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鸡年话"鸡"     
2005年是农历乙酉鸡年,鸡谐音"吉",因而鸡常被人们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自古以来,人们把鸡塑造成驱邪纳福的使者。在我国,各种国画系列中的雄鸡报晓,名鸡献福,金鸡报春等倍受人们青睐。英语中,cock表示的是公鸡,有趾高气扬的形象,hen则是母鸡,而chicken是小鸡。除此之外,也诞生出了许多俚语,嘘,听!1.acockoftheloft山中无老虎,猴子  相似文献   

3.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4.
冯梦龙"三言"中的商人形象的塑造,跟他的小说中的其他形象一样,都是出自于道德教化的目的,这些商人形象分为正反两种类型,作者借助这两类人物,宣扬了他的节行孝义的道德观念.这些商人形象对今天的读者来说,仍有一定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对话描写中让人物说"自己"的话,保证语言个性化,是写活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描写人物对话要做到"话到人到",即人物一张口,其性格就立现,其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你面前.要做到这一点,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物说"自己"的话--具有鲜明个性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张利影 《巢湖学院学报》2005,7(5):127-130,14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狂人日记>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主人公"狂人"形象的塑造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化的关注,体现出现代主义的艺术特征:注重挖掘人物主体的思想意识,精心安排独特的时间结构,创造象征性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7.
1920年,胡适鉴定李祖韩藏所谓王绘"曹雪芹小像"时,指出画像上的人物不是曹雪芹.1950年,当这幅"小像"被作为曹雪芹的画像到处发表时,胡适首先出来做了辨伪的工作.从此,围绕"小像"上的人物是否为曹雪芹,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而大多数研究者也不再相信这幅画像是雪芹画像.研究"胡适与‘曹雪芹小像'"这一论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学习胡适的治学精神.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小说中的人物多以铮铮铁骨的硬汉性格出现,他们刚毅、勇敢、正直、无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这一"硬汉子"形象,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成熟完美的形象置身于我们面前,而是经历一个发展变化,逐步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是教学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但是,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女主人公的形象呢?笔者通过一节“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示范课,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中,对这个多层面、多元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渴求享乐,她是虚荣的牺牲品在讨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道:玛蒂尔德不应该有挤进上流社会的梦想,是虚荣毁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嫁给的又是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这对她…  相似文献   

10.
<喜福会>是当代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谭恩美站在美国文化主流的位置上,从东方主义的视角出发,用"他者"的眼光看待中国文化.作者在<喜福会>中罗列的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等,向西方读者充分展现了"他者"化的中国形象,"他者"化的儒家思想,"他者"化的宗教信仰,"他者...  相似文献   

11.
"多余人"形象已是一种引起广泛关注的世界性文学现象.杰克·伦敦于20世纪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是"多余人"家族中的一员: 他孤独、自省、叛逆,想有所作为又无所作为.它充分表达了身处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下层青年知识分子马丁·伊登的艰难生活历程和绝望心境.这一"多余人"形象丰富了美国文学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班昭<女诫>对"女子四行"--"德、言、容、功"的强调出发,重新观照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所塑造的百位女性形象,揭示了作者的"德才观",并指出他笔下的"才女"形象乃是对传统文化中女性形象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了一位"闲笔"人物——远房叔祖.细读之下,叔祖的"疏懒"中有着与阿长形象对比下的隐痛,其言语留白处又彰显着孤独.关于叔祖这段的闲笔,实则是烘云托月,从"疏懒"中方可洞察作者的良多深情,进而抵达人物形象的真意之门.  相似文献   

14.
解靓 《文教资料》2008,33(14):22-23
在<奥赛罗>和<威尼斯商人>中,莎士比亚塑造了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西方社会中的"他者"形象(奥赛罗和夏洛克).他十分相像地描述了"他者"与西方社会中其他人物的关系.为了迎合观众,两人都被安排了悲剧结局.同时,莎氏又给予了他们由衷的同情和尊敬,体现出剧作家包容一切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选入了曹禺的名作<雷雨>(节选),分析周朴园形象是讲授这课的重要内容.在大多数的语文课堂上,以及较通用的权威教学参考书中,对周朴园的形象特征概括不外乎"虚伪、自私、冷酷".这不能说不对,但可以说是无效的.因为这几个词可以用来描述许多文学人物,周朴园这一经典形象的美学特质远未能以之涵盖.下面,作者尝试分析周朴园这一形象的复杂内涵.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穷北京满族人"这六个字解说并涵盖了老舍生命与文学的全部身世背景与文本内容;亦点示出老舍在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老舍出生于满族穷骑兵之家;他亲身体会过"穷"的真滋味.自始至终,老舍都非常清醒地自我认定为"穷人",自觉地把自己划归到"穷人"堆里.满族的确有着值得荣耀的历史;但,也有"头朝下"的一面.这是一种特殊的无奈、不平与优越的挣扎."穷人"归向与"头朝下"心理,决定了老舍文本的几个太不同:感情投向,素材选取,人物塑造,思索焦点等.可以说,老舍文学中,写得最美,最感人的形象是那些"头朝下"的"穷人".  相似文献   

17.
作为视觉语言的一类,服饰积极参与到电影文本叙事和情节推动之中.折射出电影整体基调的情境下,服饰反映并承载了人物不同状态下的人生选择和变化,服饰的变换展现出人物"成长"过程.初期尚未成功的草莽时代,人物服装往往简朴,对时尚一无所知也不在乎,整个世界是简单的.自我审视阶段的人物服饰逐步改变,趋向时尚.崛起之后成为精英人士,服饰特点是精致时尚,传递出自信,展现出人物形象的深度变化.  相似文献   

18.
故事教学是加速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通过故事教学,学生积累了生动的故事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想像的空间更为广阔,对世间人物、人性的认识也更加丰满.笔者自参与<教孩子讲故事>一书的编辑后,对故事教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校长的支持下,学校申报了以故事教学为内容的省级课题.经过5年时间的实验研究,即将顺利结题.在实验中,我们积累了大量关于故事教学的经验,探索出了一套"引导--创新"的故事教学模式,并演绎出丰富的子模式群,形成有效的故事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春秋时期,卫灵公邀请孔子去给卫国的君臣们讲"德",大家全听得十分玄乎,茫如堕烟雾之中,不可理喻.后来孔子瞥见卫灵公身边簇拥着许多美女,灵机一动,就用"君子好德如好色"来形容,卫灵公这回心领神会,觉得非常具体,马上就听明白了,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孔子又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将"喜形于色"用于数学中的命题与解题,将数与形通过颜色来表示.如利用染色的方法,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达出分类、结构以及运动形式.例1将正五角星的五个"角"(等腰的小三角形)分别沿其底边折起,使其与原所  相似文献   

20.
一、改进装置名称 "多功能"微型环保装置 二、改进实验目的 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此理念的引导下,我对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进行了探究,为学生们设计了直观形象、便于携带、操作性强的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