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课书2003年4月(人版)《语文》第二册202页,在《数词·量词·代词》一节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数词中……有的表概数,如‘几、些、多、约’等”。我认为这里关于“多·约”两个词的词性归属问题,有待进一步商榷。下面,我就这一问题阐述我的看法,望行  相似文献   

2.
大家都知道,《论语》是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著作,不过,今天我要说的可是2006年最新版《论语》。第一页:“孔老夫子”新版《论语》的作者就坐在我的后排。他姓孔名博,自号“孔老夫子”。他常常在我们面前吹嘘:“孔博,孔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博学多才的孔老夫子是也!”再看他鼻梁上那副金丝眼镜,还真有点文质彬彬的学者风度。其实,这全是糊弄人的假相!他那个猴子屁股呀,没一分钟能坐得安稳的。所以,我的同桌梁竹萧送给他一句评语:“上知天文会捡瓦,下知地理能掏沟。”第二页:“杜嘉威”这两天,孔老夫子不管见到谁,第一句…  相似文献   

3.
蚊子的创新     
作文课,我要求同学们以《假如……》为题,写一篇想像作文,要求要有情节和细节而且必须有创新。我把要求一说,同学们都很奇怪地看着我,因为大约一周前,我们刚写过这篇作文。而后,我问他们:“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生活,可你们的生活都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一样!”我又问:“请同学们再好好想想,我们是从同一个家门出来的吗?就说上学,有的步行,有的坐车,还有的让爸爸送,是不?”下边只听见笔和纸交织出来的“沙沙”声,我突然叫停,问:“你们都在写什么?”有的说,我在写《假如我是市长》;有的说,我写《假如我是老师》……我摇了摇头,怎么…  相似文献   

4.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一文有多处错误,其中,有的属于知识错误,有的属于逻辑错误。一、知识错误 1、这些“龙骨”并不是真正的龙骨头,而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当时使用的象形文字。从诸多的资料来看,已发现的殷商时文字有三千五百个左右。从六书上说,有象形字,也有会意字、形声字和假借字等。(见胡裕树编《现代汉语》增订本170页,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167页)单说“象形文字”是不能概括甲骨文的六书情况的,仅从初中语文第四册“后附”《汉字形体的演变》表中所列的甲骨文字便可看出这一点:“刃”是指事字,“武”是会意字,“龚”  相似文献   

5.
《湘灵歌》是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借湘灵的鼓瑟,悼念革命烈士的哀诗。《归雁》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咏雁诗。《湘灵歌》与《归雁》这两首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先说我要发掘它们之间关系的原因:近年来对鲁迅《湘灵歌》的注释、研究、分析,意见很不一致。就这诗中的“胭脂痕”来说,有的认为是指革命先烈的鲜血;有的认为是革命根据地的象征,用来描写革命根据地的生动景象。再如“彤云”,有的说是“阴云”,不是好字眼;有的说是“红霞”是红色根据地热火朝天的壮丽景色,呈现一片火  相似文献   

6.
王实甫《西厢记》里的莺莺是不是一个轻视功名的艺术形象?纵观建国以来研究《两厢记》的文章、专著,似乎这已不成为问题。有的研究者认为莺莺是一个蔑视功名的叛逆女性①;有的学者则认为“在《王西厢》中已把崔莺莺雕琢成一个自始自终蔑视功名,只重爱情的叛逆女性。”②;有的评论者则指出,《王西厢》中的楣国小姐是“一  相似文献   

7.
[故态复萌]故态:老毛病;复:又,再;萌:发生。指人的老毛病或坏习惯又犯了。含贬义。“故态”不能写作“固态”。 [正]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种种情况,有的属于反革命分子的活动,……有的属于唯恐天下不乱者的破坏,有的属于剥削阶级残余分子的故态复萌。” [误] 《女子世界》1985年第8期第35页:“遗憾的是,好样不长,她又固态复萌……在赌友的引诱和丈夫的影响怂恿下,又进了赌场。”  相似文献   

8.
用字要规范     
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请看下例:①哪怕再令我防不设防地在众人面前“难堪”一次,我的心都甜蜜地笑个不停,我都会高兴得跳起来。(《知音》1992年11期19页《心系那个小男孩》)“设”应为“胜”②在喧闹中在众目睽睽之下,这泪让我觉出你的非同寻常,亦让我有种难耐的欠疚。(《涉世之初》1993年第1期34页《与幸  相似文献   

9.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句中“故国”作何解释,说法不一。有的解为“即赤壁古战场”,此句是“作者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当时环境里……”(沈祖棻《宋词赏析》72页);有的笼统地解为“古代”,把这句说成是“上面的想象把自己带到古代去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下册第三分册第1476页)。《全日制十年制学校高中语文课本》把“故国神游”解为“神游于故国”,并说“这是想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论语》是记录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言行的著作,不过,今天出版的可是2006年最新版《论语》!第一页:“孔老夫子”新版《论语》的作者就坐在我的后排。他姓孔名博,自号“孔老夫子”。他常常在我们面前吹嘘:“孔博,孔博,博学多才的孔老夫子也!”再看他鼻梁上那副金丝眼镜,还真有点文质彬彬的学者风度。其实,这全是糊弄人的假象!他那个猴子屁股呀,没一分钟是安稳的。所以,我的同桌梁竹萧送给他一句评语:“上知天文会捡瓦,下知地理会掏沟。”第二页:“请叫我的新名‘杜嘉威’”这两天,孔老夫子不管见到谁,第一句话就是:“请叫…  相似文献   

11.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千古名篇,中高等院校语文教材常选。但对“雨脚如麻”一词,有的略而不训,如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有的训而欠妥,如《高中语文》(第六册136页)、卫电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文选和写作》(第三册121页),均训“雨  相似文献   

12.
1月2日《工人日报》刊登读者王昌尧的来信说,他最近在书店给孩子买了一本印有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的少年儿童读物《365夜笑话》,其出版质量之差令人瞠目。这本书一共227页,他发现错别字和错误竟达168处之多。有的一页上就有5个错别字,如第18页。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段落错误到了读者根本无法读懂的地步,大人成了“太人”、县官成了“县审”、洪水成了“烘水”、母亲成了“毒亲”、老二成了“二老”。这些错误完全可以编成一个个精彩的笑话。这样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13.
初一册课文《挺进报》中(112页)有这样的话:“不许再写《挺进报》、期数和出版日期”。我觉得这里的“挺进报”三字该用引号而不该用书名号。文中意思是,监狱党组织从斗争策略考虑,要成岗写《挺进报》时不要  相似文献   

14.
教完《动物怎样运动》这一课后,有个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老师,蚂蚁是怎样行走的呢?”于是我便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先走右边的3条腿,再走左边的3条腿;也有的认为是前2条腿先走,然后带动后4条腿走。讨论中,这两种设想很快都被否认了。因  相似文献   

15.
“属辞比事”是《春秋》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早期,学者们对“属辞比事”的理解还比较简单,宋代以来,“属辞比事”四个字变得复杂迷离起来。反对以书法义例说经的学者中,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通过比观《春秋》所记之事,在对事实的把握中明大义;有的主张对《春秋》所记之辞与事,以“礼”为据明褒贬;有的认为“属辞比事”就是分析与综合的理解方法。而主张以书法义例解经的学者,或认为“属辞比事”是一种探明事实以求大义的方法,或认为是一种阐明《春秋》书法的方法。在书法与史法之间采取调和态度的学者认为,“属辞比事”首在阐明《春秋》书法,但并不专就文字上立褒贬,而是在此基础上推考事迹,明嫌疑是非。  相似文献   

16.
陈静 《教育导刊》2006,(7):62-62
这是一节我校一年级校本课程《秋姑娘的电报》一文的教学:新课伊始,我播放美丽的秋景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风送来了谁的脚步声?学生听了《秋叶飘飘》一文的吟诵,很快回答是秋姑娘来了。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观察,寻找答案,有一个自己探索、思考的空间,我又提问:“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到了秋姑娘的到来?”引导他们进行主动学习。在此基础上,再展开交流。不久,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我是从秋天的落叶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金色的稻田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大雁南飞看到秋姑娘的到来。”有的说:“我是从成熟…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35页“春秋战国文化大事一览表”:“甘德、石申著《甘石星经》”。根据《中学历史手册》中国古代史部分第65页《甘石星经》条:“甘德和石申各自在其本国进行天文观测,并且各有著作刊行于世。甘德的著作名为《天文星占》,石申的著作名为《天文》,……把这两部著作合并,并定名为《甘石星经》是出于后来学者之手”。课本第31页也有类似表述。建议将表中文字改为“甘德、石申所著天文学著作,被后人定名为《甘石星经》”。《甘石星经》之名实$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18.
在学习《西门豹》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西门豹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研究的人,先摸清楚底细,再处理事情。”有的同学说:“西门豹是个智勇双全的人,不露声色就把坏人处死,有勇有谋。”还有同学说:“西门豹是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哦!”这时有个同学犹豫着说:“我觉得西门豹这叫做草菅人命!”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小说有的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呐喊》、《彷徨》中共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就有十一篇采用第一人称。在中学语文课鲁迅小说教学中,关于“‘我’这个人物是不是作者自己”这个问题,存在着分歧意见。有的同志认为,“我”是作者塑造的文学形象,不是鲁迅自己;有的认为,“我”就是鲁迅;还有的认为,在一部分小说中,“我”就是作者,在另一部分小说中,  相似文献   

20.
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主要是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所谓“神不散”,主要是指散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学习散文,要通过文章中“散”的材料,分析作者的用意、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要抓住散文的“神”。理出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的线索有的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有的以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为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叙事线索;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桃花源记》;有的则以某一事物或景色为线索,如《记一辆纺车》、《听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