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12月25日晚,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当时,我作为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的记者,在抢发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声明的消息后,立即赶赴红场,又采写了《红场易旗纪实》的现场特写。因为,只有红场易旗才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正式解体。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它不仅牵动着每个苏联人的心,并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而且也是当地新闻界和外国驻莫斯科记者竭力跟踪、深怕漏报  相似文献   

2.
“松”与“紧”的变奏──现行俄罗斯新闻体制的演变及其特点程曼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后,伴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俄罗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体制和模式。就其性质而言,这种体制既有别于前苏联主要靠行政手段控制的高度集中的新闻体...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联邦是原苏联最大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地跨欧亚两洲,面积1700多万平方公里,有1.48亿人曰.原苏联的全部中央新闻机构和大部分地方新闻媒介都分布在俄罗斯境内.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这份遗产,但是原来那种苏共统一领导的社会主义新闻体系已不复存在,整个新闻事业的性质、体制和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我国新闻界一直十分关注.但是,由干俄罗斯社会动荡、政局多变,它们的新闻业也一直处在变动和调整之中,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的秩序尚未完全形成,因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图景(总不是那么清晰.现在就有关资料,对它们的报业、广播电视业的近况作一番巡视,以供对此感兴趣的读者参考.一、报业一般情况苏联解体前后,大约在1989年至1991年间,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苏报业一度有过空前的、畸形的繁荣.当时各种政治组织蜂拥而出,五花八门的信息到处泛滥,形形式式的报刊四处流传,全苏报纸多达8000种以上,期刊有5300多种,不论种数或发行数均达到历史的顶峰.苏联解体后,严峻的经济生活形势,使人们的思  相似文献   

4.
1918年6月1日,列宁签署了《关于改革和集中统一管理档案工作的法令》,简称“列宁档案法令”,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部档案大法。前苏联政府以此为据建立了档案管理总局以及各级档案机关网和国家档案馆网,1958年批准了《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和苏联中央国家档案馆网》。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苏联部长会议对该条例进行了修改,于1980年4月4日,批准了《苏联国家档案全宗条例》。《条例》体现了前苏联档案工作的发展经验,也将列宁档案法令的基本原则提高到新的高度。1991年,前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对前苏联的档案与档案机构进行…  相似文献   

5.
研究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及其与整个社会关系的一门边缘学科——新闻社会学——正引起苏联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格·伊·戈里乔依在莫斯科大学新闻学学报1984年第一期上撰文指出:新闻社会学方法是有效地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事业领导的一种可靠手段。该文介绍了苏联摩尔达维亚共和国大众新闻宣传工具(报刊、电视、广播等)在运用新闻社会学方法改善党对新闻书业领导方面的一些尝试及其效果。所谓新闻社会学方法,即是用社会学的一套工作程序和调查技术将新闻事业置于整个社  相似文献   

6.
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关于新闻特写的概念与前苏联及西方均有别。前苏联有关“特写”的界定相当于中国的“报告文学”,西方所说的“特写”则指“非纯新闻报道”,范围甚广。 五十年代,我国新闻界和文艺界曾用高尔基、波列伏依的基本观点来界定“特写”的概念,并加以发挥,刘白羽写的《论特写》(见《新闻战线》1958年第1期)是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他写道:“近数年来,特写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从苏联介绍过来的。”“特写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是应当和诗歌、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7.
9月3日,胡锦涛同志在三次讲话中多次提到“苏联”。如他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就有四处提到“苏联”——“苏联最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提供了宝贵援助”“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远东国际法庭以及中国、苏联等国的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在中国东北战场上英勇献身的苏军烈士”。然而,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前苏联民歌…  相似文献   

8.
近一个时期来,苏联报刊一改过去死板、单调、沉闷的状况,扩大了报道的公开性。报刊办得比以往尖锐、泼辣了。用英国《泰晤士报》的话说,“它们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合乎于时代。”苏联现有中央、地方和事业性报纸8000多种,杂志5000多种,用55种民族语言出版,平均每个家庭有6种定期报刊。因此,苏联报刊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改革的前途。苏联领导人看清了这一点,苏共二十七大一结束,戈尔巴乔夫就接见新闻界领导人,提出报刊改革、扩大公开性的问题,他指出:“公开性是社会的正常现象。要是没有它,我们就将一事无成。”扩大报道面,是苏联报刊贯彻公开性原则的前提。过去,苏联报刊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着许多禁区。如今,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真理报》总编辑阿法纳西耶夫说,今天不存在原先被认为是“不可侵犯的”或“不容许”批评的“被禁的”题目、领域和现象了。  相似文献   

9.
去年12月25日晚,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当时,我作为人民日报常驻莫斯科的记者,在抢发了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辞职声明的消息后,立即赶赴红场,又采写了《红场易旗纪实》的现场特写。因为,只有红场易旗才标志着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正式解体。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它不仅牵动着每个苏联人的心,并受到全世界的注目,而且也是当地新闻界和外国驻莫斯科记者竭力跟踪、深怕漏报的重大新闻。然而,当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在飘扬了近70年后从克里姆林宫圆形屋顶上徐徐降下时,只有为数不多的记者及时赶到现场。  相似文献   

10.
文有仁 《新闻三昧》2005,(10):26-26
从苏联解体以后,我国传媒上开始出现“前苏联”一词。例如:“前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前苏联共产党领导前苏联人民打败纳粹德国”;“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89年访问中国”;“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无产阶级推翻沙皇,于1922年建立了前苏联”;等等。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报业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报业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解体后的“新”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相较于苏联时期发生了本质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地影响到它的报业市场,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现象就是苏联时期“金字塔式”的报业结构为俄罗斯的平行式的报业结构所取代。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与俄罗斯报业市场相关的读者因素、报刊的地区化现象以及报刊类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传媒背后的金融工业集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逢瑛  吴非 《新闻记者》2003,(11):47-50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政治体制转轨,原属于前苏联的中央电视台与广播电台则分别落入联邦政府与各地方政府或共和国的手中,在俄罗斯联邦刚成立的初期,就已经形成大约75个电视中心,然而地方政府对于电视中心的管理却远远落后于当时前苏联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这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是地方政府无法筹集到用于电视中心发展的资金,同时电视中心的新闻从业人员对于电视媒体的管理也缺乏必要的经验。①因此,1993年底当俄罗斯政体确定了双首长混合式的总统制后,持续强化中央政府在传播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就成为叶利钦与普京总统重新对媒体进行有效控管…  相似文献   

13.
吴珊 《青年记者》2008,(8):50-51
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开始,到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这短暂的6年时间,正是苏联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的过程,而戈尔巴乔夫的新闻改革,也正是以高度政治化为前提而进行的。苏联群众性周刊《星火》画报总编科罗季奇对英国BBC广播公司说:“戈尔巴乔夫执政的大约二年里,变化最大的是新闻界。”  相似文献   

14.
李雪娇 《大观周刊》2011,(17):31-32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顶降落下来,宣告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不复存在。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有制度性因素,有外部因素,有民族政策的失误,等等。其中戈尔巴乔夫偏离马克思主义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诱发了社会的全面危机,直接促成了苏共的瓦解和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他既是一位机敏灵活的外交官,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这两者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位颇具魅力的人物。当戈尔巴乔夫出访西方时,他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官员。西方新闻界称赞他的活动是“官方同新闻界联系的新形式”,“使人看到了苏联的面目”,“感觉到苏联新闻界的变化”。在国内,他常常以评论员身份在电视屏幕上出现或者作为报刊国际问题专栏的主持人。一些苏联观众和读者称赞他博学多识、语言流畅和富有幽默感。  相似文献   

16.
1991年末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随着国家政体发生重大变革和经济体制的转轨,作为“专门搜集和发布新闻的通讯机构”——通讯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界近一时期就一个紧迫而且关乎全局的问题在开展一场广泛的讨论: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如何认识这个巨变中的世界?国际新闻该怎么报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近半个世纪里,美国新闻界对国际问题的分析有一种“定式”:一切事态发展都以美苏争霸为标准加以衡量。他们的国际报道也相应地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凡是与两霸相争有关的事件都有新闻价值。因而写起新闻来“敌我”分明,“是非”明确,大有轻车熟路之感,不少新闻界人士对这个“新闻黄金时代”颇为怀念。 可如今,两霸争夺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和战乱,种族矛盾及残杀,领土纠纷和历史遗留问题的“死灰复燃”,还有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贸易磨擦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诚然,这些问题早已有之,但以前被美苏争霸这个“轴心问题”给遮住了,在新的历史时期则上升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说那个把西方国家搅得日夜不宁的穆斯林原教  相似文献   

18.
孟超 《新闻传播》2010,(5):123-125
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后,在新闻界大力推行“公开性”原则.改变了苏联原有的新闻媒体格局。本文着重探讨苏联贯彻“公开性”原则给新闻界带来的变化.以及它在新闻改革中带来的成效和留下的失误.而后以史为鉴.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结合国际新闻事业发展现状.赋予公开性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探讨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闻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渐变中的俄罗斯新闻体制浅析曾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后,伴随着政治风云的变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俄罗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管理体制和模式。就其性质而言,这种体制既有别于前苏联主要靠行政手段控制的高度集中的新闻体制,又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几十年来第一次形成了社会主义多元化舆论。”这是戈尔巴乔夫在刚刚结束的苏共中央全会上对苏联新闻界变革的估价。的确,一个时期以来,苏联新闻界的新面孔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许多国家的报纸发表文章,认为苏联新闻界“无疑已比以前开放了”,其做法是“几年前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