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代,任何一家媒体都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包揽所有信息,媒介融合运营已经成为包括纸质传媒、广电传媒在内的传统媒体的共识,它涉及到广播电视、电影、信息通信产业、电子制造、出版等多个产业,由于技术传导的优势,对媒介融合影响最大的是广播电视产业和电信产业。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在出现的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给出版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出版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即来自数字技术的挑战。网络出版正在改变出版的形态。有人把它看作是继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三次书业革命。正像人类历史上蒸汽机和电力的发明曾经改变世界一样,数字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正在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个全面“E”化的时代正在来临,出版业也不例外,而且出版业被认为是受网络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冷静分析网络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找出它们不同的运行范式,对出版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均是我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具有相似的区域经济地位和经济发展基础。在国际经济、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它们都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高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力求成为我国及世界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电子信息产业逐步成为推动两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本文对珠三角、长三角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优劣势进行比较研究,可为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一、媒体技术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信息产业成为飞速进步的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使得计算机、电信与大众传媒进行融合,出现多功能的大众传媒,实现大众传媒的革命。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种产业,它的特性最难描述和定义。尽管对于媒介的特性有各种争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媒介产业应是公共产业、信息产业和赢利产业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中的高技术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一、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这个词最早出现在60年代,其真正含义,要看它的实质。过去说技术是经验的积累,但高技术不是经验的积累,它是基于科学的发现创造而产生的技术,即高技术是Science-based技术...  相似文献   

6.
硬盘产业的上游材料在中国,系统组装在中国,应用产业加工在中国,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中国,那么中国有没有自已的硬盘技术?有。2003年,中国贵州坚定的回答,中国有了自主的微硬盘产业。  相似文献   

7.
刘红 《传媒观察》2004,(11):9-11
旧规则放弃了,新规则待演进,传媒业将出现一个过渡秩序。这一过渡秩序就是从无序到有序的演进。过渡阶段初始状态是无序的,犹如进入霍布斯丛林中,人与人互为战争状态,传媒业个体在无规则世界中搏杀。此一丛林战争中,最大的赢家就是适合市场秩序的传媒产业规则的发现、供给者,由它在游戏开始前设定规则,当然能拿到最大的制度红包。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化产业基地,好莱坞有着其它产业无法相比的独特风景,它引领世界影视业的潮流,代表着商业片的时尚。在大众传媒日益深入百姓寻常生活的时代,谁拥有了影视业的广阔阵地,谁就拥有了最大的市场和最大的利益,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景德镇市正在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如何进一步扩大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影响力,提升陶瓷产业的竞争力,重新擦亮景德镇这块金字招牌,始终是景德镇广电人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业界博览     
中国音像业如何做大做强在整个出版业中,音像业最具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目前中国音像业的基本现状是:规模小、技术进步缓慢,融资渠道单一,盗版问题严重。要实现音像业向产业化发展的转变,选择新型的产业发展形态是关键。它大致包括软硬件兼营、影视录一体、产供销一条龙这样几个方面,同时需要引入社会资金,加大对音像生产技术的投入,尤其是要造就一批既熟悉数字技术又懂得艺术创造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的升级。──摘自光明日报2001.3.28 邹建华“中国音像业如何做大做强”点评:音像制品就资金与技术的层面而言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中国手机电视运营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中提到,一项新的、先进的技术或方法不能指望潜在的消费者能够广泛地认识到它所谓的显而易见的利益,它是一个社会过程,涉及到人的价值观、消费习惯、生活经验甚至是人际关系影响,它是整个社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一项新的产业仅仅有技术的创新是不够的。我们以3G为例,作为一种以高速率、大容量数据业务为核心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产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技术平台,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它是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是建立在文化艺术资源基础之上的价值创造与增值活动的产业。数字出版产业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以个体或团队的创造力为驱动力进行文化价值的创造与推广活动,也包括...  相似文献   

12.
陈燕  刘萱 《网络传播》2004,(7):38-40
网络产业是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而新兴的一种产业。广义上的网络产业是所有与互联网发展有关产业的总称,它按照产业分工的不同,可以分为网络设备制造业,网络通信业和网络服务业。网络设备制造业包括计算机产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等;网络通信业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通信的产业,它主要包括IP电话、网络多媒体通信(如居家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  相似文献   

13.
1.IT是怎么回事 如今当眼睛触及报刊就发现IT,当企业凑到一起谈论的又是IT。 IT的全称是information technology,直译为“情报技术”从计算机相关的基础技术到应用技术都包括在内,对于与IT有关的企业或产业通常称为IT企业或IT产业。 构筑IT的基础是个人电脑的高性能化和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它所起的直接作用是使原有系统重新构筑。单纯地说情报技术,它所包含的内容有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银行的联机化,销售店情报管理系统等,它们对生产力的提高和作为改进业务的手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近些…  相似文献   

14.
梁勇 《声屏世界》2001,(Z2):6-7
一、正确认识广播电视的产业属性 广播电视产业建设,实质上是开发广播电视的产业功能,在保证导向正确,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取最大经济效益,保证广播电视的宣传功能,把广播电视事业做大做强做活,以应对来自各方面挑战。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建设,不但要突破对广播电视属性的传统认识,而且要对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经费来源、运行机制以及受众接受信息方式等创新。 广播电视作为现代传媒,不仅具有政治属性,喉舌功能,意味着舆论导向、社会责任、影响和权威,而且具有经济属性、产业功能,意味着财富的创造和积聚。广播电视具有产…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在技术基础上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产业融合是建立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逐步由产品到服务再到市场的全面融合。对出版产业来说,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它一方面会受到来自于其他产业的渗透,融合产生的新产品会对传统的产业形成挑战;另外一个方面它只要抓住机遇,发挥自己在内容和产业其他方面的优势,就可以在融合的条件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赢得产业的新一轮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电信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互联叫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场深刻的通信革命。在这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中,企业运作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电信产业格局产生结构性变革,电信、计算机,有线电视技术逐步走向融合,尤其是随着数据和移动通信业务及应用需求的逐步上升,电信市场正在成为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市场,一个崭新的电信时代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17.
走中国特色广播电视数字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今年是广电总局确定的“数字发展年”和“产业发展年”,数字化是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是广播电视自诞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变革.也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播电视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8.
时代华纳曾是全球最大的媒介产业集团,它所经营的媒介类型和内容主要包括杂志、出版业、电影、音像、电视。美国在线是一家以控制影像公司为基础,经过重组和新资金  相似文献   

19.
广播影视是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影视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十五”期间,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体制改革、结构调整处于攻坚阶段,它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变革。广播电视行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既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也和其它产业一样具有产业属性,必须坚持以发展为主题,通过产业化改造壮大实力、增强活力,提高竞争力。而广播电视网络又是广电行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必须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  相似文献   

20.
樊俊 《新闻窗》2008,(1):78-79
广播电视产业是文化产业中具有潜力的支柱产业之一,广播电视产业作为特殊产业,是以视听艺术为特征的高科技、高投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产业。它运用先进的视听技术的手段,生产和传播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人们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