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方言特征词,对认识一种方言的面貌,认识相关方言区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张双庆提出的粤方言特征词为参照点,与桂南平话宾阳、亭子、横县三个代表点进行比较,探讨桂南平话与粤方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桂北平话的定性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粤西粤语与桂北(西村)平话语音特点的比较,对桂北平话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桂北平话的定性问题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本文通过粤西粤语与桂北(西村)平话语音特点的比较,对桂北平话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入声字是上古音在方言中的遗留。作对《方言调查字表》中入声字的分派情况做了穷尽性的统计,总结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的分派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方言调查字表》中的入声字没有现在普通话中属鼻韵母的字等。此项研究对于掌握普通话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昌黎方言志》是在五六十年代方言普查工作期间发表的一篇高质量的方言调查报告。文章简要介绍了《昌黎方言志》的主要内容,并对其在方言研究方法和方言记录描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6.
程序 《现代语文》2009,(10):98-101
本文整合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等若干方面的语音比较标准,选取了赣方言和江淮官话的几个方言点,将鄱阳方言与之进行一一对比,认为鄱阳方言仍属于赣方言,但正处在向江淮官话过渡的阶段。同时也为客、赣、通泰方言同源说提供了部分佐证。  相似文献   

7.
知、章、庄三组声母字的读音变化在不同的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以临县方言为研究材料,以《古今字音对照手册》所收字为调查范围,对这三组字的声母作了封闭性的研究。从中可知,在临县方言中,知、章两组先合流,然后又分化为两组,其中一组变为翘舌音,一组变为平舌音;庄组字的声母则基本上变为平舌音,只有少数例外变为翘舌音。这样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汉语语音史研究和方言研究提供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历史层次分析法和文献考据法并结合地方戏曲用韵,对泉州、漳州、厦门、潮州和台湾五地的鱼韵读音进行分析,梳理闽南方言鱼韵读音的历史层次,认为闽南话的鱼韵读音共有白读层、文读层、新文读层共三个大的,五个小的语音层次。  相似文献   

9.
从苏州话的变异看方言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问卷形式对部分苏州市民使用苏州话的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发现,苏州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出现了一些变异情况。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研究古汉语,留存传统习俗,外语学习以及树立城市形象等方面论述了方言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粤语中有不少关于烹饪技法的字,如煲、炆、煀、焗等。这些字有丰富的内涵,透过这些字,我们可以看到粤菜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广西宾阳县平话与南宁白话的词汇比较,借助词汇的词形、词义的异同探讨二者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出属于宾阳平话独具特色的词汇,藉此追寻宾阳平话词汇演变的轨迹。由此检验语言稳定性、差异性、丰富性以及因接触而发生变异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广西桂北平话及相关土话的持续标记划分为"出"、"餐"、"倒"、"紧"、"起"、"哦"、"咿"七大类型,说明各种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的特点并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探讨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科凤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98-100,103
“打”在重庆方言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除了与普通话相似的地方,还有很多的地方特色,“打”的动作实义部分虚化。表示多种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本文就“打”的特殊用法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14.
描写广西宾阳县(四季)平话音系,内容主要包括声韵调、语音特点和同音字汇三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语音系统混合程度高的方言,往往形成错综复杂的区别系统。中古宕曾梗通四摄字在桂北平话以及关中东部等处方言里有不同程度的韵母阴化现象,这是汉语方言语音发展不平衡性的反映。对这类方言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的深入研究,将具有一系列语言类型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南北朝时期一些经典中土文献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我们发现,语气词“耳”、“乎”用法的南北差异存在某种相似性——各语法意义的使用频率存在着差别,我们把它归纳为同质通语发展差异类型。我们把“耳”“乎”在南北朝的用法置于历史的纵轴线上,以前人对它们的研究结论为参数,进行一种历时考察,可以发现产生这种南北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歌唱时要把这些字放在"声"上,并融为一体,做到"字"与"声"的高度统一,是一个教学的瓶颈,如何使得二者高度统一,是声乐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