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际关系是人们相互间的心理关系,人际交往是人们心理的互动行为.在学校这个社会亚系统中,与教师产生直接联系的是学生、同事、领导和学生家长.教师的多方人际关系形成多组合的人际关系网络.由于人际关系总是与一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且此种人际情绪具有比较直接、持续和强烈的特点,所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然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成员间的协调合作,有利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在学校中,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结成的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显示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有力手段,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师生关系历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么,当代师生关系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2.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可以表现为兴趣、意愿、企望、理想、责任感等;从内容来说,则是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客观要求或学习环境的影响在人们兴脑中的心理反映。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院校品牌是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办学水平、专业建设、教学质量以及社会评价等在人们心中形成的印象和知名度,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是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客观要求,是促进教育有序、合理竞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教育国际化,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高职院校品牌,要抓住其基本要素,从办学理念、品牌专业、学校文化、名师培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考察了晋商诚信教育在当今社会对人们信任心理及行为倾向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晋商教育在增进人们普遍信任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学校和社会应广泛宣传晋商教育的内容,通过营造信任环境、启动和维护信任关系来提高社会整体的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5.
宿舍和谐心理环境的建构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环境的特征包括个体具有强烈的宿舍集体意识、宿舍充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宿舍成员积极互动与沟通、宿舍成员之间相互情感支持、宿舍成员积极应对,以及宿舍内部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秩序规范等。文章提出,应从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积极寻求构建大学生宿舍和谐心理环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想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精神环境渗透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渗透是社会成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了解、吸纳、认同各种精神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并进行相应社会实践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渗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促进社会精神文化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精神环境渗透,从营造良好的客观精神环境开始,通过在人和人的交往中逐步践行某种精神,一直到全体社会成员都自觉践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完成它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角色概念是从事从舞台用于借用到社会学中来的,角色使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依据社会的客观期望,借助自己的主观适应能力适应社会环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当中,教师既是一名社会成员,同时也是学校成员,是学生社会化和自身社会换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指人们生活其中,并能给人以影响的客观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长期以来,培智学校的美术活动中,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将成人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未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以及弱智儿童的绘画特点,久而久之,儿童的情感受到压抑,想象力、创造力受到摧残,个性得不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环境可分为学校外部心理环境与学校内部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学校内部的心理环境,是一所学校对大多数成员都发生影响的传统、风气、人际关系的气势及任务目标等,只能由管理来创设、调节、培养和控制。因此,管理者应该以人为本,努力创设学校良好的内部心理环境,从而有效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与社会控制沈阳师范学院韩冷毅关键词:学校教育社会控制一、社会控制在社会主义中,社会成员总是要参加社会活动,这些活动把社会成员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相互联系中社会成员通常表现出协作关系。社会成员的协作过程当中,形成了一种自然秩序,这种秩序是社会机...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是个体能够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美的个性特征,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动处于积极状态,并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中专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心理活动复杂多变,易形成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客观上需要学校给予教育和指导。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杜会培养各种人才,而健全的心理是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既关系到中专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又关系到学校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是好的,他们思维活跃,易接受新事物…  相似文献   

12.
心理障碍是人们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行为主体动机受到困惑和干扰,致使理想中的目标无法实现的心理状态.大学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由于社会和个人本身的原因,往往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可能导致心理障碍.为了使毕业生很好地发挥积极性和潜力,尽快地适应社会健康顺利的发展,分析毕业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的原因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法制教育是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整体素质、国家建设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现代学校教育的系统性、组织性、规模性和科学性等显著特点,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法制意识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通过学校的法制教育,向社会输送一批批具有法治意识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逐步消除封建人治思想,为最终实现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心理气氛、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学校全体成员长期努力共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从根本上来说,它又是一所学校办学思想、培养目标、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综合体现。校风一经形成,则可代代相传,不因内部成员的更动而易变,它将长期地约束、陶冶、感染着学校的每一个成员。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得好:“任何东西也不能象传统那样能够巩固集体。  相似文献   

15.
张琪 《职教论坛》2001,(10):30-31
我国拥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教育是教育部门的事情,学校只是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的传统观念,使学校封闭办学自成体系,不具备其他社会机构和社会成员利用其资源的制度和机制。学校也缺乏允许社会利用其教育资源的共享意识和服务体制。因而尽管一方面国家对教育投资、社会捐资、个人纳税的数量相当大,但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被学校垄断控制,封闭使用,使教育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断出现,使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相当惊人。新形式下要建立终生学习体系,实现终生素质教育,为人们提供广泛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浅谈校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总是归属于一定社会组织的,学校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微型社会,“学生”做为其特定成员,大多数时间自然是在学校里度过的。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历来十分重视环境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人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可见,学校校园环境的优劣,对青少年身心发展、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心理环境原是法国心理学家K·勒温提出的拓扑心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人脑中对人的一切活动发生影响的环境事实,也即对人的心理事件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勒温认为不管是人意识到的事件还是…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一个有目标的培养人的教育组织系统,其教育活动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构成学校这个大系统的所有子系统都是开放型的,因而组成这些子系统的成员之间必然相互参与、密切往来,彼此都会有着直接的交往,从而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人际关系网络。这种人们在学校群体中的相互交往为基础而形成的心理关系就是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的每个成员、所属群体和整个组织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对学校管理活动,教育和教学活动等方面,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教育职能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心理失衡”问题已成为学校管理功能能否正常发挥、能否对各个教职工活动能力的总和起放大或高倍放大作用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学校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失衡”的类型、原因、实现心理平衡的条件和自我实现心理平衡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目的是最终实施学校的科学化管理。一,“心理失衡”的类型心理活动是人们熟悉的课题。学校里由于客观环境、任务、人员状况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心理总是经过不断调整、从“失衡”达到“平衡”的。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失衡”情况经常发生。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后30%学生群体,是指那些智力发展水平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为、环境和教育等原因,致使他们出现学习困难、知识断层,并在正常教育环境中未能达到学校教育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学生.事实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是客观的,也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级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应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和教育合力。一方面.要根据教育要求及学生实际设计、制订班级的总体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认同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另一方面,要为班级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形成班级成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