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162例HIE患儿均作头颅CT扫描,并在病灶部位测量CT值.结果:162例HIE患儿CT改变主要为脑白质低密度,可合并颅内出血.结论:据新生儿宫内窒息缺氧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表现,对本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方法:162例HIE患儿均作头颅CT扫描,并在病灶部位测量CT值.结果:162例HIE患儿CT改变主要为脑白质低密度,可合并颅内出血.结论:据新生儿宫内窒息缺氧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头颅CT表现,对本病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80例HIE患儿发病原因,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作总结、分析。结果 HIE病因以窒息和宫内窘迫最常见,临床表现多见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CT检查对HIE确诊更有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应重视病因及临床表现,CT结果对HIE诊断帮助很大,并提出临床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以下简称HIE)的发生发展及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有围产期窒息史,经临床诊断为HIE的足月新生儿110例,进行cCT扫描,按影像分级标准分轻、中、重三度.[结果]110例HIE患儿中,轻度58例(53%),中度38例(34%),重度14例(13%)与临床分级基本一致.[结论]CT对HIE的分级诊断,对其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报告5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2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大多数病人为车祸致伤,伤后立即持续昏迷,CT显示无占位效应的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以及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改变。本文结合文献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颈部肿块性病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体征 ,病因复杂 ,病种较多 ,确诊有时较困难。为了了解其病因规律 ,给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常需行CT扫描检查。特将我院经病理检查确诊、同时行CT扫描的6 9例颈部肿块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加以分析 ,以探讨CT在诊断颈部肿块中的价值。1 材料及方法搜集 2 0 0 1.2~ 2 0 0 3.3月间资料较完整的门诊及住院病例 6 9例 ,均以颈部肿块来诊 ,所有病例均使用AsteionVR型全身CT扫描机行CT扫描 (其中 4 3例同时行平扫、增强CT扫描 )。2 结 果甲状腺肿块 33例、约占 4 7.8% ,肿瘤 2 2例、约占31.8% ,炎…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多为脑动脉瘤破裂、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畸形。较少见的原因有各种血液病、脑膜炎、脑肿瘤和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因出血破入脑室内或穿破皮层而至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本院神经内科自1979年至1985年的7年期间,共收治了5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4例占本院同期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114例总数的38.5%。说明老年人患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并非罕见的疾病,本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本文提出50岁以上的病例作一临床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8.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常见病 ,临床上常因缺乏典型症状而误诊 ,2 0 0 0 .11~ 2 0 0 2 .10月 ,我科共收治了 6 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其中 12例曾经误诊 ,本文就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误诊的 12例中男性 5例 ,女性 7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7岁。全部为住院病人 ,误诊时间为 2~ 5d ,后均由头颅CT见蛛网膜下腔或脑池脑裂内高密度影及腰穿获得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而确诊。1.2 误诊情况 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疼 5例 ,神经症3例 ,高血压 2例 ,椎动脉供血不足 2例。痛性眼肌麻痹 1例。2 误诊类型及原因2 .1 误…  相似文献   

9.
我科从1991年至1998年,共收治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其中初诊时误诊16例,本文重点讨论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和诊断中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有46例,男20例,女26例,年龄61—78岁。 1.2 临床表现 头痛30例(65%),呕吐20例(43%),意识障碍碍36例(79.5%),血压升高26例(56.5%),头晕10例(21.7%),癫痫发作10例(21.7%),颈低抗30例(65%)。 1.3 CT检查 全部作头颅CT检查,阳性38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CT检查,对新生儿窒息的预后进行更好的评价。方法:选择114例窒息新生儿,其中26例早产儿、88例足月儿进行研究,选择48例无窒息新生儿,其中20例早产儿、28例足月儿进行对照分析。将其分为轻度窒息、重度窒息;根据CT表现,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分为轻、中、重度。按照Apgar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114例窒息新生儿中,轻度窒息78例,重度窒息36例,颅内出血48例,治愈109例,死亡5例。结论:轻度窒息新生儿发生HIE后,轻、中度较多,而重度窒息后发生HIE的新生儿重度者较多。轻度HIE新生儿,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重度HIE特别是合并颅内出血者预后较差。早产儿的额叶、枕叶低密度改变不能作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依据,应根据有无窒息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