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959年,从复旦大学毕业的于漪老师在教了7年中学历史后,被要求改行教语文。从此,整整一甲子,于漪老师始终在坚定地探寻语文教育之道。她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80年代提出既"教文"又"育人",90年代初提出培养学生的"现代人素质",90年代中期主张"弘扬人文,改革弊端",21世纪初提出"教育要树魂立根",语文教学要"德智融合"。  相似文献   

2.
于漪是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她创造和积累了许多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对于语文课堂的教学方法,她始终坚持以服务于教学目标、服务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为宗旨.“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是于漪所追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美,“教无定法”理念运用于她的课堂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从于漪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案例入手,可以发现于漪教学中的“教无定法”之法是由具体学情、不同课文和课堂情境三个不同方面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于漪的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育界的发展影响颇深,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与新时代教育要求接轨,尤其是"教文育人"这一点。于漪在她的基础教育观中提出"教育的生命力在于质量",教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所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她们的专业素养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于漪在她的语文教育思想中对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发展提供了路径指引。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自身发展上面应该做到:博闻深思,目中有人,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4.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于漪本着“为国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她被称为“人民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科学的光辉。本文通过对于漪的教学实录进行观摩和总结,分析了她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挖掘思想,培育情感;教“活”教材,跨域学习。  相似文献   

6.
于漪老师是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她在半个多世纪的从教生涯中,从最基层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做起,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思想工作方法,将最差的班、最乱的年级带成了上海市的先进集体。作为上海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她提出的"两代师表一起抓,一个心眼为学生",与师生共成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她充分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精心培养优秀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一批像程红兵、陈军、谭秩斌、陈爱平、兰保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特级教师。  相似文献   

7.
于漪老师是当代语文界成绩斐然、独具魅力的语文教育专家。她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后改教语文。在近半个世纪的语文教育生涯中,她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在理论方面卓有建树,在教学风格上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著作甚丰,仅《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一书就500多万字。在一个行业,一个人能赢得同行们的一致称赞,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以说,于漪是当代语文教师的楷模,当之无愧。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的于漪,能在语文教育领域做出不同凡响的成绩,这既得益于她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又归功于她执著的钻研、治学精神和对教育的炽热情…  相似文献   

8.
于漪是我国语文教育界改革的领军人物,获得了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奖章,是100人中唯一的基础教育届代表。她说要"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使命意识让她始终遵循着"教文育人"的教育思想,将生命之花为教育事业而绽放。纵观她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她践行着"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教材观,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科学性"、"教材的延伸"、"敢于打破教材权威"、"让教材‘活’起来"四个方面。于漪独具特色的教材观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名校名师     
“教了一辈子遗憾的课”于漪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前辈、著名的特级教师,是全国语文界的一面旗帜。有人评论于漪说:“于教师的课很难学,因为她的教学没有模式和程式,天马行空,左右逢源”。于漪老师在1978年就被评为特级教师,在她漫长的教学生涯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每天都有人去听她的课,所以她说,她每天都上公开课,就连早读课也不放过。一位年轻老师,从1976年开始,随堂跟踪听了于漪3000多节语文课,最深切的感受是,于漪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教第二、第三遍,也绝对不重复,每节课都是一幕美丽动人的人文景观。于老师说她…  相似文献   

10.
张庆 《江西教育》2009,(1):58-59
于漪老师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教学中信守的一个理念是“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她认为教师的“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孩子的未来”。经约.我有幸拜访了已经是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和蔼可亲.在说到教师和教育事业时仍然激情四溢.并且始终为她钟情一生的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工作着、忙碌着。谈话中透出的她对学生的挚爱情怀,对事业的入迷钻研.对教育的深入思考……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正曾几何时,我们语文教师的眼睛中装了太多东西——目中有教材,目中有教参,目中有理论,目中有分数……可偏偏没有学生。"目中无人"的课堂是方向错误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为了传授知识而教,为了考试分数而教,甚至是为了教而教。"目中有人"的课堂才是方向正确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了学生的精神成长,为了学生"会学"而教。  相似文献   

12.
<正>深夜,七旬智障老人迷路后,报不出自己的姓名,说不清家住哪里,惟独记得"社区民警陈德骅"。很快,她就被接回了家。老人记住的陈德骅,是上海普陀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他有21位"父母",都是辖区里的孤老,这位迷路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上海普陀区莲花公寓是个动迁户组成的小区,2800多户、1万余名居民,而且老年人多、困难居民多。担任该社区民警17年的陈德骅把居民视为亲人,把21位孤老认  相似文献   

13.
早就听一位老师说过,爱听于漪老师评课并且期望自己的课被于漪老师点评,因为她能切实地让你知道得失在哪里,应该怎么做。去年,笔者听到了于漪老师对“民族精神教育与语文教学”五节课的点评后, 深有同感。她这样评“思考的跨越”一课:能从思维的角度去启发学生,选择的是刘翔在2004年奥运会男子110 米跨栏比赛中获奖的事例作议论文写作的材料,很有  相似文献   

14.
文字刺激     
麦克才3个月,妈妈就让他看识字卡片,他对这些方案能记住吗? 有一次,一位在美国纽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发现女邻居正在摆弄一些单词卡片,她知道这位女邻居是个儿童心理学专家,便问:“又要做什么试验吗?”“不,这是给麦克看的。”儿童心理学专家答道。“这么早就为他准备识字卡片了,多大开始教他呢?”中国留学生有些奇怪,她知道邻居儿子才3个月。“现在。”“麦克才3个月,教他能记住吗?”“3个月他慢慢会记住的。”  相似文献   

15.
于漪是我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该具有教文育人的思想。于漪教文育人思想的主要内涵是:教文和育人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教文育人的培养途径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发现于漪教文育人的思想对当今语文的教学有很多的启示: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要目中有人、发扬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素养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奥运会就像一座圣殿,吸引着全世界的运动员,当然也有我. 1984年许海峰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的时候,我才4岁…… 1988年汉城奥运会,我记住了高敏,她好像在国际比赛当中没输过.她是"跳水女皇",有她在,别人只能争老二…… 1992年巴塞罗那,我记住了伏明霞,她得奥运金牌的时候才14岁.那一年我12岁,和人家没法比……  相似文献   

17.
<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应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一文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善于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思维的发条,使它旋转起来,不断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发挥聪明才智。"①综观于漪老师执教的许多课例,她既教文又教人,进一步厘清语文教学中的"核"与"壳"的问题,坚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重构文本,突出核心教学价值于老师每教一课,她都要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研读,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针对《晋祠》这  相似文献   

18.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我已是一名74岁的古稀老人,退休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初中教师,从教41年,教过2000多名初中学生。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我教过的学生先后被大中专院校录取了350多人。在这些莘莘学子中不乏佼佼者,其中"三晋英才"、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副所长、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吕春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19.
她是"人民教育家",她是"最美奋斗者",她是"改革先锋",她在三尺讲台躬耕70年,在新中国70年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就是于漪!通过研读于漪老师的课例,探寻那一堂堂受学生欢迎、知识丰富、情趣横生的使人入迷的语文课是用怎样的教学语言来"粘"住学生!锤炼语言,拨动学生独特的琴弦;总结经验,展望语文教育的明天。  相似文献   

20.
仇端珍老师是个青年团員,今年21岁,已有四年多教齡。1952年她17岁,初中毕业后就跨进了梅謝小学。开学不久,不如意的事情接二連三地发生了:学生不听話,秩序乱糟糟。下了課有些学生爬在課桌上乱跳,把課桌弄坏;有些学生在校外乱踩群众的蔬菜,偷摘人家的瓜果。学期終了,学生的学业成績不好,三、四年級留級生几乎有半数。家長对教师有意見,甚至个别乡干部向区文教助理要求:“調个男先生来吧!”假期里竟有一位家長赶到她家里把群众的意見告訴她,意思是不要她去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