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照新课标理念,思品课的教学有必要作出对应性的重构和创新:情境与体验策略、操练与习得策略、反思与评价策略是实现新课标理念下思品教学的三个通用性的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手段和目的形成互动,坚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这点是不能改变的。  相似文献   

2.
常听见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难,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教育更难。  相似文献   

3.
实施主体性教学,应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就是主体在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道德素质的过程.确立学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营建教学互动机制,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倡导探究式道德学习,是主体建构道德素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于2004年4月、5月召开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本刊将把各会议的专家的报告主要内容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逐步普及,网络与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手段、方式甚至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陈至立部长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展望新世纪,信息技术是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科学领域之一。修订后的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强凋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感,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利  相似文献   

7.
高放 《考试周刊》2012,(79):141-141
在小学阶段开展思想品德课,是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2):135-136
在小学时期,信息教学除了能够对儿童计算机兴趣以及爱好加以培养之外,同时还能让儿童紧跟时代整体发展步伐,对其信息素养加以培养,促使儿童把信息技术当作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进而为其日后学习以及生活奠定扎实基础。本文在概述小学时期开展信息教学具有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如今小学时期信息教学所遇困境,进而对新课标下小学时期信息教学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究,希望能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9.
<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前言中明确强调:"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同时也规定:"要增加具有时代感、鼓励创新和实践相关的重要内容.""综合化"、"人性化"是新时期思想品德课的一个新思想.要培养"真正适应步入小康水平的一代新人"为宗旨的综合德育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过于注重系统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强调个体学习的接受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习得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的背景下,有必要在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设计、开展精彩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韩挺 《中学理科》2006,(10):15-1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同时,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较大的运作空间和时间,开放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新课程的特点。因此,我认为教师应恰当地选择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方式中,自觉承担起各种角色,体现出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的身份与作用。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所闻所思,谈三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1.树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设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课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如何使课堂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是思想品德课老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创设贴近生活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和探究的主动性,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为例说明。一、运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受某种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心理反映,如爱好、憎恶、愉快、悲伤、同情、失望等。教学中的激情,是指通过某种教学手段或方式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反映,使之进入特定的情境,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导入、讲述、讨论、辨析等多种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对教材内容的感奋,升华为思想共鸣,成为具有理性的情感,即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对一件事物或一种行为采取赞成或反对,追求或舍弃的态度。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创设情…  相似文献   

15.
16.
周志军 《云南教育》2003,(13):19-19
知、情、行是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的理解,“行”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的体验。殊不知,道德情感作为主体在道德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道德概念的认知,道德行为的指导就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研究证明,教学注重情…  相似文献   

17.
18.
在思想品德课中应用情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摆脱落后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是迫在眉睫。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过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和联系历史和时政等方面的内容,对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几点策略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生活实际着手,用真情感染学生,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的行动。使思品教育做到“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一、捕捉“生活现象”,感悟道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作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亲近感。从而使学生明白书中的道理其实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