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作者以父亲救助儿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曲父爱的颂歌。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说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相似文献   

3.
罗树庚 《辽宁教育》2004,(7):87-87,123
一、教材说明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相似文献   

4.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6.
杨莉 《广西教育》2020,(5):87-88+102
本文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为例,论述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词语,体会父子不畏艰险、坚强自信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史维芬 《云南教育》2005,(32):20-21
曾听一位教师执教《好朋友》,对课文中小蜜蜂赶到医院的内容采用了表演的形式,学生挥舞着双臂飞到医院,向小熊慰问。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兴趣浓厚,但听后总感到缺少什么?细细一品味,才明白这表演只是流于形式,对学生阅读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8.
9.
方芳 《农村教育》2006,(1):124-124
二00五年全国小语会在黄山成功举办了二十五周年的庆祝大会.在本次大会中。我有幸听取了浙江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她带领学生潜入文本,删繁就简.感悟如山的父爱,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作者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前四个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启,下面分别进行分述。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相似文献   

11.
黄桂林 《四川教育》2013,(12):42-43
【问题呈现】案例一:阅读《峨眉道卜》,学生初读了解内容后,教者让他们浏览课文,找出重点段落,并说明理南:生:我认为第一自然段是重点,课文题目是《峨眉道上》,而这一段都是写峨眉道的,因此这是重点。师:真是这样吗?(显然教者对此答案并不满意)生:我认为最后一节是重点,课文主要是赞美峨眉道上的铺路人的,赞美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而最后一节就点出了这一点,因此我认为这是重点。师:这是你的看法,其他人呢?(显然教者对此答案还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扣读重点法。“扣”就是扣课题,“读”就是读课文。许多文章都可以从文题中挖掘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可以从解题入手,紧紧围绕“预习提示”展开。例如,《将相和》一文,从题目来看,“将”与“相”之间是和好的,但其中必定有不和的因素。那么,我们可以从“和”——“不和”——“和”的过程中找出故事的起因、发展和结果,从阅读中找出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让学生理解赵国安定的原因是“将相和”。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二、诵读全文,整…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近日,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翟京华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笔者对上述两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执教这节课时,翟老师紧紧扣住文章的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以品味语言为抓手,  相似文献   

15.
【片段】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作者这样繁琐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相似文献   

16.
美国洛杉矶市处于多震区,1989年发生过7.1级地震,就是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的那次。可到了1994年1月17日4时31分(北京时间17日20时31分),在洛杉矶市西北35公里处又发生了里氏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设计说明】一、板书设计符合课型特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学生自学中指导运用和实践本单元学到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这样的课文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讨论,板书的重点应是学生讨论的问题和得到的结论,尽量体现学路,给学生以指导。进行该板书设计时我注意抓住重点词句,并由学生讨论总结出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这种读书方法的同时领悟到了表达方法。二、板书设计要力求简洁明快在设计时我抓住了能体现“父爱”的重点语句“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和体现儿子有足够信心的语句“你总会跟我…  相似文献   

18.
19.
杨红 《山东教育》2007,(6):22-22
生命中的38个小时很是平常,生活中的父子亲情似乎是一生下来就拥有且习以为常的。湖南朱爱朝老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却让每一个孩子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在感悟与感动中,不由得便把思考与记忆定格在了那刻骨铭心的“38个小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同一篇课文出现在不同版本、不同年段的语文教材中是常有的事情。如何根据课文出现的年段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昵?笔者认为,以课后练习作为突破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下面以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