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遗赠扶养协议制度与遗嘱和遗赠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它是遗赠人和扶养人达成的遗赠财产与扶养行为的对价交换,是一种财产性合同,应受我国《合同法》的约束。然而从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一条确立的遗赠扶养协议制度来看,该制度仍然主要是在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发挥着减轻国家养老压力的社会保障功能,而不是作为法律层面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性民事合同。因此,在合同法的视角下,从合同的主体和内容两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修订,以使法律制度跟进经济社会发展,就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
在学到《公民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受法律保护》时,很多学生对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关系弄不清,他们对课本(初二思想政治)中。关于“遗嘱继承”和“遗赠”概念理解含糊。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以房产遗赠方式解决养老问题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由于广大农村民众的法律公正意识处于萌芽状态且社会保障措施相对贫乏,使得遗赠扶养养老模式亟待研究和推广。本研究认为,提供公证服务的房产遗赠抚养人是一种解决养老问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秀清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17-19,108
在遗赠扶养协议中,基于其性质上的异时履行性,使得扶养人在履行了其对遗赠人的扶养义务之后,存在着不能实现其受遗赠权的可能性,虽然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遗赠人不得擅自处分遗赠财产,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扶养人也可以运用合同法原理来获得保护,但仍然很不周延.本文分析了现行法的缺陷,并提出建立对扶养人进行事前救济的制度--遗赠扶养协议的预告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5.
初二教材《遗产继承》一节中指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一规定,实际上提出了遗赠问题。那么,什么是遗赠?什么是赠与?它们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6.
着眼于市场经济大环境,从三个角度阐述了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并就我国民事立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遗失物拾得、遗赠等相关制度进行了探讨,进而提出自己的一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7.
《德国民法典》第305条规定了意定之债的契约主义原则,即单独行为作为债之发生原因,其适用范围应当受到严格限制。秉持契约主义,遗赠的意思表示和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应当解释为契约之要约;捐助行为,以契约理论解释确实存在重大障碍,应当承认其属于单独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继承法》对于被继承人身前财产如何分配规定了遗嘱、遗赠、遗赠扶养协议等制度,但却没有规定继承契约制度.于是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被继承人虽然可以通过遗赠扶养协议等现行制度实现自己身前财产死后的分配,但是却不能完全实现被继承人真实的身前愿望,这与继承法所追求的遗嘱自由的立法目的相违背,导致现行的相关制度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拟从继承法修改的角度探讨我国制定和引进继承契约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只在存在着假货,就会有“假一罚十”这种促销方式和竞争手段。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其更具有普遍意义。然而关于“假一罚十”性质的认识却有分歧。本文分析认为,商家“假一罚十”的承诺与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买卖合同是两个不同的法律行为,但二者又有密切的联系。“假一罚十”是商家的单方允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它以买卖合同为生效条件,属于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和老伴都已七十多岁,一生没有孩子。本想收养一个,又怕没能力把他抚养成人,自己也得不到应有的照顾。有人建议我们老两口与一直照顾我们的一对年轻夫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这样就可安享晚年。请问:我可以收养成年人为养子吗?(读者李一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为将之道"所包含的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昭示着它们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做人之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故将素质教育寓于每一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理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然而由于其内容饱满,且学习课时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真正把握整个《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体系。基于该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与"浅入深出"的复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复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课程总是以一种“作为事实的课程”出现.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作为事实的课程”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追求知识的逻辑性、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强调知识的抽象性.而“作为实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历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联系实际等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程问题需要从实践的观点来处理,倡导“作为实践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做"百叶窗     
《初中生》2009,(27)
  相似文献   

15.
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语言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研究语言结构向语言功能方向转移。以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为核心的“交际法”语言教学受到语言学家和教学法研究者的关注。Howatt将“交际法”的实际运用区分为“强式”和“弱式”交际法。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时数、以及教材等方面的制约,目前应提倡以“弱式”交际法为主,逐步向“强式”交际法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课堂”是教育和谐、公平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它直接表征着教育和谐与公平及其实现度,创建“和谐课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课堂”必须实现“课堂公平”;坚持“以生为本”;体现“教学民主”。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结合学校的改革实践,通过进一步整合课程资源,提出并构建的“二四三”结构的新的本科课程体系,起到了多方面的良好效应,充分适应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18.
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文艺史、文艺理论是构成文艺生态的四种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把这四种多向互动的文艺领域,叫做文艺生态"链"和"场"。文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需要文艺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心理成长的特点,提倡自主创新学习模式,在探索、选择、合作、体验等学习活动中,始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历来人们常说的中国古代的和亲,一般都是发生在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联姻。对于汉代的昭君出塞,人们一直以来也都是将其作为一次联姻式和亲来看待的。然而,分析历史上的此类和亲,可看出它具备两个重要特点,一是作为和亲方的女性,一般都是与帝王有血缘关系的女子,二是史书记载这类和亲时,多用"嫁""妻""婚"等字样,表明一次婚姻关系的缔结。而昭君出塞并不具备这些特征,那只是汉皇的一次赏赐,昭君只是汉皇赐予匈奴单于的礼物之一。有人将昭君出塞看作联姻式和亲,是认为她对汉匈间的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就两国关系的实际效用而言的。但真正说来,昭君在这方面的作用实被后人夸大。汉匈之间在她之后的长时期和平,主因并不在她,而在于匈奴实力衰落,无力与汉王朝对抗,另外也在于汉朝曾给予呼韩邪单于以极大援助,呼韩邪单于及其子孙感恩汉朝,不愿轻启战端。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昭君出塞都不是人们常说的联姻式和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