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勇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30(10):100-105
琦君是传统文化滋养出来的一个典型作家,其散文在母题书写上具有很大的民族特色。高扬大爱旗帜,抒写乡愁是琦君乐此不疲要表达的中心。在大爱表达上,由人及物,并最终从佛理中得到阐释。琦君散文具有一种浅愁美学,通过故乡民俗经验,以及文化记忆抒写达到对乡愁母题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刘学云 《文教资料》2007,(16):91-92
乡愁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当代众多的“乡愁”作品中,席慕容的乡愁文学具有独特的魅力。这主要表现在其抒情对象的独特与专一、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以及与抒情对象相扣相和的意象选择。  相似文献   

3.
从新时期至当下的女性散文创作中,上个世纪末叶的新潮散文作家扮演了一种过渡的角色,她们一方面反抗传统,另一方面又不得已回归传统,这就决定了她们散文的主题:抗争与宿命,而其代表作家就是叶梦.在叶梦的散文中充斥着抗争与宿命的矛盾,而这矛盾的结果便造成了叶梦散文中无处不在的透脊入髓的孤独气质.叶梦散文有四个关键词:益阳/资水、女人、月亮和巫,其中前三者是其作品的母题,但凡其佳作都不是对那一个单独母题书写的结果,而是女人母题与益阳/资水母题或女人母题与月亮母题相结合书写的结果,而巫则是弥漫于其主要作品的一种独特氛围,这种"巫"性氛围正是叶梦的独特之处,它与叶梦生长之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乡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清感,也是亘古久远的文学创作母题。屈原仆悲马怀,难舍旧乡远逝,成千古绝唱;李白对月惆怅,勾起乡愁万种;杜甫闻官军收复故园,涕泪满裳,写成生平“第一快诗”;李煌以“一江春水”喻乡愁,揉进多少家国沧桑之感……乡思,不知演绎出多少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诗章。可以说,乡思情结成了中华民族一种强固的集体无意识。乡思母题在散文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活力和魁力。因为,首先,散文与小说相比,擅长于展示作者个性,抒写个人独特、精微的情怀、思乡的情感虽是人类共同的,但其体验却是因人而异的,唯其独特…  相似文献   

5.
《左心房漩涡》一书在擅长说理的王鼎钧绝大数冷静的文风中是少有的浓重笔墨,作者以其独特的诗化笔法抒情,亦以最精炼的文字与独特的结构来写他对人生的感悟。全书从个人的悲欢遭际,进而省思战争、围堵与政治敌对的划界对人的伤害,并从对过去的留恋,来重新再造自己的生命。论文即透过对此书的探讨,来诠释王鼎钧的乡愁情结与爱国情怀的深沉内蕴。并透过这样的探讨见证作者由"入乎其內"到"出乎其外"的心理流程醵?于自身经历、先天素质以及文化修养等方面多元的广度和深度超越,表现出知识分子博大的胸襟,辽阔的文化视野,智慧的深度思索,真诚的人道精神和忧国忧民的良知。他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将相互疏离的人际间种种景观变成富有哲理意味的精神家园。这样一来,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散文中乡愁母题的內涵,也极大地提高了乡愁散文的品位和境界。  相似文献   

6.
邵凤森 《成才之路》2010,(17):44-44
《听听那冷雨》是台湾地区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浓浓的乡情、乡愁都注入了这篇优美的诗化散文中。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细细读来,文中的每一个字词无不浸透着作者的乡情、离愁、别怨。  相似文献   

7.
在文本中,母题通常是那些极能激发人想象力的媒介单位并被加以识别.母题既是修辞手段,又是修辞手段构置在作品的具体表现.一般母题与个别文化母题间的区别,也是从美学和诗学角度对文学母题作以评价的出发点.基本母题可理解为人类学意义上的常量,基本的新母题中极少真正创造之作.应在原型和个别文化母题中给文化和文学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8.
对余光中散文的研究在五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语言实践、幽默营造、乡愁抒写、文化追寻、现代体验等;但对其散文诗意的研究是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的《废都》,通过对身处都市中一批知识分子形象的刻画,剖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思想状态。作品中,随处可见的文化乡愁,是解读作品时不可忽视的意象。本文将作品中描写的知识分子与文化乡愁结合起来研究,探讨相关知识分子的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10.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乡愁诗,他的乡愁诗约在百曹以上,乡愁诗是他诗作中最为闪光的珠宝。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20,(5):23-29
乡愁书写,素来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传统主题,泰华潮人散文也不例外。在散文创作中,泰国潮汕籍华文作家主要从食与情、美食记忆与现实矛盾等方面抒发思乡之情。同时,通过探讨该类作品中潮汕美食的书写策略,能够为我们理解文本背后所蕴含的身份认同意识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典民歌《康定情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唱、演绎与改编,甚至再次创作,已经形成为了一个文化母题,在这个文化母题的启发或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文化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既有大量的音乐作品、歌舞戏剧作品,也有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美术书法作品,还有商业文化标识、旅游文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14.
白先勇作品中的乡愁不仅是一种故园之恋,更是一种"文化乡愁"。独特的生平经历与性格气质使文化成为白先勇寄托乡愁的重要载体,对传统文化的殷切关注,以及对传统文化美学观念与表现手法的借鉴使白先勇的作品充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有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厚重。  相似文献   

15.
台湾作家周伯乃的散文学识渊博 ,气韵生动 ,有着深邃幽远而独特的文化蕴涵 ,给人以智性启悟。特别是他的季序散文 ,文化乡愁浓郁 ,情景交融 ,充满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 ,有着积极的进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人们赋予了她独特的美学特质。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通过一家人在一个世纪中的漂泊、奋斗历程,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叙事,对现代民族国家、精神家园和现代人格进行了开拓创新,体现出鲜明的独创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牧歌》中罗斯解析了父子冲突这一犹太文化母题。与以往作品不同的是,冲突的焦点从对犹太传统的反叛转向了对美国价值观的背离。母题的内核超越了种族和身份,由狭隘走向普遍。  相似文献   

18.
乡愁是一个永恒的文学母题.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文学中人们赋予了她独特的美学特质。台湾学者齐邦媛的《巨流河》通过一家人在一个世纪中的漂泊、奋斗历程,创造了不同于以往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乡愁叙事,对现代民族国家、精神家园和现代人格进行了开拓创新,体现出鲜明的独创性特质。  相似文献   

19.
陈兴强 《时代教育》2009,(9):251-251
余先中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题材丰润,形式灵活,风格多样.乡愁是他诗歌创作的母题,乡愁诗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本文对余光中的乡愁诗歌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余光中散文、董桥散文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台港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 从风格、意蕴、题材等差异中, 发现这两种散文共同的乡愁理念、文化理想、精神家园的艺术追求。形异而实同, 貌“离”而神“合”, 给中华散文写作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