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外向型经济的中国来说,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自身特点和竞争优势决定了外资流入的数量、质量都有很大差距,这就使得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西部地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当中存在的问题。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国家政策的制订与倾斜,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外国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入西部地区,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向东部倾斜,使资金、人才流向原来就较为发展的东部,致使东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同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将对社会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产生重大消极影响。为此,国家一应采取有利于中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和产业倾斜政策;二应尽快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和落后,这种不平衡和落后不仅使我国存在着巨大的东西差距,而且同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由于发展的不平衡,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缩小同世界发展的差距,齐步走、一起上,是不可能的。在发展的选择上,我国采取的是先东后西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打好东部这个基础,才能增强国力,缩小同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才能带动西部地区走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国家实行的地区倾斜发展政策中,东部地区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拉大了东西部的差距,这种差距究竟有多大?本作一些定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部发展战略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拉大。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有必要进行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使中西部地区具有了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这为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有利条件。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尊重中西部地区的具体实际,正确进行定位,发展具有中西部特色的地方经济。  相似文献   

5.
现状、原因、对策: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地区供给及其绩效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格局。探究当代中国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原因,应当从两个视角综合分析:一是中央视角,即中央政策的地区性倾斜以及“地方梯度分权”是导致公共服务地区差距的重要因素;二是地方视角,即公共服务的地区差距既源于地区间自然条件、区位、历史因素、经济发展、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又源于地方政府的发展偏好、政策能力以及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这就决定了这一问题的解决应当从中央和地方两方面入手: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责,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企业的关系;将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建设作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心;尽快建立以均等化拨款为基础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制定符合本地实际、具有协作互补功能的地区发展战略,规范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改革之初,国家采取了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的经济发展战略,拉大了东西之间的差距。在东部获得长足发展的条件下,中央将发展战略的重心转向区域间协调发展。将发展很不平衡列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之首。对发展西部表现出前所有未有的重视。但是,国家现行的均衡发展战略又面临着政府调节困境和公共政策选择困境。在进一步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国家必须坚持主体开发原则、利益原则和发展原则,为弱势地区提供更多的支持以保证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对口支援西藏是实现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再发展和西藏地区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一直将西藏作为长期且重点支援的对象,实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从全国支援西藏到确定由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援藏已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就西藏发展问题召开了四次工作座谈会,援藏规模和力度不断加大、内涵不断深化。但.这一举措产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援藏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明显向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倾斜。依托国家出台的学前教育政策倾斜文本,通过分解与梳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这一宏观政策目标,基于2010—2018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对政策文件中提出的正式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和衡量,并结合我国城区、镇区及乡村的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对比来评估政策达成的成效。结果发现,政策倾斜效应下,我国乡镇一级的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普及水平提升;乡镇幼儿园教师数量补充及学历层次提升明显;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显著,城乡差距不断缩小。但同时发现,享受政策倾斜地区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上的优势并不凸显;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民办园在读幼儿比例逐年上升;幼师数量依然紧缺,乡村幼儿园生师比远高于城镇;师资水平差距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对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对口支援西藏是实现东部相对发达地区再发展和西藏地区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的一项重要措施.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中央一直将西藏作为长期且重点支援的对象,实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从全国支援西藏到确定由东部发达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引下,西藏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援藏已成为推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先后就西藏发展问题召开了四次工作座谈会,援藏规模和力度不断加大、内涵不断深化.但,这一举措产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援藏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要促进民族地区发展,摆脱地区贫困问题,就要充分地挖掘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国家给予政策扶持上的倾斜,将民族地区人民的力量带动起来,发挥民族地区的智慧力量,不仅解决了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而且还要缩小地区经济收入差距,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生活奔向小康.地区经济差距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在政策的引导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也在短短地几年之内缩小了与中部地区的经济差距.但是,发展是持续性的,随着中部地区发展角度的加快,使得民族地区经济总是存在着相对滞后性,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发挥创新精神和聪明才智,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以解决民族问题为重点,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4—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和时序数据,本文对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中部塌陷”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部地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多项生均指标明显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塌陷”状况具有时间差异,呈现不同程度的加剧态势,这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短板;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支持不足对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塌陷”状况具有显著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改善“中部塌陷”的关键在于加快落实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保障中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造血”源;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与支持,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教育资金资源配置,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以法律法规固定政策,克服西部大开发中利益逆向性的矛盾,使少数民族地区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法律调整应侧重于加强经济自治权和明确上级国家机关的优惠政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东西部经济差距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主要矛盾,只有把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与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市场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才能最终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4.
近二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拉大。笔者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地区经济差距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教育投入、利用信贷手段、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悬殊差距,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许多局部性的竞争与地区不稳定的因素都与此直接或间接相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所诱发的劳动力的盲目流动对经济与社会的不良影响已相当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待于政府工作对象的转移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区域倾斜。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小内蒙古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必须重视发挥两重政策优势,即一方面是中央实施的有利于缓解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对中西部地区都适用的一般政策优势;另一方面就是国家既定的适用于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特殊政策优势。在经济市场化进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创造适应民族区域自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这个模式必须体现内蒙古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点,充分发挥两重政策优势,特别是发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势。只有这样,内蒙古自治区才有可能早日走进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国家给予的一系列优惠的政策,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东都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形势逼人.中、西部地区应借国家全方位开放政策的东风,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努力缩小与东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2000-2009年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和PSM-DID识别策略,从土地供给的角度研究区域房价上涨的结构性差异特征的成因。自2003年起,国家土地供给政策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减少了东部地区但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土地供给,这使得东部地区用地更为紧张,从而导致东部地区房价相对上涨较快。实证分析发现,控制住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金融便利性和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偏向中西部的土地供给导致东部地区城市房价至少上涨了6.51%,表明区域土地供给差异导致房价上涨的结构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旨在缩小东部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西部大开发中 ,地处中原的河南 ,既得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辐射之利 ,又肩负策应西部开发的重任 ,因此 ,“东引西进”战略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快实施“东引西进”战略 ,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所赋予河南的诸多发展机遇 ,用足、用好、用活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有关政策 ,既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 ,又在参与西部开发中实现河南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国家的发展从历史上来说一直就是不平衡的。从地域的角度看,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历来是最发达的,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不发达,直接导致了省区间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衡。影响省区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应通过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加快发展经济,普遍增加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