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考试中的体验,学生对古代诗歌始终是"想说爱你不容易",甚至有的学生到了"谈古代诗歌色变"的地步,这都是因为读不懂的缘故。我认为,要想打开古代诗歌这把"锁",就要有"两把钥匙":一、语言的"钥匙":古典诗歌的语言不同于现代汉语,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学生总是带着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去读古典诗歌,结果发现根本读不通,因为按现代汉语翻译后,句  相似文献   

2.
李临定先生长期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并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套思想体系,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在对大量的语言事实调查的基础上,不断发现、揭示语言的规律,并形成比较全面的系统,着重研究各种句型,描写、总结不同句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冕死了父亲"句式的研究,集中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语法理论界对西方理论的引进和创新。这一句式的研究历史表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照搬西方理论到理论与汉语事实有机结合的过程。推动这一研究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理论的革新与语料积累。  相似文献   

4.
正【考点解读】考纲对句子的翻译提出了以下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所谓"理解",是说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所谓"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文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所谓"文中",是指试卷所给的"那篇文章",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现代汉语口语中应答协调一致现象的描写以及认知解释不够充分。研究发现,现代汉语口语中应答协调一致现象的认知理据是经济原则,并尝试借用认知心理学的"启动效应"论证应答协调一致模式是最为经济省力的,从而解释了那些看似不符合语法规则的新用法的深层认知理据。对这种现象的研究旨在强调发现、描写以及解释新的语言事实对于语言发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徐杰先生和陆俭明先生分别根据语义的同指关系和语义的指向问题论证了"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吃了他三个苹果"是双宾语结构.详细分析他们的论据,可以看出,在理论上和语言事实中都不能认定上述两个(类)句子是双宾语结构,因此,在语法研究中,对语言现象进行理论论证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实际运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法著作一般都认为"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确定形容词的两项标准(受"很"修饰和不能带宾语)必须兼备."(朱德熙1982)然而,在我们汉语的语言事实中,却又存在着诸如"端正态度""方便群众"这类形容词带真宾语的现象,因此语法学者们就不得不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法知识短文安排在语文1—6册的教材中。因此,复习语法知识,应把所有知识短文集中起来,分析语法知识内在的连续性与系统性,并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领会语法规律。这是繁重而有一定难度的任务。为了便于复习,我们对语法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现代汉语语法是讲现代汉语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律的。这一提法,很有参考价值,它启发我们抓住两个复习要点:  相似文献   

9.
语法研究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最为活跃、成果最为丰富的领域是语法研究。近20年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理论研究得到加强,对语言事实的调查和描写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0.
邓大林 《新高考》2008,(12):12-13
要做到"语言通顺",应该做到如下几点:(1)语言规范"。规范"是指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语言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逻辑规则。用词要体会词义的轻重、适用范围的大小和词语的感情色彩,无病句,不造生词,造句不能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和误用关联词语等毛病;不用不通或文白夹杂的句子,不滥用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谈了5个方面的问题:一、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范围;三、研究的对象;四、研究的要求;五、研究的思路。方言语法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化汉语方言、汉语语法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汉语特点的认识。从范围上讲,可以对一种方言的语法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借以了解一种方言的语法的全貌;但从问题研究和文章写作的角度来说,最好选择方言中特殊的能够反映方言的特点和个性的语法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方言语法研究的对象是方言语法事实,而事实表现在语料当中,研究方言语法,也就是研究方言语料。语料决定研究的结果,因此,要求语料的收集要全面,语料的甄别要严格,语料的采用要谨慎。"摆事实,讲道理"是方言语法研究的基本要求。"摆事实"就是说明语法事实,要努力做到"三个力求":力求全面,力求清楚,力求客观;"讲道理"就是对事实做出解释,揭示语法规律。方言语法研究的总体思路是"多边比较,多角考察"。"多边比较"包括"方-普"比较、"A方言-B方言"比较、"汉方言-民族语"比较、"方-古"比较。通过"多边比较",可以显示方言的特点和个性。"多角考察"是指"表-里-值"的"小三角"考察。通过"多角考察",可以求得问题研究的深入。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的科学体系的建立,应该基于"整体汉语",需要方言语法研究的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有发展的趋势,并逐渐形成一种较普遍的语言现象.现代汉语中“副+名”的组合,有的出于语法的需要,有的则出于修辞的需要.出于语法需要的,大都具有关涉性的语义特征;出于修辞需要的,大都具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现代汉语中副词修饰名词有两种类型,即语法类型与修辞类型.两种类型的“副+名”组合,在具体分类、句法功能、语义等方面是不同的,修辞类型中的名词可看作活用,名词临时活用为形容词.  相似文献   

14.
<正>把汉语翻译成英文,或把汉语中的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都是语言翻译。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原则,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信,就是要忠于原著,不可以随意的增减内容;达,就是要忠于读者,也就是表意要清楚、流畅;雅,就是要忠于文学语言,语言要典雅、得体。一、直译的意趣1.文言文翻译现代汉语直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法规范和字面意思直接翻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6.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我国语言学界最为热门、最受关注、被公认为起着引领作用的一个领域,讨论这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2006~2015年间,《汉语学报》的语法研究文章数量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是我国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试图从语言事实出发,以构式语法、语法化、词汇化、话语标记、语义语用、研究方法等内容为视角,对《汉语学报》汉语语法研究文章进行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不能脱离语言材料而罗列语法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语境法、比较法、五步教学法、举例法、难点突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紧密联系语言事实掌握语法知识,并在辨认、分析语言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由语素组成的结构体叫"语素组",同样,由分句组成的结构体叫"分句组",这是两个较新的语法单位概念,对它们的认识尚有一些不同意见。我们在吸收这两个概念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其特点及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现代汉语语法单位系统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