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拿起四川中江中学的文学社社刊《五色笔》,总会一眼看到封面上醒目的文学社宗旨--"共执五色笔,同圆文学梦",我不禁想起在《太平广记》中见过的那支五色笔。 南朝梁时,宣城太守,著名的文学家江淹少时孤贫好学,曾梦见有人给了他一支五色笔,从此才思敏捷,文章盖世。他晚年又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人对他说:"从前借给你的那支笔,现在该还我了吧?"江淹从怀中掏出五色笔,还给了他。此后江淹的文章诗词再无佳句问世,给后人留下了"江郎才尽"的典故。能够拥有五色笔,应该是每一位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吧。 那么,郭璞后来又把这支五色笔给了谁呢?一页页翻阅《五色笔》,一次次拿起红笔签发初审推荐单,那一篇篇佳作分明在告诉我,那支五色笔原来已经花落此家,在中江中学的这群少年人手中熠熠闪烁。  相似文献   

2.
江郎才尽     
据<南史·江淹传>记载:梁朝江淹才思敏捷,少有文名,<恨赋>、<别赋>是他的传世名作.有一天,他梦见前朝大文豪郭璞前来索取五色笔:"有笔在卿(你)处多年,可以见还."自此,江淹文思枯竭,再无佳作,时人谓之才尽.  相似文献   

3.
江郎才尽     
古时候有个叫江淹的人,年轻时虽然家境贫寒,可他读书却很用功,诗文写得很好。可是,后来他的诗文越写越差劲,退步非常明显,根本没有写出过什么像样的作品。历史上关于江淹诗文退步的原因,还流传着几个故事:相传他有一次坐船出游,船停泊在禅灵寺外的岸边。夜晚梦见一个自称张景阳的人向他讨取一匹绸缎。他从怀里掏出剩下的最后几尺。从此,他写出的文章就枯燥乏味了。又传说他有一次在冶亭睡午觉,梦见一个身躯魁梧的男子汉,自称郭璞,向他借一支五彩笔,他从怀里掏出笔交给郭璞,从此,江淹写的诗篇就缺乏诗味,绝无佳句了。当时就…  相似文献   

4.
江郎,即江淹,南朝著名文学家。传说江淹梦见一个人,仪表堂堂,博学多才,自称是晋朝的文学家、语言学家郭璞。他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彩笔,在您那儿多年了,劳驾您还给我吧。”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支五彩笔,于是还给了郭璞。从此,江淹写不出诗文佳句了。时人纷纷相传江郎才尽了。这段传说见于《南史·江淹传》。在《梁书·江淹传》中无此传说,只言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时人谓之才尽”。从史书记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和作家们,在谈到写作的时候,常有“神思泉涌”、“梦笔生花”一类的说法。刘勰的《文心雕龙》有《神思》篇,王士祯有“神韵说”,江淹、李白有“梦笔生花”的故事,杜甫“下笔如有神”,陆游“妙手偶得之”……这些“神思”、“梦笔”的说法,给写作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人感到写作似乎是“天机”莫测、“神灵”奥秘的东西,扑朔迷离,飘忽游移,不可捉摸。  相似文献   

6.
南朝钟峰《诗品》关于江滩梦笔的述议,是中国写作史上的难解之谜。江淹梦境表达的是主体对灾祸恐惧、对生命忧患的深层意识;他写梦的真实动机,是为了避祸优生,从而决定此后“少写作”,甚至“不写作”。他将“梦”写入《前后集》有多重用意:既是对自己前段写作的“总结”,又是对此后写作的“预告”,更是他从此封笔即停止写作的“宣言”。这才能合理地解释江淹梦笔后、为何立即“为诗不成”或“为诗不美”了。在封建专制主义“亏名”、“亏形”双重压迫、威胁下,江淹不得不选择了“封笔”这一颇有“自我埋没”意味(实为自我保护)的悲喜剧结局。这喜剧是生命和生理上的,这悲剧则是文化和写作史上的。今后出版者要收录有关江淹的成语,建议不妨以有美学价值和深层次意蕴的史实——“江淹梦笔”,来取代“江淹才尽”。”  相似文献   

7.
李白生于一个祖辈经商的商贾之家。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万家”,从小就受到了多种思想影响。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而自己又不是专以儒术为业的李白,在他的诗歌中竞多次提到孔丘。而那个以“老儒”、“儒生”自许的杜甫,作品中提到孔丘的次数反而远远不如李自多,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力图解释这一问题。他们认为李白多次写孔丘表现了李白“不那么尊敬孔子”和“轻儒的思想倾向”;表现了李白“批儒嘲孔”的精神,甚至断定是李白“对  相似文献   

8.
据史料记载,庄子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之后仍觉两翅飞动,有蝴蝶之意。他便想,究竟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呢?他怎么也想不通。这种打破人与外物界线的方法就叫“走出自我”。  相似文献   

9.
偶翻《南史》,见《江淹传》,不觉注目观之:倜傥文人江淹,少年时诗文如涌,颇负盛名;及至晚年,才思枯竭,著也庸平,时人叹曰"江郎才尽"。他自己解嘲说:一日酣卧,睡梦中将五色笔送还了他人,故……云云。 人读于此,多为笑谈。我以为,为江淹立传,古人寓意很深,今人悟却不明。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来,江郎才尽,不妨说他是由于消极懈怠,不再进取所致。江淹因贪睡丢了什么彩笔,这  相似文献   

10.
说“梦笔”     
文学家似乎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在创作中常常写梦,将其艺术化;而且本身也做梦,做与写作有关的梦,从而增长才干,文思大进。这就是所谓的“梦笔”。历史上有关这方面的故事,流传下来的也不少,不妨摘选几例。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老师到外地执教公开课《早发白帝城》。为了体现新课标精神,他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向老师提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白这首诗是怎么来的?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有儿子吗?李白死在什么地方?这首诗是李白什么时候写的,青年、中年还是晚年?江陵是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12.
心灵底片     
“妹妹!快来,快来!这有好多鱼呢!快来!”“哪呢?哪呢?”“扑通……哗……”“哥!你又……”猛然醒来,原来是梦。又梦到小时候,梦到了陪伴我整个孩童时代的他。他叫杰,一个比我大三岁的淘气男孩,彼此的父母都是同事,从小就在一起玩。两家住对门,也经常来往。我们就以兄妹相称了。  相似文献   

13.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从问世之日起就被视为摹拟之作,但它决不同于一般拟作。江淹所拟的三十家诗作均在五言古诗发展史上具有特别意义,他的诗序也申明意在“品藻渊流”。本文简述了《杂体诗三十首》的研究史,指出江淹拟作总结汉至刘宋时期五言古诗发展的历史,论述了江淹“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诗歌史观。  相似文献   

14.
萨达姆给布什打电话,说:“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美国所有楼房顶上都有一个大广告牌。”布什忙问:“广告牌上写着什么?”萨达姆答道:“上面写着‘真主是唯一的神’。”布什说:“其实我昨晚也做了—个梦,梦见伊拉克所有重建的楼房顶上,也都有一个大广告牌。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执教《早发白帝城》一课,在课上她想体现新课标精神,就让学生大胆提问,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的问题:李白写了多少首诗?李白的酒量有多大?李白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特点?江陵在什么地方,现在叫什么名字?李白有个好友叫杜甫,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杜甫有什么不同?我听说这是李白在被流放的途中重获自由时写的,他为什么被流放?他又为什么获得自由?白帝城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有什么掌故?……一连串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把这位老师“镇”住了。这些问题与她设想的教学思路风马牛不相及,面对一大群听课老师,尴尬极了,于是她在课后伤…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节口语交际课,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梦”。五年级的学生正是做梦的花季,说起梦来自然是绘声绘色,头头是道。这不,有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把他带到了荒无人烟的旷野,教室里立刻笼罩着恐怖的气氛;他发明了一种白色垃圾回收枪,有人惊讶地发出一声赞叹;怎么,她梦见自己成为一名女航天员。驾驶着“神州六号”飞上了太空,太有趣了……  相似文献   

17.
记得小时候,有一天,我在家写作业,忽然听到里屋“砰”的一声,进去一看,手电筒躺在地上。我想一定是妈妈放偏了,滚了下来。我捡起来放在了柜子里。第二天,母亲突然问我:“你怎么把手电筒摔坏了?”我大吃了一惊,忙说:“不是我,我在那儿写作业,里屋‘砰’的一声……”母亲不耐烦了:“错了就错了,有什么不敢承认的?这么一点小事  相似文献   

18.
记梦的故事自古有之:黄帝梦游华胥、孔子梦见周公、庄子梦见化蝶……文人墨客梦获神授之事亦屡见不鲜.但某一诗人,在其作品中经常写梦则是极为罕见的.徐志摩正是这罕见的一个——他对描写梦境似乎是情有独钟,特别的偏爱.他诗中所记之“梦”五彩缤纷,涉历甚广:  相似文献   

19.
有一次去邻居家串门,偶尔与一位中学男孩扯起成语故事。提及“铁杵磨成针”时,男孩说:“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李白身上,我当然知道成语的涵义。可是,我觉得故事还有下文。”我怔了一下,对男孩说:“哦,你说说看。” “李白那时还很幼稚,于是就相信了老婆婆关于铁杵磨成针的教诲。不久,他去集市,却发现一根铁杵卖3块钱,可一根针才卖5分钱。李白就想,老婆婆为什么不把铁杵卖掉,再买针呢?顺便还可以多买一块布料什么的。后来,李白又见到那个老婆婆,发现她还没有把那根铁杵磨成针呢!李白忽然想,这世间怎么还有这么傻的人呀。” …  相似文献   

20.
从前,有一位叫江淹的县官在游览时,被山清水秀的美景迷住,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他梦见一位仙人叫他猜三条谜语。仙人说:“一物不算大,走路头朝下,不吃人间粮,能说天下话。”接着又说:“池塘四角方,清水池中放,黑人去溜冰,满地黑泥浆。”最后他说:“一个小黑人,跳入洗澡盆,越洗澡水越黑,长人变短人。”江淹眨眨眼睛,胸有成竹地一一猜中了谜语。仙人满意地点点头,便奖赏江淹猜中的三件文宝。小朋友,你能猜出江淹得到的三件宝是什么吗?梦笔山的传说!福建@吴建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