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今天     
只为今天,大多数人看到这个标题都会觉得我目光短浅。其实不是这样的,看完下面的这个故事你就可明白我的心思。  相似文献   

2.
老王     
杜保山 《河北教育》2005,(21):43-44
我在村小学代课那年,老王已教书多年,他教龄最长,年龄最大,待我们最好,我们都亲切地称他老王。  相似文献   

3.
为自己感动     
每天生活着,心中常常涌起暖暖的感动,为自己,为和自已一样忙忙碌碌生活着的小人物而感动。  相似文献   

4.
为学须静心     
柯文 《现代教育》2005,(11):1-1
古人说:“为学万病,只一个静字治得。”意思是说做学问的毛病有万种之多,只要有一个静字就可以医治了。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十分精辟。  相似文献   

5.
点亮心灯     
当年念高三时,学校对我们的学习抓得非常紧,白天的课程排得满满的,晚上还有四节自习。我们像笼中的鸟儿,没有一点自由。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停电。  相似文献   

6.
师训难忘     
孙卫胜 《江苏教育》2006,(2A):42-42
师范毕业后,走上从教之路,在这近20年的为师经历中,总有几句话常在我耳畔回响,既有相处甚长感情笃厚的身边恩师,也有仅仅是听了其一次或几次讲座,便自认为我师的过客名家。  相似文献   

7.
怀念祖母     
杜叶华 《师道》2006,(9):53-53
祖母去世已经整整三年了。三年前的那个中午,当我接到父亲的电话,被告知祖母去世的噩耗时,只觉得耳朵“嗡”地一声,脑子霎时一片空白,竟然拎着话筒呆在那里,任泪水从脸上滑落。来不及吃饭,马上带着妻儿赶到老家。看到祖母安详地躺在门板上,我不禁号啕大哭。我自信是一个坚强的人,工作上、生活中无论遇到再大的挫折也不会轻易流一滴泪,但此时我却无法控制住自己。儿子还小,第一次看到我哭,而且是这么不顾一切。楞楞地站在旁边,有些不太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书包     
周基礼 《南昌教育》2005,(B09):62-63
新学期开始了,与往常一样,大多数学生都换了新书包。看着那一个个色彩鲜艳、式样新颖的书包,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童年时背过的三个书包。  相似文献   

9.
校园未了情     
大学校园对于青年人来说,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然而当我刚走进这所校园时,心情却有些苦涩。高中毕业六年后重新“回炉”,心态不免尴尬。那一年,我25岁,重返学校的目的十分明确,返城求职。  相似文献   

10.
责任     
周斌 《南昌教育》2005,(B09):19-21
“啪”,一声响过,文具盒从一个叫李高龙学生的课桌上掉落地下。寂静的教室刹时翻腾起来:“哇,吓死人啊!”学生们议论纷纷。我慢步走到他身旁看着他,只见他两手慌乱地朝荷包里藏着什么东西,嘴里鼓鼓地了停止了嚼动,我抬起手在他的桌面上狠狠地敲了一下,并指责道:“你干什么?上晚自习课还在吃零食!”这时,他倏地站起来,惊恐得眼睛里溢出了两行泪水,半截青色的辣椒从他手中毫无声息地落在教室的地面上。看到这种情景,也就算了,继续上晚自习课。  相似文献   

11.
称呼     
陈迪中 《南昌教育》2005,(B09):36-37
1962年暑假的一天,我正在自家菜园里翻地,忽然篱笆外传来邮递员曾哥的声音:“迪中,你的信,考上了!”仿佛记得当时并未怎样激动,一个月后,我便成了江西师范学院(现师大)外语系的一名新生。那时仍是困难时期,经常于晚饭后,与寝室的同学一道到校门口的小茅棚前买红薯吃;清一色的木板拖鞋在校园的水泥地上发出呱哒呱哒的声响。从那时起,便自认与老师这一称呼结下了缘分。参加工作后,凡听到叫“陈老师”的声音,我都会怦然心动,有时竟会回头张望甚或应答出声,过后又嘲笑自己的多情和尴尬:因为人家分明叫的是另一个陈老师。  相似文献   

12.
邻居     
邻居这个词在我们土家族农村叫做“隔壁”。在农村老家的时候,我一律跟着乡亲们说“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只有进了城以后,我才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因为我害怕别人说我“乡巴佬”。  相似文献   

13.
简约为美     
西屏 《中学教育》2005,(11):59-60
如果你仔细地观察一下雏菊,你会发现雏菊的小花呈螺旋形,并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蔓生。无论你按两个方向中随便哪个方向计算螺旋数,你都会发现这些数构成一个“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它的特点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是数列中前两项之和。该数列由欧洲数论学家斐波那契最先提出,故名“斐波那契数列”。这种现象,不禁令人生疑:难道植物也懂得数学吗?这样排列又有何价值呢?  相似文献   

14.
为自己奔跑     
  相似文献   

15.
那个夜晚刮着大风,城市的霓虹灯在风中摇弋。一栋被霓虹灯遗忘的五层楼居住着很多农民工和家属。凌晨大火从四楼燃起,火借风势,越来越大,很快燃成一片。然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经进入香甜的梦乡,完全不知道死神正在悄悄向自己逼近。生死关头,一个小伙子发现了火情,报警后奔跑呼喊,逐家敲打房门,唤醒熟睡中的工友。在炙烤和熏呛的进逼下,人们纷纷退到阳台。面对浓烟与烈火,每一分一秒对被困者来说都是巨大的煎熬。终于,救援的云梯车高高升起,人们看到了前来营救自己的救援人员,看到了生命的希望。悲剧就在这个时候发生。当小伙子敲响五楼…  相似文献   

16.
世界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有个显著特点,就是非常器重人才。一次,公司的一台马达发生故障,怎么也修不好,只好请一个名叫斯坦曼的人来修。这个人绕着马达看了一会,指着电机的一个地方说:“这里的线圈多了16圈”。  相似文献   

17.
老家的邻居李大爷有5个儿子。李大爷为此终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心里总是在想,凭着自己这把老骨头,怎么让儿子们生活得好呢!我父亲常常劝解他:“船到桥头自然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看着5个儿子健康成长,你应该快乐才是呀!”但李大爷仍然对未来充满着烦恼,日复一日地煎熬着。恢复高考后,他的几个儿子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都分配在城里工作。李大爷几十年的烦恼终于可以被快乐取代了,他却一病不起。弥留之际,李大爷握着我父亲的手,说出了他终生最大的遗憾,那就是:“一天也没有快乐过……”  相似文献   

18.
希望在延安     
也许是江西人、又在江西工作的缘故,我在知道井冈山的同时就知道了延安。贺敬之作为在延安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有过“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诗句,而我没有到过延安,也向往延安,甚至梦游延安。这次,随江西省党政代表团到延安,算是圆了一个梦。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全国掀起大炼钢铁的热潮。此时,我正就读于浙江嵊州长乐中学。晴天,和同学们上山伐木烧炭,在溪滩里淘铁砍雨天,就在用竹簟搭建的临时教室里上课。  相似文献   

20.
初为人师     
丘燕 《南昌教育》2005,(B09):3-4
“当、当……”,老挂钟沉重地敲了四下,哦,还可睡一会儿,我翻了个身,掖紧被头。然而,一大堆琐事如同潮水猛然涌进朦胧的脑海:七点半之前到校早读,督促清扫环境。然后收钱领书,设计黑板报,备课上课,改本子……天,乱如麻,理还乱啦!几个月前我还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怎么就当起老师来了?那阵子住校,上课预备铃不响不起床,可现在怎么就睡不着?唉,不想,不想,再多睡一睡,眯糊了几秒钟,思潮叉翻腾起来:洪明病了,得上门看看;张刚那顽皮头……终于,床如针毡,头阵阵疼痛,我赶忙逃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