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慧 《课外阅读》2011,(6):218-218
目前,“探究自主”学习,“开放式”教学是教学课改的热门话题,各学校每学期的公开课、课题、大大小小的教学比武评分标准,其主调就是看课堂是否新颖,老师设计了探究环节了吗,学生“闹不闹”,课堂开放了吗。固然启发调动学生的学很关键,可众多教学一线者在没有把握好度的情况下都发现,课堂是活跃了,可学生“闹”完后,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深入探索的习惯。本人也阅读了一些老师的论文,只是大力倡导兴趣如何如何好,自主学习如何如何棒,可试问真的在教学中用好了吗,造成了夹生饭式的教学,既放不下填鸭式教,又试试闹腾式的学,可以说这是很多教师没做好角色转换的现果,也是一些学校教学质量停滞不前的苦恼。我想没有真正领会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盲目跟风是落实不好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2.
曹晓 《教书育人》2005,(6):39-39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课。在这堂课上,教者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一些教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非常害怕听到学生在探究前就说“我已经会了”,一定要人为地把所有学生的学习起点都视为“零”,然后让学生乖乖地跟着教师的教学程序走,到了最后还要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发现结论。然而,我却听了这样一节特殊的教学公开课,真实,与众不同。执教者教“圆的周长”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公开课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目前有一部分公开课由于执教者急功近利而变了味,主要表现如下:准备过度,脱离实际。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执教者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准备,甚至连正常的教学都顾不上。不少公开课,由一人执教,集体备课,多次修改教案和试教,执教者失去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反复“演习”,表演过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公开课的成功,课前反复“演习”,提问什么,回答什么,问哪些学生,师生心中都有数。不少公开课,执教者都要反复进行试教,有的学生甚至被试教多次,浪费了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有的教师为了使公开课…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顾名思义,应是公开展示的真实课堂,不是“表演课”。通过对“公开课”的观察、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感悟和反思,探讨要上好一节“公开课”,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7.
应该肯定 ,各类“公开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堂好的公开课 ,不仅使学生收获颇多 ,更使听课的教师深受启发 ,得益匪浅。但无可否认 ,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如重“形式”而轻“内涵” ,“虚”“假”现象、“花拳绣腿”多见 ,而真实功夫欠缺。如何注重公开课的实效 ,使公开课在深化教育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笔者认为 ,一是组织者应在举办公开课活动之前来一个安民告示 ,讲明公开课的目的、形式和主要内容 ,以及对听课教师的具体要求 ,使听课…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好教师一定能上好公开课,能上好公开课却不一定是好教师”,也有人说“能上好公开课的教师是好教师,不能上好公开课的老师一定不是好教师”,还有很多有关公开课与好教师的关系的说法。这里,存在着如何看待公开课、如何评价教师的问题。评价一位老师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一种观摩、交流形式,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公开课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现象。因此,必须对公开课的实施环节进行重构,做到主题先定、理论跟进、实践尝试、课后评议、成果延伸,并在实施环节上进行有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巧妙的提问、学生踊跃的举手、一段精彩的回答,热烈的掌声响起,给予学生鼓励,给予教师肯定…… 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上,这种充满默契的一问一答是必不可少的精彩环节,有些提问可谓“点睛之笔”,有些回答可谓“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1.
公开课的功能大致有四:一是交流教学心得,二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三是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四是开展教学研讨,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上至各级教研部门,下至各级各类学校,都非常推崇公开课,因为这是一种被公认的较好的教研形式。然而,笔者发现,因为种种原因,教师却没有几个愿意上公开课,一曰:累,二曰:怕。都是公开课的五大顽症惹的祸。顽症一:唯“气氛”老师最怕听到评课者说课堂气氛“沉闷”、“不够活跃”、“一潭死水”之类的语句和语汇。于是,老师费尽心机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或唱、或跳、或“讨论”、或“对话”,不管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上学期的一个上午,我上了一节《数字的用处》的公开课。一开始,我合理运用了导学单和小组合作的机制,数学效果非常好。当讲到猜年龄这个环节时,我说:“同学们,下面我们放松一下,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     
今天,公开课已被广为批评。在相当程度上,我们非常认同这种批评。但其中的一些观点,也颇值得商榷,比如,将目前公开课存在的问题归咎于公开课这一形式本身,有的甚至还提出了取消公开课这一说法,再比如对一些“非常规”的或者带有某些表演性质的技术手段的过度谴责等等。我们以为——形式是中性的。将账算到公开课头上,是一种简单而且混乱的逻辑,取削公开课的说法更是因噎废食。当“公开”成为课堂的前缀,  相似文献   

14.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9,(37):84-84
一次小学语文公开课上.老师要学生用“像”造一个比喻句。有的同学造“天上的月亮像玉盘”,有的造“××的脸红得像秋天的苹果”……由于事前老师讲解铺垫得比较细致深入,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得比较好。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这一话题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也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上好一节课难,上一节好课更难,上一节好的科学课难上加难!这得从我这次上公开课说起。当接到上课通知时,距离开课时间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够充裕的吧?可是,选课这一关我就犯了难:要求上“生命世界”主题的课,纵观三到六年级科学教材,内容屈指可数,一些好上的课早就上“烂”了,而且执教者基本都是科学教学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6.
平时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这节课又没讲完!”听公开课,也常见到有些老师为某个环节“耽误”了时间,没法顺利推进下一个环节而直冒冷汗。这节课没讲完,下节课可以接着讲:公开课没能完成全部教学内容,那么已经完成的那一部分效果如何呢?如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又何必非要追求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呢?  相似文献   

17.
关于公开课的功过是非,已经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其实,真实的公开课能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的不足、然后加以改进,是教师成长的台阶。一、为什么说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台阶近些年来,对于公开课的质疑、非议乃至批判不时见诸报端。有人过于强调公开课的示范性、引领性。一些教师,对公开课的成败过度计较,为了上成一节完满的课而过于“作秀”,甚至“造假”。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地方:(1)过于注重呈现各个教学环节,节奏快,学生来不及反应,来不及思考;(2)过于注重课的好看,“满堂问”,缺少讲解,花架子多,中看不中用;(3)过于追求师生关系的“融…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研活动中,一般把示范课、研讨课等统称为“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意义在于:研究教育教学中的教法、学法;为教师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指导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但纵观已实施四年多的新课程改革,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实施上的偏颇之处。一、合作学习“,闹”而无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于是,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有合作学习的环节,似乎不合作学习就不是新课改。有的课,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你喜欢哪段就读哪一段”、“用…  相似文献   

19.
尚华燕 《考试周刊》2009,(10):153-154
一节好的公开课,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追求。我曾经上过几节公开课,也听过很多公开课,受益匪浅。下面根据我上过的两节公开课来分析历史公开课教学艺术。一、预见艺术长久以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我教了什么”,“我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极少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的反映如何”,至于教学过程是否科学,  相似文献   

20.
时下,公开课上的所谓“课外延伸”屡见不鲜。 最近,笔者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语文《家》的公开 课。在这堂课上,教师刻意安排了一个“课外延伸” 的环节: 师:小朋友们想想看,你们还知道什么是什么的 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