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古诗词教学是美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运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引导学生领略古诗词的节奏情感音韵之美。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笔者从中学语文教学特点出发,着重引导学生从朗读、联想、图画、音乐四个角度来感受古诗词的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感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受到美的滋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音画助读,领悟形象美,享受艺术美;反复诵读,感受节奏美、韵律美,体验情感美;深入研读,鉴赏意象美,领略意境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格品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词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要从音乐美、词语美、画面美、人性美四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是我国古代文人志士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不同朝代、题材的作品,通过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更重要的是透过诗词作品渗透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提高其审美品位。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三个方面来介绍初中古诗词审美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梁创荣 《小学语文》2024,(1):49-55+70
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在声韵方面,古诗词具有顿挫的节奏与谐和的音调之美,应通过诵读来充分感受;古诗词往往营造情景交融的审美想象空间,需要借助想象深入领略意境之美;古诗词经常体现出作者美好的思想情感,需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体会。小学古诗词教学应采用适当途径,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诵读,感受声韵美;想象,领略意境美;知人,体会情感美。  相似文献   

6.
高中古诗词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充满韵味的意象中产生更丰富的美的感受,深刻的品味语言美、意境美,身临其境的感知美,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古诗词的语言进行语言表达,体会古诗词语言的形式美;通过自身对古诗词中画面的理解,感悟特殊形式语言的意象美,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此,文章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具体分析了高中古诗词审美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审美价值,文章首先指出了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然后探究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包括推敲古诗词的文字美;感受古诗词的意蕴美;领略古诗词的刚柔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诗词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典型的意象抒发内心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诗家语”,通过诵读、借助想象深层剖析诗词的内涵,体会古典诗词之美。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紧扣“诗家语”,感悟诗词之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诗歌中出现了大量的月亮意象。这既是文化审美传统的影响所致.也与当时文人的“乱世心态”有着密切关系。月亮意象在这一时期呈现出多种美的形态。通过分析这一时期诗人对月亮意象的选择.我们进而探索月亮意象的多种美:残缺美、疏淡美、冷清美、和谐美以考察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文截取猿意象中的几大主要意象类型:美猿、神猿、白猿等,分析了猿意象所具有的神性之美、人性之美、诗性之美。探讨自然之猿在历代书写再创造中如何逐步丰富,形成具有独特美学价值与文学形象的审美历程。文章还剖析美猿的神性之美,在综合分析了神猿形象系列之后,深入分析其仙化观念凝聚之典型意象:白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诗歌月亮原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涉月诗词甚多,并形成一个关于月亮的意象群,而这些意象大都或多或少的濡染着几许孤寂和哀愁.本文将借助神话资料,通过对月亮原型的考察,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发掘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还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佛教月意象意蕴和诗歌月意象意蕴有着某些相同之处,这使得二者的相互交融成为可能。然而,佛教与诗歌月意象的相互影响不是即时显现的,而是滞后的,这种影响在唐宋时表现得尤为明显:禅诗月意象诗意化、审美化;诗歌月意象意蕴更丰富、境界更高远,带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音乐的审美不能只单纯地欣赏音响本身外在的美,不可以诉诸理性观念,而应从音乐深层内在的意韵去体验,感受,领悟音乐主题之外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作为一个典型物象与人生世事紧密结合,其精神核心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研究月亮意象与天人合一思想的关系,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传统学的精神,充分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蕴,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月亮意象深受诗人们青睐,在英汉古典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中西方咏月诗和一些含有月亮意象的诗行不胜枚举。通过对几首英汉古典咏月诗中月亮意象的解析,以求能更好地欣赏咏月诗歌,解释诗人们的恋月情结,以及中西方诗人在自然观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诗词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诗词意象更是如此。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借对中国古典诗词红色意象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隐喻是对诗词意象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审美创造。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等,在这些有特色的传统节日里,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伦理道德、愿望信仰等文化因素。因为诗歌是现实的反映,透过古代优美的节日诗歌,可以大致了解到古时的一些风俗以及古人的社会生活,体会到古代诗歌中的节日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诗论在宋代之前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缘情”,而反对诗中说理。但在宋诗的创作实践中,却出现了大量优美的富有理趣的哲理诗,成为宋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宋代的理趣诗,关在情景交融,理在境中;美在“触景生理”,景理浑成;美在造境说理,而又含蓄自然;美在议论说理,而又形象生动,韵味深长;可以说宋代蔚成风气的理趣诗,进一步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