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互联网对新闻业的影响已经持续数十年,尤其是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重新建构着传统媒体对于新闻生产的模式。但是回顾过去几年,不论是互联网技术还是新媒体的发展,主要走"业余包围专业"的路线,即运用UGC的思路,调动传统媒体之外的力量,特别是用户的力量,通过非专业群体进行内容生产与传播,逐渐改变传播模式和传播渠道,传媒机构本身新闻生产模式的变化其实是有限的,即使传统媒体不断开发新媒体产品或者探索新媒体生产方式,比如融合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媒介生态,伴随着传播科技的进步,新闻从采集、制作、发布到接收等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大众化报纸的经营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传统纸媒的经营模式面临危机,报纸读者流失、发行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成本上升、收入结构单一等是危机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各级党报,面对目前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传媒发展的新趋势,在新闻出版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对已有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建立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以适应新环境  相似文献   

3.
从最初的纸笔和磁带并用完成新闻节目的制作与播出,到方正新闻采编实现文稿的信息化,再到制播一体网实现编辑和播出的文件化,我们已经实现了数个飞跃。在今天这个媒介融合、内容为王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泛网络化的协同工作的新闻生产平台,实现新闻资源整合、编辑制作、审核和发布的高效运作。  相似文献   

4.
正无论是对于我国还是对于世界各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建设而言,2013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自2003年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全面推进新闻发布制度至今已整整十年。如果要追溯到外交部1983年正式任命首位新闻发言人,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制度建立业已历经三十个春秋。放眼世界,1913年3月,美国白宫在威尔逊总统的倡议下举行定期的新闻发布会。这是世界上首个正式建立的新闻发布制度。威尔逊在任4年共举行了132场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5.
王壹  程刚 《青年记者》2017,(18):46-47
全媒体时代反转新闻频发 “反转新闻”是近年来逐渐火热的概念,但这一概念的内涵早有论述.随着新闻失实现象的增多,学界对这一现象也开始关注,“反转新闻”的概念再次被提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7年1月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7.31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53.2%,手机网民规模也达到了6.95亿.与此同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出现下降,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终端,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地位。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导致信息过剩,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众媒体争夺的焦点,如何在全媒体时代有立足之地,新闻采编需要不断地创新,通过与新媒体的整合,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形式,增强新闻采编的公信力,加强新闻内容与制作的创新,从而确保新闻采编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电视剧生产引入全媒体时代。本文从全媒体时代的特征出发,分析了电视剧的生产主体、生产流程和产品形态所发生的变化,提出电视剧生产的用户中心、环状生产流程、开放的产品形态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8.
2013年初,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民规模为4.20亿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4.5%。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触网"的便利性,不仅改变了以往一成不变的信息传播模式,同时也对传统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普通受众  相似文献   

9.
金兰 《声屏世界》2016,(4):28-29
真实性本来是对新闻最基本的要求,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来源方式、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多的人可以更容易参与到新闻行业中来,使这个行业的成分变得复杂化,导致了越来越多不实新闻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在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在全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抢占市场先机,成了当前广播新闻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广播节目的编播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传统的广播新闻编播模式与时代已经不相适应。基于此,主要探讨传统广播节目编播形式的不足,并提出了全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播一体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周丹平 《采.写.编》2021,(12):85-86,16
有效说理是新闻评论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功能.本文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多篇新闻评论为案例,探讨了新闻评论在全媒体时代实现有效说理的重要意义,认为要实现有效说理,就应在用事实说话、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加强情感力量三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快速兴起,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媒体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广播媒体却以其伴随性、时效性等特点走上了振兴、崛起之路。现今是信息社会,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堪比光速。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此众多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广播因其直播技术广泛采用的原因,使得它在获知新闻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把信息传播出去。因此,新形势下人们对以伴随性立足的媒体广播,也提出了新要求,即新闻要新,快,准。  相似文献   

13.
新闻的存在意义“新”意为近期的,有时效性的;“闻”是听见的意思.新闻是指传播给大众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新闻是人们接收信息的最直接途径.新闻的时效性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国家大事、社会动态、娱乐信息等.新闻的真实性让人们看到了事情发展的真实过程;新闻内容的存在,使人们的生活不再单一,使人类的社交不只局限于个人...  相似文献   

14.
新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如何继续发扬传统的权威性,同时适应时代的变化,传递更多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的新闻内容是一项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16.
17.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媒体将逐步走向智能化、智慧化。以技术为依托的智慧媒体,引发了媒介内容生产者从人转向人与机器共同生产,内容判断标准从以新闻事件价值为判断维度走向以受众心理感知价值为维度,内容形态从形式上的糅合走向实质意义的融合,用户信息体验由以传者视角为主导到受众虚拟临场体验的变革。面对技术对新闻生产的颠覆与变革,作为职业传播者,要学会顺应形势,认清自我价值,与技术一起协同进行新闻内容的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马彧 《传媒观察》2014,(6):51-53
全媒体时代因其传播平台的开放性、及时性、互动性,令新闻偏见显形;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消弭偏见,相反,某些偏见会通过网络转化为舆论暴力,从而产生更为恶劣的影响。而识别新闻偏见,远离垃圾信息,则需要学会使用"垃圾探测仪"。  相似文献   

19.
牛天 《青年记者》2016,(34):11-12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冲击着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和新闻生产模式,形成冲击与吸纳的一波波浪潮.在新的一轮媒体创新中,视频直播和短视频成为新的风口.新华社以此为契机,在新华社客户端开启“现场新闻”视频直播,把新闻现场实时、全方位、全息化地呈现给受众,链接传播者、文本、事件以及受众,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新闻生产链条,构建出一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型新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郎悦 《大观周刊》2012,(28):319-319
目前,现代新闻事业发展日趋成熟,我们已经迎来了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也发生了众多变化:读者对新闻图片要求更高,动态图片更吸引眼球;草极摄影者增多,新闻摄影迎来草根时代;专业摄影记者转变角色,从“一专”走向全能。了解新闻摄影的这些变化,有助于媒体人迎接全媒体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