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教育使命。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着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小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人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2.
体育精神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观念的改变,在学生中体育精神的缺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体育精神的培养贯彻到体育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的发展 ,对学生的身体与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也应适应这样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感到 ,以前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进行身体锻炼 ,忽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 ,忽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这样是达不到培养现代社会所需人才的目的的。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 ,通过体育精神的影响 ,完善学生的人格。一、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是指…  相似文献   

4.
通过信息技术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对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改变传统的体育认知与态度,有利于小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技术要领,理解体育理论知识,培养出具有一定体育精神的小学生。  相似文献   

5.
体育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精神是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本文对体育精神的含义与内容、特征与功能进行了分析.并从倡导科学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价值观、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拼搏精神、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发扬创新精神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对体育精神的培养.倡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高校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6.
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知识与能力、道德与行为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体育教学要适应这种新的要求.现在的大学体育教学,过分强调传授体育技能和进行体育锻炼,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启迪和教育,忽视了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所起的作用.因此,大学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应重视体育精神的培养,通过体育精神影响并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似文献   

7.
尹川 《华章》2012,(33)
体育精神的本质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在体育运动行为中起支配的主导作用.良好的体育精神是一名合格体育运动员的精神财富,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体育精神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李洪涛  陈姣 《成才之路》2023,(27):13-16
体育学科中所蕴含的体育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如何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挖掘体育精神,并将体育精神引领学生个人品格意志发展的价值更好地体现出来,也成为高校体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概述体育精神,分析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体育精神培育在高校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有效对策,以更好地发挥体育精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课堂优势,不断将新时代体育精神注入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现代体育精神指引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0.
教育制度改革对小学体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非常重视。在传统模式下,教师将重点放在体质锻炼上,忽视了体育精神培养,因此要改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文章先介绍目前现状,再从不同方面展开论述,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精神是人类文化现象之一,它凝聚着人类智慧和体能的历史记载。在小学,我们更多是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呼唤本性的回归,名次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参与。作为小学体育工作者,要分析小学生体能和心理状况,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提炼体育活动的精髓,弘扬体育精神。  相似文献   

12.
覃克旺 《广西教育》2008,(32):51-51
体育精神教育是中学体育教学中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中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13.
章华雄 《教学与管理》2007,(10):109-110
以运动技术传习为体育精神培养的教学思路,不苟同自然体育、健康体育、快乐体育、能力体育、运动技术教学等教学思想,在于它确认青少年学生对体育全息图像的认识不是依赖思维,而是借助躯体,通过在运动实践中掌握合理有序的运动技术而实现体育精神。教师作为知识的输出者,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竞赛促进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体育精神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的意识总和,是一种文化意识与社会意识。体育精神是一种实现身体、心理、精神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因素,简而言之体育精神就是“健康向上”的精神。他的内容丰富,如:体育爱国精神、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拼搏精神等。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教育是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支持,作为体育教育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体育精神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其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5.
体育精神是体育教育的灵魂,体育精神的核心是体育信念,体育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形成体育的精神和信念。体育精神的教育需要我们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体育教育目标的重要位置,进行深度教学以及发挥隐性课程的养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从体育精神和民俗体育文化的概念入手,阐述体育精神的内容及特性,寻求两者融合的途径,旨在有效传承和创新民俗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略论当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既有助于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精神面貌的改观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其高尚生活情趣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大学体育教学要把体育精神的培养与体育技术的教学有机融合,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习方式具有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特征,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引导下的体育运动本身,是人类内化信念和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叫做身体文明的进化过程。在现代社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现代大众体育体现了运动学含义、目的、目标、内容和特点进行研究运动模式下的自主发展、个性品质、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7,(82):134-135
精神追求是体育运动最大的收获,我们将之称为体育精神。体育是一种国际语言,能够明白体育中的精神,特别是世界和平的奥运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体育精神强调的是友谊、团结、和平、正义、爱和尊重,在追求和平和友谊的体育精神做出贡献是我们的愿望。体育锻炼、健康和美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其中体育精神的弘扬备受重视,运动使人们更容易沟通,使合作更广泛,当然,我国体育教学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训练简单、传授知识和技能水平低等,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忽视学生的体育精神和启蒙教育的问题,在体育竞技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应该是体育教师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体育教育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0.
从本体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体育精神展开考察。认为:体育精神的存在与体育本质的考察息息相关;体育精神在本体范畴内具有绝对化的倾向,具体体育精神可以从个体、群体、对抗三个层面考察;体育精神具有自发机制,对体育精神自发机制的充分理解有助于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