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少年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有许多,但始终还是缺乏一个相应的解释模型来说明究竟哪些效应是更显著的、更能反映出锻炼者的心理效益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要对锻炼所产生的心理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是不现实的。在如何建立解释模型的方法上,文章在分析了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灰色关联度来构建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解释模型,为拓展锻炼心理效益评价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户外体育锻炼是体育锻炼和保持、提高健康状态的一种重要锻炼方式。在污染的空气中锻炼不仅会对锻炼效果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削弱体育锻炼人群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江苏省空气质量日优秀率偏低,首要污染物主要为颗粒物(PM10、PM 2.5)。江苏省户外体育锻炼人群在锻炼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获取途径、对其危害性的认识、其与锻炼时间段的关系等方面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和逻辑方法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环境分析 ,旨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及城市中的体育锻炼者对活动环境的重视。结果显示 :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 ,城市居民生活环境问题亦日趋突出。一方面 ,生活质量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人们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参与体育锻炼已具有一定广泛性 ;另一方面 ,因场地不足 ,人们的选择有限。结论 :①在空气污染的峰值时间和地点进行锻炼活动 ,不仅会抵消锻炼效果而且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②由于现阶段城市社区体育场地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短期内尚难解决 ,所以街区体育锻炼现象一定时期内仍将存在。  相似文献   

4.
江苏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及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照宇 《体育科技》2010,31(4):95-98
对江苏的南京、无锡、盐城三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动机和行为等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南京、无锡和盐城三市居民体育锻炼意识较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增进健康、防病治病、调节情绪、娱乐身心;但是体育锻炼明显不足,表现在体育锻炼频率较低。散步、跑步、羽毛球是常选锻炼项目;体育锻炼活动组织形式以与家人一起锻炼为主。建议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增加适合城市居民身体锻炼需要的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与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1557名"城中村"和1584名城市居民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城中村"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与城市居民存在的差距,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为提高"城中村"居民的身体素质,必须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城中村"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关系,实现"城中村"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凯  刘玲  丁勇 《精武》2012,(25):88-89,91
在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提高与社会老龄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人民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不段增加,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体育锻炼的发展相当迅速,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人们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出现许多不符体育锻炼科学原理的情况,现就以遵义市城区居民的体育锻炼相关调查为依托,进行民众体育锻炼中不合理现象的分析与研究,试图找出根源与原因,寻得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东西部城市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内容、场所、消费、健身方式及制约因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城市居民在健身意识、体育价值观、健身项目的取向、健身方式及活动场所的选择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育消费水平随经济地位及市民的收入水平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研究的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4  
殷恒婵  傅雪林 《体育科学》2004,24(6):37-39,44
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效应的研究进行综述,在介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今后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分层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城市居民体育锻炼意向特征、态度特征、主观规范特征和认知行为控制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锻炼意向随着阶层等级的上升而递增;在锻炼态度方面,高阶层对体育锻炼评价要高于低阶层,中间三个阶层基本持平,各分指标存在着结构性的阶层差异;在主观规范方面呈现出“一、二、三”特点,即上层居民体育锻炼社会支持最强、中间三个阶层基本持平、下层居民最弱;各阶层锻炼行为控制能力较低,除中层与上层之间存在差异外其余阶层均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空气质量对体育运动者呼吸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给出了与体育运动环境相关的空气污染物控制卫生标准,讨论了颗粒物尺度与呼吸道各部分的沉积关系,给出了运动者呼吸空气量、吸入有害物量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为顺应群众体育可持续发展趋势,促进城乡体育的均衡发展,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等方法,以四川省甘孜、阿坝和凉山为例,对四川省民族地区城乡居民参与锻炼的人数差异、经常锻炼的人数、锻炼项目、锻炼区域和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的差异进行调查与分析。四川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同时甘孜、阿坝和凉山地处偏远地区,地势崎岖,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环境影响城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结果表明:农村锻炼人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比城镇更显著;城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要远远高于农村;城镇居民体育锻炼项目更具休闲性,而农村居民更具实用性;城镇居民锻炼区域倾向于公众场所,而农村居民倾向于私人地域;城镇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消费水平高于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滨州市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应用《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表》调查市民的体育锻炼情况。在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后,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市民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经常锻炼的市民心理健康状况;小强度不太紧张的运动项目、每天锻炼1次、每次锻炼31-59min对促进心理健康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南。面对当前大学生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是值得深思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加强体育锻炼的必要性,深入阐述了两者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要实现科学发展,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体育锻炼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体育锻炼对城区老年人体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源 《体育科技》2006,27(4):79-82
通过对南宁市城区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与不常参加体育锻炼两类人群的体质和生活质量的抽样调查与比较分析,旨在研究体育锻炼对老年人体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老年人的身体成分更趋合理,对老年人控制体重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心肺功能、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是当代体育学与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问卷调查、量表评定、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不同海拔地区居民科学健身,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论:(1)高原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较高,呈现高原>亚高原>平原的特征,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上却表现出相反的特征,与高原、亚高原地区相比,平原地区表现为参与频度高、持续时间长、体育锻炼强度适中。(2)不同海拔地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场所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和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不同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差异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应考虑不同自然环境气候的差异,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简便易行、适合不同海拔地区居民的健身方法,更加科学地指导居民健身,提高居民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西省城市居民体育锻炼的动机排在前5位的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人际交往、健美减肥和消遣娱乐;锻炼项目以健身走、跑步为主;锻炼场所采取就近方式,在住宅小区体育场所和单位体育场所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最多;锻炼时段的选择上,中青年以下午3-5点和晚上7-9点为主,老年人主要是早上6-8点;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与同事朋友参加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体育锻炼类型对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男女生各90名进行中等强度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练习实验,采用SF-36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被试18周后,大学生生命质量因子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不同性别,相同体育锻炼类型力量练习除生理功能和活力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显;有氧耐力练习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因子发生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它因子变化均不明;相同性别,不同体育锻炼类型男生在社会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有方差显著性差异(P〈0.05),在活力、精神健康因子有方差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氧耐力练习比力量练习更能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体育锻炼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分析,有利于体育锻炼行为的转变,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建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现代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表明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上男同学要好于女同学;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阶段是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体育锻炼习惯总体呈现较低水平,大部分学生每周锻炼频率还停留在1~2次左右;阻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主要来自学生本身,内部因素的改变或者合理的安排可以提高其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