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人格是指体现一定文化精神的个体品格,尤指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体现特定的民族文化精神的综合品格。衡量一个人的文化人格的价值标准主要是看其人生境界所达到的高度。语文教育应把塑造理想人格和提升人生境界作为根本的培养目标,要发掘经典文本的文化蕴涵并拓展文化领域以促进文化人格的培养,发挥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约翰·亨利·佩珀(JohnHenryPepper)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科学演讲家,以“佩珀幽灵”舞台表演而闻名于世,但是他的真正贡献在于他将科学生动地展现在了大众面前。佩珀一生没有做出什么科学发现,但却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塑造了人们的科学观,为科学普及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于物理教师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创新意识及培养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已成为广大教育者的共识。那么,教师如何适应新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物理》(以下简称新教材)的特点实施教学,笔者认为,教  相似文献   

4.
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塑造人健康的人格、灵魂,把人放在首位,关注个体的拓展、培养、塑造。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I司题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必然导致人才间的激烈竞争 ,创新人格作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将直接影响其今后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重点在于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内化为学生心理层面相对稳定的模式 ,关键是创新问题的提出和创新构想的实施。要坚持学生主体、思维开放、创造价值、健全人格观念并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人格的指导原则 ,通过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创新机制、传授创新方法 ,使大学生在创新文化生态中形成创新人格 ,从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浅谈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本质是主体性的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作为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8.
唐伟 《辽宁教育》2001,(3):34-35
小语新大纲把作文改称为习作,取消了以往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降低了难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作文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发展学生的语言素质作为首要任务,把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作为基本目标.那么,如何按照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习作呢?……  相似文献   

9.
一、树立“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心灵自我塑造的能力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认为,道德教育的价值不在于任何外在的结果,而只在于个人心灵的自我塑造,人的心灵世界是一个独立世界,必有自己的精神起点,道德教育作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必须以心灵陶冶作为教育的起点。“人格本位”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能仅满足于传授专业知识、技能,而要塑造优秀人格、呼唤心灵、“铸造灵魂”、开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法国贝藏松大学的瑞吉斯·克瑞斯汀教授提出了培训工程学的概念。基于终身教育思潮的不断推广与培训教育日益普遍化的社会背景,他指出:“(培训工程学)是为了实现对特定群体的一种或者集中培训行为,而在各参与者间所进行的思考·行动的动态过程。”所谓特定群体,是指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背景之下,现代化的社会生产所必需的一部分进行再教育的工人、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就各参与者,也就是思考·行动的主体而言,瑞吉斯·克瑞斯汀教授认为它包括了发包方(受训方)与承包方(培训方)。首先,作为发包方必须明确自身接…  相似文献   

11.
聂建兰 《考试周刊》2009,(13):58-59
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决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即是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可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法点燃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已进入创新型社会,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创新及创造型人才的竞争.创客教育作为创新型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反映与体现,已成为竞争的焦点和战略高地.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创客教育的目标,创造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是创造型人格的塑造和养成.创造型人格具有特定的根源特质,其塑造和养成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律,要依靠一定的手段,同时对社会文化环境也有较为严苛的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创造型人格的塑造和养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塑造学生的理想道德人格。从学前教育阶段起,就应在道德教育中,探寻他国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背景下异于我国的核心道德人格标准,并结合我国的传统道德人格标准,确立一套符合全球化趋势的新的道德人格标准,以此作为教育路向,指导我们的幼儿德育,以培养既有民族文化精神又符合现代社会人才标准、既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又具备现代人的眼光与思维方式的跨文化的世界中国人。  相似文献   

14.
陈雪梅 《教育》2013,(5):59-59
班主任要教会学生读书,在读书中使孩子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追求、健全的人格、纯净的精神世界。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也是学生精神财富的传递者,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影响下自我完善,净化灵魂世界,塑造精神品格,培养健全人格。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不仅在于他培养出了多少精英、科学家,而是在于他是否把他的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了健全的人。  相似文献   

15.
<正> 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是培养塑造的结果。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此,塑造教师完美人格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就在于如下方面。 (一)从“兴国”与教育的两种尺度来认识塑造教师人格的意义。生活在世界之交的理性人们大都能清楚地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绝不是以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作为尺度来确认的,“兴国”决不仅仅是发展科技,丰厚物质,船坚炮利,还必须另一尺度即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满、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等来评价其发展水平。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出现的“文明危机”就是科技丧失了它的活生生的人的意义,是对人的存在的遗忘。科学的兴起把人推人一条专产化训练的隧道,人越在知识方面有所进展,就越看不清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看不清他自己,于是,就进一步陷入“存在的遗忘”。“目前教育青年人的方式,对于青年人的训练,人们接收的大量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人格的分裂。”这些现象意味着“现代人”漫不经心地抹去了那些对于真正的人来说至关重要的问题。 对于这一问题有学者认为,从实践论的观点考察,教育的本质就是在于提升作为实践人的价值,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这就决定教育担负?  相似文献   

16.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 ,这是一个基于知识、注重创新和实践的时代 ,是一个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和多样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 ,现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具有创新的精神 ,形成创新的能力 ,在于塑造一个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本人以为 ,研究性学习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和潜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德育工作最根本的任务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爱国、具有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因为,一个人是否对社会做出贡献或贡献多少,并不只是取决于他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他的人格素质是否完善,他能否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把自己的技能用正确合法的手段贡献于社会。  相似文献   

18.
浅谈素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意义上的培养必然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何谓师生互动 ?简单地说 ,师生互动就是作为社会代表者的教师和作为社会期望接受者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师生互动不是一个新话题 ,但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 ,重视师生互动并赋予其新的内涵 ,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素质教育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个文化撞击、兴奋点激活、自主创新的过程。一、文化撞击 ,是师生互动的动力。作为“法定文化”的课程知识是师生互动的文化载体 ,师生互动的过程就是对…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美好的人性,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好坏,推进教育的改革,都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杭州市钱塘区正在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富含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教育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经典阅读,它所要肩负的教育职责就是通过经典阅读这个载体,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文化品位以及精神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相似文献   

20.
教育价值是多维的,包括塑造人的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社会发展价值等等,其中人文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价值,它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讲,教育是一种反思,一种对社会和人生的高度关注,它不仅仅在于维持个体直接的生命活动,也在于使个体生活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我们的教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其宗旨,也意在通过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实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个人人生价值和个人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