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围绕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梳理了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童年来源,结合媒介变迁史,重新反思童年消逝说在新媒介环境中的体现,试图唤起人们对童年文化的危机意识;并就现代媒介技术带来的儿童成人化、成人儿童化、电视人、技术异化低龄化等现象,给当下媒体、学校及家庭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童年的消逝     
在西方颇有影响的美国传播学家波斯曼的《童年的消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现代社会的窗口,使我们吃惊地看到了现代儿童貌似幸福实际不幸的真象。在波斯曼看来,幸福童年的消逝首先要怪罪于电视。但是这篇译文不仅对研究电视文化有价值,而且对研究现代社会,现代教育都应当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如今网络媒体的风靡使得童年与成年人之间的界限更加模糊,成人化的儿童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实,近期风靡的电视剧"小戏骨版白蛇传"正是童年消逝现象的突出表现,同时以童星作为娱乐工具的风潮会进一步促使儿童走向成人化.本文以尼尔?波兹曼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著名论断"童年正在逐渐消逝"为基础,分析网络媒体如何加速童年的消逝,并通过事例"小戏骨版白蛇传"分析将对童年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新时期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变迁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尚文 《新闻大学》2006,11(2):70-75
从相对单一的"群像"转向多元化的个体形象,由传统道德形象向更为丰富的现代形象过渡,中国典型人物"媒介形象"的这种数量走势和内涵变迁,为当前媒体的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新的启示典型人物形象的表达应与社会个体的生存状态相吻合,与社会变迁保持共振,使得典型的"媒介形象"更为真实地反映人物的现实情状,更贴切地表达出时代特征.只有典型的"媒介形象"能契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有效性才能突显,而这又必须通过典型人物形象传播的策略创新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1982年,尼尔·波兹曼出版<童年的消逝>,与<娱乐至死>、<技术垄断>一起,构成其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享誉世界.<童年的消逝>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童年,把童年看做一种社会产物来探寻其发明以及消逝.  相似文献   

7.
真人秀在最近几年的电视娱乐节目中异军突起,受到观众的喜爱.真人秀节目捧红了不少草根阶层,其中包括一些儿童选秀者.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媒体文化学家尼尔·波兹曼所著《童年的消逝》是一部研究儿童文化的名著,该书从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角度审视了童年文化现象,为我们描述了童年概念的萌芽、形成和正在消失的过程。作者对正在泛滥的电子媒体吞噬人类童年的现状,表达了一种人文知识分子的深深忧虑。波兹曼的忧虑绝非杞人忧天,面对电子媒体日益浓厚的铜臭气味,面对色  相似文献   

9.
姚倩 《新闻爱好者》2012,(10):58-59
虽然现代媒介技术飞速发展,但是网络媒体对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却没有质的提升,反而引起了儿童们"童年的消逝"。尼尔·波兹曼虽然论述过在电视媒介横行的时代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但却错误地估计了电脑带给"童年"的影响。在网络媒体异常发达的今日,这种"童年的消逝"体现在少年儿童对网络媒介的接触与使用、网络对当今少年儿童强大的影响力以及其在呈现少年儿童形象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已经到来."童年"在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中被界定为社会结构化产物,其概念伴随着人类传播方式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童年"的概念产生于印刷媒介,消逝于电子媒介,现又被网络媒介刻上社会变迁的烙印,但网络社会中的信息良莠不齐.文章根据儿童的接受实况,提出家庭、学校和媒介等应努力营造儿童享受网络童年的度空间.  相似文献   

11.
媒介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因为媒介不仅是我们获取文化和技术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我们的文化和技术,这种文化和技术必然对建基其上的教育产生影响,选择/创造了适合第一媒介特性的教育模式并结束上一个文化时代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景晨 《今传媒》2022,(11):23-26
伴随着人类进入媒介化时代,现实环境与媒介环境的不断交融在一步步重塑大众的认知行为。短视频的出现引发了全民狂欢的热潮,其对数字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群体所带来的现实问题也在印证着媒介的强大力量,短视频热潮下“童年的消逝”问题的加剧,成为电子媒介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的某些观点,结合当下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对数字时代下儿童群体的外在与内涵变迁进行分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媒介发展历程角度,梳理人际传播媒介的演进,探讨人际传播在各个媒体时代的地位及表现形式,为研究媒介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4.
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04年1月5日广州的《足球报》刊登一篇题为《国资委阻击中国足球》的文章,称国务院国资委认为中国足球是不良资产和不良市场,要求国有企业完成与中国足球的剥离。中国足协认为该报道失实,于1月9日正式宣布:从即日起取消《足球》报对中国足协主办、承办所有比赛的采访资格。由此冲突引发的“封杀令”事件立即成为今年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中国足球协会并不是“封杀令”的始作俑者。去年底,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规定分属《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3大报业集团6家报社的6名记者一年内不得旁听采访广东省三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新闻媒介在不断变迁,新闻语言也随之动态地发展.本文对比研究了传统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特征和新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特征,指出了新闻语言变化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之下,新闻语言势必会面临诸多新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杨智 《中国广播》2013,(2):77-78
目前,一些电台的儿童广播节目童年概念消逝。究其原因,其一是成人化理念;其二是消费化理念;其三是媒介空间的缺失。守卫儿童媒介空间,补足儿童媒介空间的欠缺,一要完善媒介体制和体系;二要按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更加细分节目内容;三要提高儿童节目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相似文献   

17.
媒介作为当代审美观念嬗变或转型的重要元素,正对传统审美观念产生巨大冲击。媒介信息物化后以审美方式进入大众感知范畴并通过议程设置机制引导审美观念;媒介的资本逻辑将艺术作为商品植入新的审美意义;媒介技术为审美想象和无止尽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媒介在与受众审美需求博弈的过程中推进审美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传媒整体格局包括新闻传播技术、内容和环境等随之发生改变。网络媒体的兴起,在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态势中,推动了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也改变了传统的新闻语态,使新闻话语传播呈现出全媒体传播时代的新特征。本文对网络化时期媒介话语权的变迁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希望对建立媒介话语新秩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媒介的发展经历了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媒介时代以及当今的网络、新媒体时代几大基本阶段,人类语言的使用使媒介权力得以附庸出现,印刷和电子媒介阶段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媒介权力,而到了网络新媒体时代,媒介权力有分化和弱化的趋势。从媒介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媒介权力的变迁,有利于更好认识和利用媒介来权衡媒介权力,媒介权力也将最终回归公众化。  相似文献   

20.
许兴 《声屏世界》2008,(1):59-59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消逝的童年》中提出了两个相应的命题:印刷媒介有效地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相隔离,由此发明了童年;而以电视为中心的媒介环境模糊了成人与儿童世界的界限,由此导致童年的消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