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而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要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感悟。因此,朗读要读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朗读教学中,学生能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可是低年级学生对于有感情地朗读往往把握不住,需要教师的引导。如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一、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前教高年级时,在阅读课上,我经常要求学生自由读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有三篇是教读课文,因此"教读"是本单元的一个教学特色。教学中,教师要解读好每一篇课文,读懂编者的意图,充分利用课后练习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尤其要注意表格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采取兼顾和侧重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深读透文本,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那么,如何教学生“会学”呢?1.引导交流,使学生会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汇报,加强语言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寻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表达。在学生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及时点拨、指导,在学生有所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适当讲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揭示课题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初读课文的自学实践,并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成果。在学生初读课文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咬…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5.
<正>教过低年级数学的教师,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生为什么有时会听不明白教师在说什么;题目看了很多遍还是不明白意思:口诀背了很多天还是只会背那几句;题目要求打√却总是把得数算出来……一次听到学生读语文课文,受到启发,我开始在数学课上让他们读要求、读问题、读口诀……小试牛刀后,我发现这样的"读"竟然有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题意的速度加快了……我开始探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百次问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相似文献   

7.
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加强教师的情感意识,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有情感地教,学生有情感地学;教师教得有趣有味,学生学得兴味盎然,这就能形成积极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当然,一切都得从教师自身开始。教师讲课充满了情感,就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范读课文时能做到声情并茂,讲解课文时又富有情感色彩,语言亲切动人,教态自然优雅,那么,学生就会被打动,教学效果也必然会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该如何巧妙安排、精心设计 ,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呢 ?笔者认为 ,选择好恰当的教学模式是关键。一、精讲式精讲式教学模式 ,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要做到精讲 ,必须对教材熟悉 ,从学生实际出发 ,突出文章重点 ,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在学生读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质疑。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 ,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你读了课文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在什么时候 ?不同…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对学生而言,也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途径。语文课堂怎样通过课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读好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从读中学写。要让课文充分发挥提高思想、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指导作文的作用。要密切结合本年级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任务讲读课文。  相似文献   

10.
时下,“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成了阅读教学课堂中的时尚用语。教师常以此语让学生自读课文,以体现教学的民主与学生的自主性。但仔细想起来,“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应该慎用,否则,将异化为放任自流。请看教例:师: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北京亮起来了》,你们想怎么读这篇课文呢?生:我想大声地读。生:我想有感情地读。生:我想和同桌—起有表情地读。……师:好,那你们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吧。从这个教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自主读书使课堂成了漫无目的的“自由市场”。教师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想怎么读”,却忽视了所要达到的明确目标,忽视了发挥主导的…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教材这样编排旨在让学生把教读课文习得的方法用于自读课文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在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并没有认清自读课文的作用,要么像教读课文那样详细分析,要么让学生随便读读不作任何要求。这背离了编者意图,我们必须处理好自读课文的教学。一、掌握自读特点,正确处理关系自读课文是教读课文的延伸,是对教读课文所掌握方法的实践和巩固。二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不能小觑自读课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新增的说明文 ,作者以确凿的材料 ,翔实的数据 ,说明了黄河 2 0 0 0年来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黄河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办法 ,读来令人信服。教学时 ,我在学生读课文 ,初步理清线索的基础上 ,着重于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一、紧扣题眼 弄清“变化”课文题眼是“怎样”一词 ,紧扣题眼 ,教师设问 :近 2 0 0 0年以来黄河原来怎样 ?现在变得又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轻读课文 ,划出有关词句 ,并填写下表 :时间变化的情况原因何在数千年、数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自然条件好 ,…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4.
好的课堂教学,教师以他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这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下列问题。1.受教育还是受教材的问题。受教育是目的,教材只是手段、载体。于漪老师说,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学生还是教课文?不言而喻,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课文内容上耗时过多,导致了低段阅读教学的低效,因而找准低段阅读教学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初级阶段,让他们把课文读好就是低段阅读的首要目标,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相似文献   

16.
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读",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层层深入对话的过程。具体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初读——读通读顺读正确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刚开始学习课文时,教师只是让学生读一回课文,便急急进入讲解课文内容的环节。  相似文献   

17.
现行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大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包括课内自读与课外自读)。顾名思义,教读课文就是供教师实施示范性教学,指导学生学习读书方法的。因此,教师的教读必须灵活多样,具有启发性,让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规律性的知识,悟出读书的方法,进而举一反三,去阅读同类文章。自读课文则应是教师在教给学生如何读书之后,由课内手把手地引导学生读书学习到逐渐放手,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在教读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理解,吸取知识。所以,教师在处理自读课文时,应在“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这个问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教育史上,明代学者吕坤就指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可见,课前预习俨然是一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学习活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进行语文课前预习?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探索了一系列预习步骤,方法:一、分课型预习不同类型的课文采用不同方法。小学语文课文类型分为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细讲讲读课文,力图通过引领学生通过对文本结构、作者创作意图等的评价教会学生模仿作  相似文献   

19.
例谈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丹  陈幼芬 《小学语文》2010,(12):29-31
教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种认为既然是略读课文就只需“粗知课文大意”。在课堂教学的处理上,教师往往让学生随便读几次,就任由他们去交流读后感了,不指导、不总结,如“蜻蜓点水”般掠过了事,从而出现“教似不教,读似未读”的无效结果;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发现自己还没教的课文,班上就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读甚至会背了.上如此"熟悉"的新课,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乐读、爱读,有兴趣地学下去,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我经常思考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要让学生感觉"会读的课文原来还这么有意思",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不同教材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颉取我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几个小镜头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