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化自信”战略方针指导下,中国传统文化渗透是各教育系统的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系统中汉语言文学教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输出的主要渠道,其与其他语言专业课程或文化课程相比有着相对特殊性。全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本体课程开设、课程区域特色、文化教材编写三方面分析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汉语言文学教学问题,最后以问题为导向提出相应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选取资源非常重要。近年来,我校以家乡为切入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家乡的课程资源,彻底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我校的《劝农山——我可爱的家乡》等优质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考虑到我校所处的农村地区,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农村教育的特点,再以当前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面向农村学生的生活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推动数学文化从“课程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智慧课堂作为促进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手段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课堂中数学文化类教学资源搜集受限、融入形式难以把控、融入过程难以评价等问题。在智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后巩固提升三个环节探讨小学数学文化的融入路径,为促进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课程质量文化建设是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当前,应用型高校经管类实训课程存在双师型人才缺乏、实训课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僵化、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设相应的课程质量文化,即:构建外在“制度文化”,建立内在“精神文化”,强调“课程思政”建设。充分调动师生的共同力量,实现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由外部驱动转向内生自觉,从源头保障高知识、真技能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体育的课程文化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危机包括文化的疲惫、文化的岐出与文化的变质三个方面。大学体育的改革,其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层面上的内涵及特点,由于现代教育理念的全方面渗透,体育课程非理智地追求完美,体育课程本身的文化特征、体育的经典文化越来越走向消退,导致了课程文化的“疲惫”与“异化”问题,体育课程文化面临危机。  相似文献   

6.
华东师大课程研究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在“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上作了题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的演讲。他指出:中国内地正在开展从“控权”到“赋权”,从“大一统”到“多元化”的新型课程文化的创造。由于旧有课程文化所造成的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和陈规陋习,课程改革目前面临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主要包括:(1)重点中学政策问题。今天,重点学  相似文献   

7.
小学美术课程通过挖掘地方民间美术资源,比如木器、竹器、陶器、剪纸和皮影等,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并获得对地方民间美术的认知认同,让家乡传统美术文化深入孩子们心中,是对现行教材最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根”“魂”。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等问题,作为小学课程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中包含着系统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践,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内容为载体,立足于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培育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养成完美人格,让小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从多个维度着手,通过借助信息媒体资源、深挖教材资源、衔接多样生活元素、创设故事情境模式、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探索游戏活动教学,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为了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树立正确的课程教育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围绕武术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以及教育资源,依据武术课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把武术课程技术层面与理论层面的育人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实现“技术传授”和“思想教诲”协同育人的有机整合。研究认为:武术课程思政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教育资源,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融入武术“思政元素”于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构建武术课程思政“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核心的教育观,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又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现代性改造过程。为了梳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问题,探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路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内涵与动因、辩证关系与启示进行了系统审视与深入剖析。研究表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源于历时纬度的内源动因与共时纬度的外源动因,而前者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面临的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一元化”与“多元化”、“民族性”与“世界性”、“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关系。建议以“先进性建设”为立足之本、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发展之要、将“生态体育文化”全球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方向选择、将“命运共同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全球化的理念指引。  相似文献   

11.
教育内容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教育方法与手段直接影响文化传播效果.目前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手段现状令人堪忧,致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找不到正规的学习与传播渠道而越发显得消歇赢弱.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采取拓展民族地区学校课程资源选择渠道、寻求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及其方法手段的现代性转型、搭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建设的平台、“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育策略增加教师和学生接触民族现实生活的知识视野、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创新课题研究与合作等创新策略,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特色独具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地处陇右文化区的地方高校立足丰富的始祖文化资源,开发始祖文化校本课程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有利于继承发扬华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培育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可以营造健康、文明和高品住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开展地方文化的传承活动中,让开放教育学生了解地方的悠久的文化,用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从而修身养性学会做人。广播电视大学通过积极的高品质的开放教育校园文化创建活动,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同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努力创建多元的文化,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使学生实现“学习改变生活”、“学习改变人生”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校本课程能为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而起到补充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校本课程理论建构应坚持基本原则、校本课程开发应做到的“三个确保”、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暨国学资源和紧密联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当代民族复兴进程中,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与自觉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共识。与此同时,民族传统体育中“武术文化传统”的复兴形成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为进一步理解并探索“武术文化传统”复兴的表征、动因、内在逻辑模式以及重建所需坚守的思想理念与可能的实现路径等问题,推进民族复兴进程中武术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讨论的细致与深化,本研究综合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以及深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当代“武术文化传统”的复兴与重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文化传统”相关代表性论述,并对“武术文化传统”进行讨论的基础上,研究指出:尚武精神、武术门派、拜师仪式、民俗武术等武术文化传统的复兴与再造,构成了当代武术文化传统复兴的典型性表征;武术主体寻求身份认同与自我启蒙、经济诉求与表征再造、“想象的共同体”的建构是中国武术文化传统复兴的重要动因;对武术文化传统符号的历时性借用与共时性置换构成了武术文化传统复兴的内在逻辑模式。研究最后提出,民族复兴进程中武术文化传统的重建,应秉持自身的传统,抱持一种面向日常生活的动态传统观,避免犯历史虚无主义与复古主义的错误,走“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重建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202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程教材要“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中指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立跨学科主题的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  相似文献   

17.
论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逻辑演绎法和分析法等综合方法,针对体育课程改革在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根本性问题——校本课程文化问题,作为研究立论的基础,从资源开发的视角着重探讨“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问题”。比如,从体育校本课程文化资源开发所面临着的和实践中所涉及到的基础理论问题、现实性问题、开发视域问题、实践性探索问题等,并从这四个方面着力解决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加强体育校本课程文化建设思路。当然,建设体育校本课程文化的目的在于顺应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度,重新构建以校为本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双重体育文化新理念,以期重塑学校体育新文化并加以建构。  相似文献   

18.
泰拳、柔道等东方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改良后的成功经验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诸多启发.在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认为,在“守旧思维”与“全盘现代化”间寻求发展的平衡点,用历史延续性视角正确认识传统体育文化;在“大传统”与“小传统”间抓住发展的主次矛盾,合理取舍,以“点”带“面”逐步实现突破;区分“主观文化”与“客观文化”的传播顺序,注重低级的客观文化的标准化、科学化;在“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背景下调整发展模式,对其进行商业化改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我国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价值塑造和知识传授是同向同行相互促进的关系,思政元素可以分为思政素养、科学素养、文化素养三类,它们蕴藏在各类课程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是:政策保障,全员参与;转变传统观念,内化思政意识;挖掘思政元素,优化课程设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思政回头看。课程思政建设的三个注意点包括课程与课程之间“打架问题”、课程思政”标签化”问题、课程思政“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面临着改制发展、大众化文化冲击、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挑战。“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改革旨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加大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地域传统文化的热爱,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温润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使学生在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彰显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