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人类语言学家帕尔默构建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在语言学与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创新意义。他丰富与发展了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加以整合,构建了一种能够更好解释语言现象的理论——文化语言学。通过评析帕尔默在其文化语言学中对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与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的动因、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中的人类语言学情结、认知系统及其核心概念,可从中得到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化语言学"自提出至今已有30年的历程。在近十年期间,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发展更加迅猛。本文分五个方面简述近十年间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情况,并且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一学科发展的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可以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为未来文化语言学的发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康艳艳 《考试周刊》2007,89(46):136-138
Garry.J.Palmer将人类语言学三大传统方法——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民族言语学(或称会话民族学)与认知语言学合成在一起,形成了文化语言学(Cultural Linguis-tics)。文化语言学表现了对语言和文化的广泛兴趣,对民俗知识的关注,以及对民族学和语言学方法的依赖。文化语言学关注博厄斯语言学、民族语义学和民族言语学三大传统方法所关注的多数领域,但从根本上讲,文化语言学是从认知的角度来认识各种现象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本身的重要性、认知语言学与人类语言学的三大传统方法合成的可能性、必要性等三个方面对帕尔默(Palmer)文化语言学中的认知性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由湖北省语言学会、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等武汉高校共同发起的武汉中青年语言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湖北省语言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邢福义教授致开幕词。他全面回顾了古今中外关于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历史,指出结合文化来研究语言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特别是中国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传统。语言是一种文化现  相似文献   

5.
戴昭铭先生的《文化语言学导论》(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是我国文化语言学在历经高潮进入反思以后的又一力作,胡裕树老先生在为此书作的序中这样写道:本书所阐述的文化语言学理论比较明达宏通,有较强的可读性。”:“本书代表着文化语言学在理论上走向成熟”,由此,本门的价值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文化语言学是美国学者帕尔默创建的年轻学科。它以认知语言学为框架,整合了语言人类学对文化和语言的研究。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文化语言学思潮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认知性和意象性。文化语言学认为言语交际是人类认知活动,并把认知语言学核心概念运用到语篇分析中,构建出“语篇情节”。  相似文献   

8.
如果要评述现在的中国语言学,恐怕绕不过申小龙的中国文化语言学。虽然从事文化语言学研究的,不止申小龙一人;而申小龙的研究也不限于文化语言学,但申小龙因文化语言学而大得其名,文化语言学因申小龙而大张声势,却是无疑的了。奇怪的是,申小龙的语言思想虽然知名度高,可无论是反对者还是赞成者常常是晓其名而不知其实,多误解而少理解。  相似文献   

9.
高校流行语是大学生语言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其裁体的心理文化标示。我们可通过高校流行语的考察,来把握大学生的心理文化脉动。本文以2010年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的校园流行语为抽样调查对象,以统计,排序的方法为主,采用定量.定性分析认识的方略。管中窥豹,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等不同视角解读剖析90后大学生的心理文化,客观地认识90后大学生,期翼对高校教育管理提供实效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语言学研究是当今语言文化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现今的英语语言学研究主要运用的是多维视角,不同以往的单一视角。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结合了哲学、文化、政治学领域的知识。充分运用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的思想知识来促进对英语语言学的理解研究。对英语语言学进行多维视角研究的意义十分突出,不仅增强了学习个体对英语语言学的再认识,也促进了英语语言学整体研究领域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要正确理解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就必须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从揭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入手,阐明了文化语言学的人文价值,指出了我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促进汉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文化语言学研究综述李亚明中国语言学发展到了20世纪,形成酉化与本土化、科学主义与人文精神两种倾向、两种思潮相互碰撞、相互交织的局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化语言学的诞生和兴盛。文化语言学在本世纪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至今已初步构成一门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13.
王筱 《文教资料》2012,(31):36-38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是在博厄斯语言学、人类文化语义学、人类语言文化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意象作为其研究的重点。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唐诗以其丰富的意象和耐人寻味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本文分析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意象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与认知语言学同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两门新兴学科。着重分析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在其理论研究中对认知语言学的吸纳、修正与重组,从而使认知语言学家从文化性认知的角度来深入研究语言,也使语言人类学家从认知科学的维度来审视语言和文化,是本文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苏珊·巴斯奈特是翻译的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文化翻译观对当今翻译界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语言学的研究有了巨大的进步.语言学家纷纷从符号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描写语言学等角度剖析翻译问题,企图从语言学角度找到解决翻译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言学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言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主要有:实地参与考察法,共层背景比较法,整合外因分析法。前者主要是获取材料的方法,后二者是分析材料、建立理论的方法;而整合外因分析法又是进行共层背景比较的理论依据,它指引和规定着文化语言学比较方法的性质、步骤和内容;同时,整合外因分析法又是文化语言学研究和整个人类学研究产生内在联系,以及使语言学研究对当今社会更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语言学理论有其传统的文化维度和认知科学的维度,帕尔默的文化语言学体系的核心就是将传统的对语言进行研究中的人文性与强调人类认知能力的认知语言学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了对语言的立体认识.帕尔默将认知语言学理论整合到传统的对语言与文化进行的研究之中,为我们开辟了一种关于对语言学进行研究的新的、更为科学的视角.文化语言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因而对外语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教师的理论素养、语言文化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近40年里,礼貌研究受到语用学、社会语言学、人类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文化交际、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认知语言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的青睐。笔者通对国外从语用学视角礼貌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礼貌研究具有从单方到互动、绝对到相对、静态到动态、理论到实践等转向,给我们许多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并简评Farzad Sharifian教授的《文化语言学》一书,该书主要探索语言和文化概念化的关系,介绍了"文化语言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并将这一全新发展出来的新学科结合到许多不同领域,展示了"文化语言学"对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发展的贡献,开辟了文化语言学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描写性语言研究注重语言的本体研究,阐释性语言研究注重语言和其它学科关系的研究。文化语言学用阐释的方式全面揭示同民族文化特征相一致的民族语言的结构规律,建立起语言学新体系。文化语言学的基本理论也是建立在语言三要素的文化内存的基础上的,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