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彤高 《教育文汇》2003,(1):38-40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  相似文献   

2.
<正>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类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1981年第一份艾滋病报告问世至今,艾滋病大有肆虐全球之势,人们谈“艾”色变,称之为世纪瘟疫.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侵入人体而引发.HIV攻击和杀伤人体免疫系统的细胞,使机体逐步丧失基本的防御能力.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患上由各种病毒和细菌引发的伺机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疾病,而健康的免疫系统却是伺机性感染的天然防线.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之友》2010,(12):4-13
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为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能够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类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目前,艾滋病仍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呈球形,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单链RNA。病毒粒子进入细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的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症(Acquired Immundeficency Syndrome.缩写为ADI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m Immunodeficency Vines缩写为HIV)感染人体免疫系统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材料信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6日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女性第二常见癌症——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英文AIDS的音译,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该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先被发现.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引起的疾病.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呈球形,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完全一样的单链RNA.病毒粒子进入细胞后,其核心破裂,其中携带的酶被激活,病毒RNA逆转录成双链DNA,并进入细胞核中.HIV存在于人的血液中并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能侵入T淋巴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人体感染HIV后,经过2~10年潜伏期,可发展成艾滋病,患者一般在2年内死亡.AIDS症状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盗汗、体重下降、腹泻、面容衰老和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最终导致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9.
人类尚未克服的疾病有多种,艾滋病无疑是危害性最大的一种。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四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  相似文献   

10.
何为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1983年法国学者和美国学者相继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这种病毒;1986年将其命名为人免疫缺陷病毒,并将该传染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俗称艾滋病。由于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病毒破坏,因此,凡是长期发热、消瘦、盗汗、乏力、慢性腹泻,并有不明原因的多处淋巴结慢性肿大者,都可怀疑是否得了艾滋病,应立即进行血液检查。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传播从根本上说只有两个要素,第一是病毒携带者排出了体液(血液、精液和唾液等其他分泌物)…  相似文献   

11.
据2012年1月6日《科技日报》援引英国《自然》杂志网站1月5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实验性猿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可大幅降低恒河猴感染猿类艾滋病病毒(SIV)的风险。SIV是导致人类感染艾滋病的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远亲",因此,最新研究为人类研制出有效的HIV疫苗指明了方向。在研究中,巴鲁赫团队给几群恒河猴分别注射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缺陷综合症.本文介绍了艾滋病的传播、预防、检测、诊断和治疗的有关知识,同时也介绍了"世界艾滋病日"的由来和历届"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HIV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爱滋病病毒。爱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致死性传染性疾病。HIV感染源可以来自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对手术人员主要是血液。HIV分离最高即传染性最强的是临床上无症状而血清抗体呈阳性的病毒携带者。它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由于手术室护士直接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医疗废弃物和感染物机会较多,职业危险性较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当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HIV的两位法国科学家巴尔一西诺西和蒙塔格尼尔及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的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本文对HIV发现的过程、重要意义及知识产权争议作一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5.
公案:谁第一个发现提取了HIV病毒?在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领域内,有一对争吵了几十年的冤家。一个是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吕克·蒙塔尼,另一个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罗伯特·伽罗。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AcquiredIm 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简称 ,1 981年在美国首先发现 ,其病原是一种能对人免疫系统产生破坏力的逆转录病毒 ,1 983年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 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 ,现已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确认。HIV感染人体后 ,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损耗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损伤 ,临床初始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携带状态 ,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PGL)和艾滋病相关综合症(ARC) ,出现发热、倦…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体感染HIV后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病毒载量,重建患者的免疫功能,但无法彻底清除体内的病毒。一旦停止给药,患者体内HIV病毒会在两周内出现反弹,患者须通过终身服药来控制病情的发展。CCR5是HIV侵染细胞的辅助受体,针对CCR5的基因疗法可能会达到完全清除感染者体内HIV的效果,但其将来是否能真正作为一种艾滋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目前还难以定论。  相似文献   

18.
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方式传播。到目前为止,今年世界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已达500万,同时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者已达4000万左右,其中包括250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在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已达84万人,居亚洲第二位。据分析,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注射吸毒感染为主,占累计总数的68%,经采血(血浆)途径感染人数占9.7%…  相似文献   

19.
抗病毒药为艾滋病人带来新希望当一个人初次感染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时,其免疫系统人体内部的防御体系的某些细胞会进行还击。这些细胞叫做T细胞。然而最后,艾滋病病毒削弱免疫系统,从而使机体易受某些致命疾病的侵袭。纽约州的18岁青年贾森10岁...  相似文献   

20.
机体防御系统的新发现李谦译李璞校在了解艾滋病的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正在从艾滋病病毒转向它的主攻对象─—病毒侵袭的免疫系统。在这一系统艾滋病病毒既能找到盟友也能遇上敌人。只有很少的人在接触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一年内死于艾滋病。大多数受HI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