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根基,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圣人、君子两个不同的层次,文章着重分析君子人格,展现了先秦儒家理想人格的丰富内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先秦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不同的层次,其中“智、仁、勇”的统一,由“修己”外推到“安人”的内圣外王、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是其理想人格的基本体现。这一理论对完善现代人格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廉政思想的文化内涵丰厚,当代价值明显,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修身律己”的廉政之本;二是“仁政为民”的廉政之基;三是“礼义治国”的廉政之道。这里蕴涵着儒家丰富的清廉思想及廉政智慧,为我国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基础,对构建廉政防腐体系和开展反腐倡廉行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先秦儒家人格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辨证地加以分析,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能简单化.  相似文献   

5.
从儒家理想人格视角来建构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校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道德意识淡漠、群体意识薄弱、诚信意识缺失、自强意识淡化。应该从儒家理想人格思想的基本内涵着手,在肯定儒家的仁爱精神、社会群体意识、诚信原则及奋发精神的同时,着重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我们的大学生应具有仁礼并重的道德情操,具有仁爱忠恕、重义轻利的处世态度,具有正心诚意的诚信品质,以及具有固节尚志、自强不息的弘毅品格。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思想是北宋廉政思想的源泉,是北宋廉政思想得以确立和发展基础。其中仁的思想、礼的观念、义利之辨等儒家伦理思想奠定了北宋廉政思想理论基础。北宋廉政思想中仁义爱民、德治礼教、重义轻利思想皆由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格是具有人格意义的道德主体,参与道德生活后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倾向和生活态度,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它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内在精神组织、支配和决定个体的道德行为,并通过个体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道德人格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1]。  相似文献   

8.
王霞  郭超 《唐山学院学报》2021,34(2):97-10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起源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廉"的含义由锋利、严峻扩展到俭素、清廉、公正等。为适应中央集权强化的需要,廉政思想中刻廉、刚正的一面逐步被弱化,转而以廉谨、廉洁等道德修养与政治伦理为统治阶层所接受并推行。廉政政治伦理的实现路径可以称之为垂范式履行和推予式渐进。战国后期,法家认识到施行廉政除了要发扬德性,还要不断完善制度设置、严明律法,这是先秦廉政思想建设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蕴含着多重向度的价值内涵:以“道”或“仁”为己任使得君子有别于其他社会角色;与“知”或“智”相伴能够确保君子把握人类生活的目的以及在各种情境中进行合理的抉择;凭借“勇”,君子可以在道德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正确判断、捍卫人伦秩序和人自身的尊严。事实上,先秦儒家的君子人格正是以“仁”、“知”、“勇”三者的融会贯通作为道德理想,并由此建构起了批判现实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10.
根据自身对人性问题的认识,先秦诸子论述了一个完美或者接近完美的人,也就是君子或者圣人.君子拥有一个以仁爱为根本的综合性的人格系统,其中包括:充沛的爱心、豁达的心态、快乐与宽容、坚守原则以及充满自信.圣人则拥有比君子更高级的人性境界,掌握了事物最根本的规律.但是在先秦文本中,圣人不是一种神性的存在,它在人性的范畴内被定义和讨论,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生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要搞好廉政文化建设,就要正确认识其意义、内涵,以及深入开展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养廉”方面,苏宗经首重“养胆”。先是“最宜苦处能尝胆”,养成一份敢言贫穷的胆量之后,“见义尤应奋”,士人还须具有自觉的胆略,敢于任事,实现“廉吏何尝不可为”的抱负!其次。苏宗经倡导士人要管好自身的口、腹,“清贫本是素餐人”,做到不为物役。最后,苏氏“养康法”的逻辑就在于,处理好了“三池”(胆、口、腹),一个人才能解放自身,确保“一点丹心正不偏”,为民众做实事I并在家有“三声”(书声、织声和孩儿声)和“三乐”(生为男子、当太平世和家无病人)的状态下,做到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13.
廉洁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针对当前高校教师中部分存在的师德理想迷失、学术道德失范的情形,有必要从加强师德教育入手,抓好高校教师的廉洁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廉政文化力是高校文化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力培育机制的构建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以及高校文化力建设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普遍忽视了高校廉政文化力的研究,因此将高校廉政文化与高校文化力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高校廉政文化力,对于促进高校廉政文化力在新时期的生成与迸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廉洁教育,构建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高校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也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目前还存在一些客观问题和困难,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廉政,是古往今来清明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道家思想家的崇高理想。整理、借鉴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利用道教的教理教义来平和人们心态,指导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怎样融合于社会、不争权夺利、自强不息的建设美好家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思想对稳定社会有着积极作用,道家哲学思想中浓厚的廉政思想,为当前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的营养,在当今时代廉政建设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高校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既要提高四个认识。即认识到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客观需要。是贯彻落实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载体。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校事业发展、加快学校建设的重要保证;又要做到四个结合,即高校领导体制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相结合。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分解责任与强化意识相结合。党风廉政建设任务与干部任期目标相结合;同时还要抓好宣传教育、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等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反腐兴廉是一种普遍的政治现象。本文立足于制度层面 ,从干部人事、权力制约、体制创新、法律规范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结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20.
广西玉林市"江岸村"苏氏第十六代孙苏宗经(1793-1864),是晚清道同年间最清廉的士人。出任广西地方教育官员时,苏宗经守道安贫,宦囊如洗,创造了宦海"空囊"的廉政新境。清末乱世,地方匪患猖獗,"囊空原不忧强盗",他因之而脱险;即便为太平军捕获,他依旧高歌"贫极还可贺"。这样一股"清风"气尚,既深深影响了同代的晚清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砥砺廉耻的活教材。同时,苏宗经问学不辍,史识独到,个人诗文、学术及其理念,载诸方册,亦是真实呈现晚清岭南地方精英经邦济世的好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