里的作品都是合乐的唱词。全诗用文学语言加强了音乐语言的音乐美,从全诗的曲式结构、韵律发声、字句组合以及重章叠句四个方面可看出它的诗歌与音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