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人物特写     
在人物报道中,人物特写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新闻体裁。它的特点在于:再现、放大。即抓住人物的一个局部,以及其事迹的一个片断、一个细节,突出地层现在读者的面前。当然,这种“放大”只是将真实的东西加以突出的描写。绝不能因为人物特写有“放大”的特点,而加以虚构、夸大。关于特写,高乐基曾说过:“说到特写这种文学形式时,我们就应该追溯一下‘画’和‘描’这两个动词,只要你考虑一下这个简短定义的实质,在你面前就会展  相似文献   

2.
谈人物特写     
最近,本刊記者就人物特写写作問題,先后訪問了杜鹏程、李若冰、王宗元、束为、胡正等同志。下面发表的文章,就是根据他們的談話分成几个問題整理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谈人物特写     
特写,是从消息和通讯中派生出来,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报道形式。 特写与消息一样,都是简要迅速报道新闻事实。不同的是,消息报道新闻事实的全过程,以简洁、全面见长;而特写则抓住富有特征的片断,以生动形象取胜。 特写和通讯都注重形象思维,区别在于:通讯展示新闻事实的纵断面,特写则描画其横切面。 顾名思义,特写借鉴电影电视中“逼近表现”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人物.是备受媒体关注的人物。也是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及时关注和报道新闻人物的社会活动,也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写好新闻人物,特别是人物特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深入了解新闻人物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要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因为人物特写的报道客体是人,无论其地位有多高,经历有多么神奇,但毕竟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性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潘程 《新闻采编》2007,(4):22-24
新闻人物,是备受媒体关注的人物,也是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及时关注和报道新闻人物的社会活动,也是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任务。要写好新闻人物,特别是人物特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深入了解新闻人物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要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因为人物特写的报道客体是人,无论其地位有多高,经历有多么神奇,但毕竟还是一个普通的人——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性格。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的人物特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写,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被我国的读者和作家们认识和运用,虽然时间还不很久,但是如果根据特写文学的一些基本特征,从我国丰富的文学遗产的宝库中仔细鉴别一下,我们自然会发现这种文学形式,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我们认为我国先秦的历史文学著作如:“左传”、“国语”、“国策”中的某些篇章,已经具有某些特写的因素,那末,汉代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便是一部具有显著的特写特色的巨著。“史记”中的许多人物传记(包括“本纪”和“世家”在内),可以说是古代杰出的人物特写。  相似文献   

7.
8.
黎信撰文说: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西方记者人物特写的写作技巧: 一、记者要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着力介绍。人物的个性与特点写得愈是鲜明,人物特写便愈成功。二、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及其心理活动,都要通过写人物自己的典型动作、行为和语言体现出来。而要准确地捕捉住这一切,记者就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三、每篇人物特写都应当是浑然一体。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文章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这是我们文字工作者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新闻的范畴里,理性的逻辑思维适合于评论文章,情感的运用则更多地表现在通讯和特写中。而作为人物特写类的文章,情感的运用更为重要,因为人物特写给读者的是一个个有血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1995,(5)
人物特写从何着眼当代日本报纸上流行的一种称为“人物栏”的报道样式,以其短小、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和紧贴时代生活而颇受读者欢迎。其中大量的是各色各样非事件性新闻人物的报道,或可称为人物小专访。它在形式上有点类似我们的一些人物特写或人物小通讯。上面这篇即是一...  相似文献   

11.
人物特写必须发现苏联人的事业、行为和性格中那些重大的、新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东西,并予以鲜明的阐述;必须写出那些使其他的成千上万的人感到亲切,感到需要,并加珍爱的重要的东西.长期不断地搜集材料和细心观察的结果,特写作者创造出了典型人物的特征.对特写中主人公的生活、劳动、习惯、个人兴趣和社会利盆等有了深入的了解,就能把他的性格、特征、语吾和行为显现出来.在描绘人物时,特写作家要选择最主要的东西.他应该很好地了解许多细节,抛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否则,所描写的人物就会沉入大量的繁琐的细节中,从而降低了特写的作用.我想回忆一下我们的同行真理报记者彼得·里多夫在自己的特写中如何创造了人民女英雄卓姬·柯斯莫捷米搦斯卡姬的不朽形象.那还是在莫斯科附近进行着严酷而紧张的战争的时刻.一天晚上,里多夫和一批军事记者在离师观测所不远的一个被烧毁的小村子里停下来过夜.在小农舍里住着几个年老的集体农庄庄员.对新闻记者来说,再没有什么能此在这样随便的情况下和人们进行交谈感到更愉快和更有趣的了.  相似文献   

12.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这是因为人的感情因素不易掌握,尤其是人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快,瞬间的典型形象难以捕捉。对于摄影来说,也是如此。人民画报记者孙毅夫拍摄的两个人物交谈的五张照片,仅用了半秒钟,可人物神态没有一张相似。由此可见,要拍好人物特写,做到形神兼备,是不容易的。《会心的交谈》这张照片,就是以人物的  相似文献   

13.
人物特写是目前报纸上常用的文体之一,以篇幅短小、结构灵活、雅俗共赏而深受读者欢迎。 关于特写,《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报告文学的一种形式,主要特点是描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具有高度的真实性,但在细节上也可作适当的艺术加工。”由此可见,人物特写稿件需要具备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即真实性和艺术性。 当然,这里所谓的真实,我的理解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真实的典型,而不是真实的一般,其次,是真实的细节,而不是虚假的细节,而且前者决定后者,只有是真实的典型,我们才能去采写,才能接着去考虑其细节的真实。反之,不具备典型意义的真实就不会有丝毫的价值。这里所谓的艺术,我的理解也有两个层面,首先,是真实基础上的艺术,而不是凭空想象中的艺术,其次,是运作手法上的艺术,而不是运用词藻上的艺术(需要指出,适当采用一些修辞手法是必要的,但它不是增强艺术性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人物特写是目前报纸上常用的体之一,以其短小、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和紧贴时代生活而颇受读欢迎。  相似文献   

15.
人物特写是新闻报道中一个重要的体裁和内容,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报一直非常注意典型人物的特写报道,不断在版面上推出那些有特区精神风貌的、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去激发、感染和教育读者。近两年来,深圳特区报的人物特写,分别获得了深圳市好新闻一等奖、广东省好新闻一等奖、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2000年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一个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不仅给深圳特区报的版面带来了生机,而且,这个绚丽多彩的人物画廊,也吸引了特区乃至全国众多读者的目光。那么,在深圳特区报的版面上,人…  相似文献   

16.
我学习写作是从写人物特写开始的,直到现在,我还把它作为我写作的主要形式之一。我们处在这样一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人层出不穷,人物特写这种形式,不论把它划为文学范畴,或者是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都是一件反映现实生活最有力的武器。它不像小说那样要有高度的提炼、概括和完整的故事性;它要求我们把握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真实地、形象地、轮廓地描绘出来。因此,它反映生活和斗争就更迅速,教育、说服和影响读者也最有力。小说和人物特写,就其描绘我们时代的英雄人物、充分地展现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来谈,它们是共同的。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为创造形象而采取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小说作者可以靠他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生活感受,加以概括、想像和对题材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现场人物特写是新闻摄影中讴歌英雄模范人物最得力的表现形式。优秀的现场人物特写照片,对人民群众具有强烈的鼓舞、激励作用。今年伊始,《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辟了《看今朝》人物专栏,全国新闻摄影学会也开展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新闻人物摄影大赛,这将推进全国和我省现场人物特写摄影技艺的提高。现场人物特写的拍摄,要求作者仔细观察现场、研究现场,准确地把握现场环境,恰到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时代里,怎么样用我们的摄影机从丰富的生活中把这些英雄人物的思想面貌和劳动热情形象地、典型地、生动感人地反映出来,使照片感染力很强,既有高度的艺术性,又有强烈的思想性,这并不是一件举手可得的事情,而需要我们进行繁杂细致的工作和艰苦的劳动。我初搞摄影工作的时候,曾经很幼稚地认为:人物报道的照片好照,只要有物有人,一按快门,“咔嚓”一声就能完成任务。多次的实践,使我逐渐地改变了那种错误的看法,同时也从失败中慢慢地摸索到一些经验和办法。在反映先进人物的摄影报道中,报道形式和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使画面上的人物突出,主题鲜明,通常采用“特写”形式进行报道。那么是否每张人物特写照片都能达到人物突出,主题鲜明呢?不是的,如果在拍照前和拍照时不慎重地思考,细心地观察,耐心地等待,非但不能达到上述效果,反而会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新闻摄影的发展,一批批摄影佳作给人耳目一新。仔细分析,在对一些大场面和大事件的处理上,都一改过去的传统模式,几乎都是以特写和人物取胜。 一、大场面与特写 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事件出现的形式也是千姿百态,过去习惯的看法是有场面就好照,场面越大越过瘾,摄影记者到现场,一个广角镜头可以打天下,报纸对大场面也舍得版面,一览无遗,省事又省心。 具体记不清哪一年,改革开放的浪潮吹进一股新闻摄影的特写之风,“荷赛”、“普利策”的获奖作品,开始冲击我们的心田。在这些获奖作品中,不论是出场面的战争,还是出大画面的火灾、水灾,几乎看不到大场面,一律是特写镜头。特写,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态势走近中国新闻摄影同仁的面前。人们开始关注特写,研究特写的奥秘。  相似文献   

20.
在摄影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物特写照片(这里是广义地指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人像照片),人物突出,性格鲜明,感情真切,能感动人,又能鼓舞人;有些人物特写照片的形象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画面,人物表情、姿态常常雷同,看起来不动人,看完以后印象也不深。怎样克服这些缺点?怎样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如何着手?这是个复杂问题,这里只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商讨,并希望得到指正。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其神情动态,精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