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教育中心、书本中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的。开放式历史教学是与学校教育体系、社会生活体系乃至学生智能体系相贯通、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教学体系。我认为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目标模式的开放。在这种模式中,教学目标受“知识中心”的限制较小,随机而来的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的结合。由重视知识领域目标,扩展到技能目标、能力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等各种领域,灵活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本质特征与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目…  相似文献   

2.
当前,创新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教育的一项综合改革,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大系统工程;本文仅对构建职业中学创新教育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一、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构建职业中学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 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创新教育的先导和核心。只有树立起创新的教育思想,才可能实现由农业文明时代的“承传型”教育观、工业文明时代的“标准件”型教育观向信息文明时代以创新素养为核心的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4.
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在推行"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把构建新型教育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性课题,提出了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和个性化教育体系的思想。在指导日本教育体系改革上,终身教育理论、个性化教育理论和新自由主义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终身教育理论凭借其"统合"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历社会弊端而主张建设终身学习社会、批判学校教育体系臃肿化而主张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理论工具。个性化教育理论依据其"个性主义"原理,构成了日本批判学校教育的划一性、僵硬性和封闭性,主张建立个性化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思想基于缓和管制及选择自由的观点,构成了日本开展教育体系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以“科技创造立国论”为指针,通过调整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学位制度、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加强大学与产业社会的联系、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努力实现大学办学“个性化”、教育研究“高度化”,构建具有国际魅力的研究生院,以期培养大批能够活跃在国际社会的各类高端人才,切实提高21世纪日本在国际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举措和成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传统教育崇尚教师本位制,它与赞可夫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合拍。中国几千年奴隶制、封建制和半殖民地半封建制文化是通过教育一代一代传播下来的,教育作为传播统治阶级声音的工具,决定了它必然把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作为基本方法。这种旧的教育方法违背了教育规律,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素质教育强调一切教育行为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核心,这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解决主阵地─—课堂教学的问题,要用一种新的模式和方法,纠正和引导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使教学过程科学化。这个模式和方法要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即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注重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能目标尝试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验,目的就在于改革课堂教学,实现全面优化。二、理论依据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建立学生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相对稳定合理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学校要以现行的教材体系为依据,以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课堂教学过程为载体,实现学生素质全面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7.
浅析日本的“学社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社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 ,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 ,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生活世界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次课程改革汲取了诸如理解教育、教育民主化、回归生活、关爱自然和个性发展等新的课程理念,力图“改革课程内容过分强调学科体系严谨性,过分注重经典知识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改革教材脱离学生生活经验,难以满足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需要的倾向”,从而实现课程价值取向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化、向终身教育体系过渡、多样化、信息化和重视人格化等教育改革“五项原则”指导下,日本基础教育课程目标呈现出重视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着眼学生“生存能力”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道德、重视培养学生国际意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学社会融合”是日本“推进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涉及到日本学校教育的改革,也与充实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相关。本文从日本“学社融合”论的提出及概念的界定,当前日本“学社融合”的模式及成功范例、“学社融合”今后的发展方向等三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体现了因材施教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对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将促进高校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的变革。这就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管理理念由“警察型”向“服务型”转变,德育教育模式由“单一灌输型”向“统分结合、共性与个性结合”的模式转变,全面改革传统的高校德育体系和素质量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建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和动态开放全面的德育评价体系,实现德育手段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日本文化立国战略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和文化立国两大战略的需要,日本加强了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强调“心的教育”和适应每个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教育,为此实施了包括重新制定课程标准和开展青少年社会体验和自然体验活动在内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日本教育注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新的形势则要求它培养个性丰富、开拓创新的年轻一代。以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的学习指导要领为标志的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强调了充实和发展个性的教育原则。这一原则从二十多年前被提出开始,通过学习指导要领而逐步体现在日本的学校教育中。此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新开设了“综合学习”课,这是一门由学校创意设计的综合性学习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同时日本还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行学校五天制,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外生活体验,并使他们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日本明确制定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和文化立国两大战略,教育改革被视为国家最重要的课题。在着力加强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和尖端创新性研究的同时,日本对中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一青少年教育历来被认为是日本教育问题最严重的领域,社会和政府一直多有不满。日本教育的这种状况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对人才的需求,因而,教育改革方案把与“心的教育”相适应的个性和能力的教育放在核心位置。二作为中、小学改革的基本着眼点,日本明确提出要“培养支撑我国未来的人才”,为此,面向21世纪,…  相似文献   

15.
张名娟 《教师》2012,(8):87-87
高等学校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高等学校教育以及高校教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基本上依旧采取的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制度和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一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缺少主动学习的兴趣,缺少独立发现、研究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那么,究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如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呢?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种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型教学。这种封闭型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弊端。针对这些弊端,笔者认为采用开放性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会更好。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以下要素。一、开放性教学的目标开放性教学的目标不再受“知识中心”的束缚,而是知识型、智能型、教育型目标的完美整合。由过去只重视认知领域目标、学法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等,构建为灵活反映社会发展需求、学科本质特征、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全面的目标体系,并成为连接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系统及学生个性发展的枢纽,体现素…  相似文献   

17.
素质型课堂教学是针对“应试型”课堂教学而提出的一种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学观认为,学校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使受教育者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积累并形成稳定的个性品质,也就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发展。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达到改革的预期目的,因此课堂教学乃是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优化的最有效途径。素质型课堂教学的要旨在于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即坚持教学的主体性、全面性、基础性、…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改革,关键要以“关注生命,以人为本”基本观点,全面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主体、民主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为重点改变教育方法,采取抓“隐性教育,构建自我评价体系,努力实现德育对话”三大措施进行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校进行的“和谐教育”改革实验,是以促进学生素质和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以实现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为骨架,以“五个基本观念”为基础构成的整体改革。三大基本要素是:以师生关系为主的学校人际关系的和谐,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在学校诸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和谐,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五个基本观念  相似文献   

20.
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美国高中课程之所以“失衡发展”,主要有五方面原因:课程及其功能的泛化;教育哲学流派影响的强弱变化;“民主平等”“社会功效”和“社会流动”三种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学科中心、社会中心和学习者中心三种课程观的影响;学校系统对课程改革固有的阻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高中课程改革呈现出“振兴基础”的发展轨迹,以实现教育优异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