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波 《阅读》2010,(9):4-5
小时候,我常常为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 忘了是哪个同学发起的,从明天早晨开始,比赛看谁第一个到校。我积极响应。第二天不等妈妈叫醒,我就起床了。我想得个第一,改变同学和老师对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竞选大队委     
李慧颖 《阅读》2012,(10):24
上学期的大队主题会上,我身为大队委候选人之一,参加了竞选大队委的活动,那次经历给我留下了特别难忘的记忆。当队会进行的时候,我和其他候选人在一间教室里等待着。有人默默地背着演讲稿,有人静静地看着窗外操场上正进行着的队会,有人焦躁地来回踱步,有人闭目养神……一股紧张的气氛在教室里弥漫开来。我定了定神,背起了演讲稿。坐在我后面的六年级学长捅捅我的背,和我聊起天  相似文献   

3.
我的尴尬事     
袁梓铭 《阅读》2014,(Z3):40-40
<正>每当有人问起我,你遇到过尴尬事吗?我脑海里立刻就会想起那件事,它一直藏在我记忆中,怎么也忘不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与几个同学在操场上踢球。踢着踢着,有个同学把球传到我脚下,我看准机会对准对方球门,大吼一声:"看我的白银脚!"接着猛地一脚,谁知用力过度,一下子来了个仰面朝天,摔了个"四仰八叉"。同学们一看,哄堂大笑,我见缝插针,飞跑过去,又吼一  相似文献   

4.
放学回家,儿子很委屈地对我说:“爸爸,明天我们班的小朋友要去登香山,但老师不让我去,只因我上课与同学说话。可是,我觉得,老师没有权力不让我去,去香山是我的权利。”我陡然发现,在这小小人的心里依稀有一种天大地大的东西。虽然10岁的他未必知道“人权”是什么概念。而长久以来,许多为人师表者,恰恰忽视了这稚嫩坚决的生命意志。新时期的中国教育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时,却忽视  相似文献   

5.
缪中艳 《阅读》2014,(Z6):48-49
<正>在平时写作中我经常发现,许多中高年级同学在作文中喜欢说"空话""大话""假话"。比如写《童年趣事》,开头不是"在我童年的星空有无数闪亮的星星,其中最大最亮的一颗……",就是"在我童年的沙滩有无数五彩的贝壳,其中最大最美的一枚……",还有很多同学一写到文章的结尾,立马就变成了一个威严的"大人",管他前面写的什么内容,非要总结出一条深刻的道理。遇到"成长""梦想"类主题的习作,更容易写出"假大空"的话来。这些同学以为,不这样写就体现不出习作的品位。  相似文献   

6.
玉兰花     
刘墉 《阅读》2009,(12):11-11
在我星期四的绘画班中,有位学生每次上课总要带许多玉兰花分给同学。所以,一到星期四就变得馨香满室。我曾好奇地问这位同学:“你哪里来的这么多玉兰花啊?”  相似文献   

7.
倪墨扬 《阅读》2014,(Z6):41-42
<正>童年是快乐的,童年的梦想是五彩缤纷的,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小时候,跟着当老师的妈妈去学校,看见老师对着坐姿端正的同学们"夸夸其谈"地叙述着自己的见解,望着那些崇拜的眼神,这时,我梦想自己是一名老师。我在想:站在讲台上,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听你讲话,多幸福呀!渐渐地,我长大了,成了一名小学生,一名妈妈的学生。妈妈老师总是面带微笑,说话柔柔的,真好听!周末,妈妈还常带一名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来家里吃饭,我发现我的同学这个时候总是那么开心。这时,我在想:学生像喜欢爸爸妈妈一样喜欢老师、爱老师,做老师真好!  相似文献   

8.
刘亚婷 《阅读》2014,(19):24-24
<正>罗杰是我同学,性别"男女分不清"。她是常州人,眼睛虽然小,但是个头很高,让我带着大家去认识一下她吧!温柔女面一个星期天,我去罗杰家玩。一进门就看见她穿着一件漂亮裙子,这真是个特大新闻。她脸上化了一点淡妆,白色的裙子在风中飞舞,多像一位仙女啊!她手拿一面小镜子,温柔地说:"刘亚婷,你来了。"我  相似文献   

9.
在劳动中好好干一场,来改造一下自己的思想,这是每个同学的愿望.当宣布后勤名单后,这些名单上的同学都感到很失望;怎么让我搞这些琐事呢?后勤工作确实对我们是生疏的,大家都不懂业务,而更重要的是多数同学认为,后勘工作没必要,这是替别人跑腿的事,是侍候人.从心眼里看不起.再加上组织领导这项工作也没有一点经验,尽管我们每天都想许多办法安排下一天的工作,但是也不能摆脱乱局;做了这一工作,就不知道下边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0.
在全院师生反右倾、鼓干劲,继续大跃进的时候,体操系二年级的同学接到了建校的劳动任务.他们一听说是第一批参加建筑学校的体操馆、饭厅、宿舍楼的时候,都感到无限光荣和喜悦.在宣誓大会上,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挥在密云开矿、打眼的干劲来,为建筑我们美丽的学院打响第一炮.会后,个个摩拳擦掌,信心百倍,在灯光下,兴冲冲的补裤子、缝袜子……,作好一切准备,单等明天投入火热的战斗.15日,是劳动的第一天,集合时间还不到,所有同学都全付武装.列队成行,在北二楼前等待出发.随着一阵锣鼓声,几个同学抬出来一块披红结  相似文献   

11.
顾欣雅 《阅读》2014,(7):45-47
在成长中,有欢乐,有悲伤。每一次的喜怒哀乐,就像一张张照片保存在我的脑海里;每一次回忆,都让我记忆犹新。 去年,我看到警察在查案,最后终于抓住了那个小偷,于是我就想长大后当个女警察,为民着想。老师说过让我们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要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老师回去后剪了40张爱心卡片,分发给每一个同学。我在上面写上了我的梦想——当一名女警察。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教学或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礼仪方面出现滑坡,礼仪失范现象严重。我亲眼目睹有些同学遇见师长擦肩而过,不知如何打招呼;有些同学在公共汽车上与老人、妇女抢座位;有些同学在酒店、饭馆里为争饭桌竞发生流血事件。有些事件是一个礼仪行为,一句礼貌用语就可化解的矛盾,却酿成血案,甚至是人命案。社会运行,缺少了礼仪润滑剂,  相似文献   

13.
一顿午餐     
徐子越 《阅读》2013,(10):25-26
"吃饭喽——"随着下课铃打响,同学们兴奋的喊叫声也响了起来,组成了一首餐前奏鸣曲。有的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洗手池洗手;有的同学在走道上边玩边等饭菜的到来;有的同学甚至连手都不洗,直接在座位上眼巴巴地等着开饭……我赶忙洗好手,急不可耐地坐在座位上,  相似文献   

14.
徐晶 《阅读》2024,(15):50-51
<正>班级中有这样一位女生小雅,她长得漂亮又讨喜,各科教师和班级同学都很喜欢她。所以,当同学小颖哭着鼻子找到我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她口中那个盛气凌人、出言不逊的学生是小雅。发现问题——一句不情愿的道歉“她现在还在教室吗?我跟你去看看。”我轻拍小颖的肩膀,安慰她停止啜泣。小颖点点头,肩膀抖动的频率渐渐低了下来。  相似文献   

15.
盛林 《阅读》2014,(Z6):62-63
<正>小问号同学正在睡梦中,忽然被一阵争吵声惊醒了,还没等他回过神来,就被四个人拉到一边去了。小问号定睛一看,原来是"how"家四兄弟:how often,how long,how far与how soon,他们正在争论谁的作用大呢,都想让小问号做裁判,来评判他们哪个最厉害。首先出场的是how often:我是how often,我的中文翻译是"多久一次",我主要是用来问做某事的频率。人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得先问问我,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出场率最高的人,我的作用最大。例如:—How often do you play basketball?你多久打一次篮球?  相似文献   

16.
杨树亚 《阅读》2008,(4):15-16
学习完《赶海》一文,杨老师让同学们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有的同学写道:“赶海真是太有趣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赶一次海!”有的同学写道:“等我去赶海的时候,我一定也去捉一只‘武将’。”还有—位同学兴奋地说:“我准备跟妈妈学唱《大海啊,故乡》这支歌!”  相似文献   

17.
胡欢琦 《阅读》2006,(6):25-26
幸福令人向往与欣慰。使人快乐与满足。一张圣诞贺卡是同学间彼此真挚的祝福与问候.表达了友谊与关心。可我觉得,近年来送圣诞卡似乎变成了一种任务.缺乏真诚与温馨。但从他的脸上。我却找回了这种真诚的满足与欣慰。  相似文献   

18.
我的自画像     
陶彦哲 《阅读》2015,(10):25
我的个子高高的,瘦瘦的,排队的时候,总是排在后面几位。我的头发短短的,有着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可能是书看多了,也可能是遗传,我已经戴上了眼镜。带戴上眼镜后的我像个小博士。其实我读过许多许多的书,天文、地理、小说都是我喜欢的。尤其是《经典数学》《笑猫日记》《嗨,太阳系我来啦!》我特别喜欢,同学说我是一  相似文献   

19.
樊丽红 《阅读》2014,(39):40-41
<正>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英语俱乐部。今天来我们英语俱乐部做客的是英语王国中一对奇妙的组合:"oo"组合!首先,让我们听听它的自述吧!大家好,我是"oo"组合,很多同学都很怕看见我,他们觉得我的读音多而复杂。其实不然,今天,就让我给你们讲讲吧:  相似文献   

20.
读大学的时候 ,一个年级 10 0多人 ,4年下来 ,我大约只认得 2 / 3。“文革”期间 ,同学们各人做各人认为该做的事 ,没有谁来管你 ,所以交往就少了 ;当然 ,其时的环境 ,还是不和太多的人来往为好 ,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认识的人少些 ,也许还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对自己保护的需要。当时 ,我的性格比较内敛 ,不善于和人交际 ,或许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这样 ,其他年级的同学 ,我认识的就更少了 ,甚至“老乡”也没能认全。时过境迁 ,二三十年后 ,想起来 ,觉得有些对不起同窗们 ,但是弥补起来却很不容易了 ,毕竟绝大多数同学不在一个单位工作 ,即便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