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     
《发明与革新》2013,(4):2-2
2000万公里 截至2月28日10时18分,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距离成功突破2000万公里,标志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能力实现新的跃升。目前,卫星状态良好,各项飞控事件执行正常,嫦娥二号卫星正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2-I0013
在遥远的太空,嫦娥二号又向地球传来了好消息。1月5日23时46分,成功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突破1000万公里。这是中国航天飞控史上最远的“太空长征”,标志着我国深空探测飞行控制能力得到新的跃升。  相似文献   

3.
“嫦娥二号”正在征程.作为我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第一步,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成果也不断涌现。各种专利十余项,正在申请的有近60项。  相似文献   

4.
由科技部支持的国家863计划"绕月探测工程科学数据应用与研究"重点项目9月28日通过验收。我国绕月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嫦娥一号"任务至此才算圆满完成,该卫星获取的数据足够让科学家研究10年。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发  相似文献   

5.
据2月14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再次刷新我国深空探测最远距离纪录.达到7000万公里。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目前状态良好,正在绕日轨道上飞向更远深空。”这是我国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北京航天飞控中心总师周建亮介绍,按照目前星上状态.预计2O14年7月,嫦娥二号将突破1亿公里.最远将飞行至距离地球3亿公里处.并将于2O29年前后回归至距地球700多万公里的近地点。  相似文献   

6.
"这是中国首次发射月球探测卫星,要说不紧张、没压力那是不真实的。这毕竟是中国人的千年梦想。"国防科工委宣布,2007年下半年将择机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后的一天下午,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在办公室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I0015-I0016
中国科技网讯记者15日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我国嫦娥二号卫星目前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公里处与“战神”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并利用星载监视相机获得该小行星的光学图像。这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该小行星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欧、日之后第四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组织)。  相似文献   

8.
从1960年起,我国一直关注着国外的月球与行星探测的进展。经过近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10年的综合论证,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为“探、登、驻”三个阶段。“探”月阶段(命名为嫦娥工程)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2004年1月23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专项。绕月探测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绕月探测的工程的目标是:突破与验证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如轨道设计和地-月飞行技术、远距…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07,(11S):I0001-I0004
北京时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多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千米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相似文献   

10.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裴照字12月11日表示,嫦娥一号卫星搭载的CCD相机已对月球背面进行成像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背面部分区域的影像图。目前,卫星飞行正常,其有效载荷的探测,地面的测控与通信,数据接收与处理均正常。  相似文献   

11.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4,(6):12-12
正全国政协委员,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探索月球,我国已经具备开展火星探测的条件。叶培建表示,深空探测,必须要走到比月球更远的地方,我国航天人在嫦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9,(10):47-48
2007年10月24日18: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大厅里的欧阳自远,显得分外地紧张和激动.因为此刻他梦想了半辈子的探月计划终于付诸实践--长征火箭搭载着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拔地而起,直奔月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天宫二号"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起飞,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正式入驻太空。这一重要讯息自然让全国人民高兴。与此同时,人们不禁要问:我国还有无其他探测器在深空中存活?答案是,有。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那些久居"深宫"的"太空探险家"。早于"嫦娥三号"升空的,是"嫦娥二号"卫星。"嫦娥二号"被赋予的任务是进一步完成"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使命,同时肩负着为"嫦娥三号"探路的"担子"。2010年10月1日,"长征三号"  相似文献   

15.
今科 《今日科苑》2006,(8):15-16
北京时间2004年7月25日15时5分,“探测二号”卫星成功地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30分钟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探测二号”卫星与已在轨道上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中国的“双星”与欧洲空间局“星簇计划”组成密切配合的联合探测网,在从太阳到地球的空间中,形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地球空间的六点立体探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8,(1):36-36
国家航天局发言人近日表示,目前卫星探测仪器均已开机工作,并获得了探测数据.最近,国家航天局再次公布了10张根据嫦娥一号传回数据制作完成的月图,其中包括第一幅月球三维立体图像.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中国人》2004,(9):64-64,F003
“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北京论坛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国成体干细胞研究获重大进展“探测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双星”姐妹太空相聚中国科学院和波兰科学院签署科学合作计划我国已正式启动全球气候变化第四次科学评估中国首座北极站——黄河站建成北京时间7月25日15时5分18秒,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改进型火箭成功将“探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实施的“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与欧洲空间局“磁层探测计划”的联合布网,使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对地球空间六点立体探…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卫星升空拉开了中国"嫦娥工程"的大幕。如果说"嫦娥工程"中的五大系统谁也离不开谁的话,相对而言,"嫦娥一号"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因为,一方面,奔向38万千米的月球靠它,对月球拍照探测要靠它,向地球传回图像照片还靠它,没有它,"嫦娥工程"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嫦娥一号"卫星系统不仅较之其他系统有不同的特点,而且任务内容新,挑战巨大,技术创新项目很多。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创新》2010,(11):49-49
前不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新闻媒体介绍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他表示,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月探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强烈渴望,在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