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共新闻”概念最初从美国引进,自2004年开始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持续关注。进入21世纪后,有关“公共新闻”的研究逐渐被衍生而来的“公民新闻”所取代。从“公共新闻”的内涵出发,系统梳理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条理,介绍国内近十年内对公共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归纳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分歧和亟需廓清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确把握社会新闻的发展趋向就要改变社会新闻的理念,实现从社会新闻理念到公共新闻理念的跨越。公共新闻理念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对媒体与受众关系的重新定位;对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的再认识;对新闻本质的深入挖掘。公共新闻理念从媒体角色、新闻来源、新闻报道思想、新闻存在价值、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这五个方面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3.
"公共新闻"概念最初从美国引进,自2004年开始受到我国新闻学界的持续关注。进入21世纪后,有关"公共新闻"的研究逐渐被衍生而来的"公民新闻"所取代。从"公共新闻"的内涵出发,系统梳理其产生发展的内在条理,介绍国内近十年内对公共新闻理论研究的成果,归纳当前该领域研究中的主要分歧和亟需廓清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电视新闻传播形态。民生新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无论是制作理念抑或实践环节都面临考验,遭遇发展瓶颈,步入一个历史的“拐点”。公共新闻理念的及时引入,使众多专家学者将其视为民生新闻下一步的转轨方向。公共新闻运动的理想模式在可预见的将来难以实现,但其新闻理念蕴涵着巨大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公共新闻在一定意义上即公众新闻,就是以公众为报道主体,以公众的生存生产生活及与之息息相关的事物为主要报道内容,被公民大众、各界人士普遍关心、共同关注、乐于接受的新闻。公共新闻具有公共性、广泛性、贴近性、鲜活性、参与性等特点。地市级电视媒体应将自己的新闻栏目定位于公共新闻,走公共新闻之路是当前地市级电视媒体新闻栏目的最佳选择和最好路径。  相似文献   

6.
公民新闻的出现让受众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和重视,非专业的公民记者开始掌握话语权,但并非所有公民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边疆民族贫困地区的公众生活条件艰苦,媒介设施和知识匮乏,媒介观念缺失,在公民新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沉默。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性媒体,应重视发展针对民族贫困地区公民的"公共新闻"和"社区新闻",主动发出邀请,帮助其提升媒介素养。社会各界应参与其中,共同推动"边民新闻"的发展,增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公民的新闻意识与传播能力,让其"主动发言",摆脱贫困状况。  相似文献   

7.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也出现了对“公共新闻”的研究热潮。确立“公共新闻”的概念,明确公共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的差异,是这类研究不可或缺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新闻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美国新闻界,是美国新闻界对自身危机的反思结果,旨在通过发动公众参与、共同探讨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报道方法,对社会公共事件与问题进行报道。后来,公共新闻被借鉴到世界各地,民生新闻可以看做是我国本土化的公共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传播专业公共课程教学必须构建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动态把握学生的个性特.最,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魅力;把握新闻与传播相关专业的特质,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新闻提供社会各阶层讨论并解决社会不和谐问题的公共空间,都市媒体因其特有的亲民性和灵活性成为满足人们信息需要、提供人们正常的表达途径以及参与公共治理的优先选择和理想的公共领域。民生新闻是从媒体到受众的一种关怀,而非受众的主动参与与接近,具有伪公共性,最终必然导致受众的隔膜与疏离。公民新闻在新闻传播初衷中的一系列原则和策略,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话语机制,方便公众主动接近媒体、积极参与公共方略与决策,重塑媒体公共真实。新闻话语从民生新闻向公民新闻的转换,有利于将都市媒体构建为和谐社会的公共平台。  相似文献   

11.
文学和新闻与新闻文学的关系一直是新闻界与文学界所致力探讨的问题。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而使这一边缘文体更加脉络清晰,在写作上颇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业作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它必然要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人们政治、历史、文化、价值、审美等观念的不同,用语因此也有很大差异。中英新闻中,尤其是新闻评论中.政论占有绝大部分,且带有严重的政治倾向性。在新闻翻译中,尤其要谨慎处理反映意识形态的有关言论。本文将探讨在新闻翻译中如何处理意识形态因素,在信息输出过程中,能正确反映我国的政治舆论,同时在信息输入中,作适当的改编,使之符合我国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新闻教育具有相对封闭、自我运作的特征,这使得新闻人才的培养与媒体的需要出现脱节现象。为此,需要在明确新闻教育目的的前提下,用开放思维对新闻教育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以及新闻实践进行变革,满足媒体市场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新闻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对现实社会最直接、最迅速、最全面的反映的新闻,在为受众传递信息的同时,也发挥着审美作用。新闻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15.
对美国新闻教育职业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新闻教育最为明显的特征即职业化,“职业化”也就是所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实务的需要。但是,“职业化”的思想却是深刻的。在以前,人们将职业教育等同于技能训练.但通过一系列对于美国新闻教育的研究,我们发现在美国新闻教育的职业化思想中包含有三个因素:技能训练、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和学术性。本文详细探讨了三种要素的定义和它们各自的发展背景,以及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中国报业改革的党性原则和舆论导向等问题简要地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报业改革集团化的紧迫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提出了组建和发展报业集团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并对未来报团的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中公民新闻的崛起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新闻是指来自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数码相机和DV的普遍使用,网络公民新闻已经兴起。网络公民新闻对传统新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把好关,把好度”,是新闻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要做到这一点,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处理好大众化与媚俗化、时效性与严谨性、客观性与倾向性等三个方面的关系,使新闻更多地展现社会风貌,贴近社会生活.同时做到,在快速传达新闻信息的同时,牢牢把握对所获得信息的考证过程,在追求时效性的同时,追求严谨性.并且,最大限度减少新闻传播中的偏差,保证新闻的客观真实性,进而将新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广告新闻化是我国近年来新闻界广泛存在、深受社会诟病的一种媒介腐败现象,新闻与广告在传播性质上的叠合性使之成为可能,但两者的区别远远大于它们的叠合与相似之处。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广告新闻化不仅在当代存在,过去也不鲜见;不独中国新闻界在所多有,在外国新闻界也屡见不鲜。广告新闻化或许能给广告主带来一时的利益,但其社会危害是深广而且久远的,在受害者群列中,广告业和新闻媒体自身亦概莫能外。治理广告新闻化现象,必须从完善立法、改善传媒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教育、合理利用媒介批评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