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直把大众文化的某些基本特征当作平庸和庸俗化来反对,创作中则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大众文化产品的市场规律。而评论界和新闻界不仅不能指出创作的这一误区,往往还推波助澜。《爱你没商量》和《皇城根儿》在舆论中反映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2011年12月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陶东风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 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举行了开题会.与会专家围绕大众文化价值理论、大众文化的价值误区、大众文化价值观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和意见.清华大学肖鹰教授指出,目前的课题结构框架(三大板块的划分)是可行的.他也提出了三点补充建议:1.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娱乐价值)补充到研究当中,肖教授认为,近些年来在网络和影视作品当中出现的大众文化的"恶搞"现象("呕像剧"),是大众文化极端娱乐化的表现,它体现着在当下中国什么都可以娱乐的价值误区;2.在对大众文化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应强调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对大众文化价值观出现的基础意义,以及媒介技术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3.应该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普世价值与大众文化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浪潮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浪潮中,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社会效应?究竟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社会文化发展的“天使”还是“瘟神”? 一、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所谓大众文化,即文化的大众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为一般大众共享,并且成为一种具有相当持续性、稳定性和趋同性的群体行为,以及群体自愿选择的社会价值标准及其所遵从的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一种群体共同文化的表征。大众文化具有的特点是:(1)与精英文化相对,是被一般民众所接受的文化。(2)与大众传播技术——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众文化消费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当代的大众文化是在市民大众基本形成、市场机制介入文化产生的条件下形成的。大众文化的出现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潜藏着可能的对时代精神的疏离。大众媒介宜通过高雅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融入、分流舆论以减少舆论的振荡等方式引导大众文化的消费。随着文化市场的成熟与大众素质的提高,有可能出现一种精致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5.
“想象”非“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说明问题,先举几个例子:"她们把南京想像成另一个家了"①;"我实在很难想像"②;"女儿比老吴想像的要厉害"③;"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去看"④;"常常想像着共产主义实现后的情景"⑤,等等,不再一一赘举。  相似文献   

6.
秦茜  田甜 《新闻世界》2013,(8):326-327
国人持续抵制日货的活动饱含着对日本这一具有历史侵略性民族的既有“成见”,而这种成见的根深蒂固,除了历史原因外,大众媒介所建构的日本“侵略者”形象也加强了人们对日本国家形象的成见。相应的,在抵制日货这一行动中,“中国”这一民族概念上的“共同体”也同时得以建构。“成见”与“想象”从来都是两朵并蒂花。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物质的富裕、精神生活的渴求,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吸收丰富的自发状态的民间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政府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的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的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叙事的中国电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了50年发展的中国电视,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叙事文化形式,在商业文化、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兼容并包的形态当中,表现出特有的雅俗并举、传统与时尚并存以及寓教于乐的二元文化价值取向.只有在一种不可避免的审美化的趋势下,坚持电视文化叙事的人本化立场,当今的中国电视才有可能避免成为单一的政治的"传声筒",或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避免走上一味媚俗的歧途.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伴随着物质的富裕、精神生活的渴求,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吸收丰富的自发状态的民间文化,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政府的主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0.
我从多年的新闻报道工作中,深切体会到采写新闻要深入生活实际,不能搞“合理想象”。记得我初编厂内《好人好事》专刊时,自己写过一篇人物通讯。所采写的主体事实是准确的,但在行文中想描写一下主人翁的肖像,在采访中我却忽略了他的眼睛的大小,于是来了个“合理想象”。把他写成“中等身体,大眼睛……”。专刊印发下去,这个同志所在车间一片哗然,竟拿他开起玩笑。原来他长的是一双细长的小眼睛。还有一次,我在处理一篇稿件时,也犯了“合理想象”的毛病。文中一人名,看起来像个女同志的名字,我就挥笔在文中添了个“她”字,而事实上,这位同志却是个男同志,报纸刚刚发至车  相似文献   

11.
通讯员、记者写稿不能弄虚作假,编辑改稿也不能“合理想象”。前些时候,我们广播站编发了一则新闻,报道的是街坊四邻救火的事。稿子是某矿工报的一位记者回家探亲写来的,由于他参与了救火,稿件的内容是属实的。令人费解的是稿件只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大米价格剧烈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大米的主产区湖南和缺粮大省广东,粮价却平稳如水,种粮的农民和经销商,并未出现任何恐慌  相似文献   

13.
廖媌婧 《今传媒》2012,(7):70-72
从2004年的《超级女声》到2010年的《中国达人秀》,中国电视业掀起了"真人秀"节目的热潮,这个源自西方的节目模式为中国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经验以及参与体验。本文借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和罗兰.巴特的神话学分析以《中国达人秀》为代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描绘了在符号消费主义时代的媒介奇观中,象征资本权力如何操控民间话语,并将其纳入主流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泉 《东南传播》2012,(10):53-56
中国当代西藏题材电影以《农奴》、《红河谷》、《益西卓玛》及《喜马拉雅王子》为代表,在汉、藏双语的表述中塑造着西藏形象。无论是书写农奴解放,还是建构民族国家寓言,抑或书写爱的传奇,都凸显了主旋律电影的时代灵魂。  相似文献   

15.
2007年,《中国新闻社会史》的初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随后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修订版.十年之后再看,李彬教授试图激活当代感,并借此重新想象新闻史的学术抱负,仍然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大众文化发展历程及其特征的阐述,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图书馆所处的大众文化环境与社会期望,初步探讨了新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与大众文化发展的关系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今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鸣。而公共档案馆建设正在成为当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我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体现出其独特价值。同时,社会的文化环境也势必对公共档案馆建设产生重大的影响。大众文化作为当代文化发展的主要形态之一,正在深刻影响着社会大众的价值追求与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18.
19.
阎思宇 《新闻传播》2010,(6):118-118,125
从“于丹现象”到电影《孔子》,孔子这位“圣人”慢慢走下圣殿。先是用其“思想”.接着用其“本身”.去接触“大众”所得以生存的“世俗社会”在这一层层的去神圣化的过程中,靠着“神圣”支撑的场域在变化,大众文化得以在场域的变化中一次次形成.并在其与之抗争的力量面前角逐着文化资本.获取着反抗的快感.本文试图描述并分析这一场域埘变化的原因.和在这一场域边和的过程中形成的大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赵牧 《中国图书评论》2014,(11):127-128
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张慧瑜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何以会有一种眼光,总能绕到事物的背面,这是我每次阅读张慧瑜的著述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的感叹。在近期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文化想象与社会重构》一书中。张慧瑜研究了新世纪以来大众文化与社会主体的塑造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大众媒体如何将"新中产"想象为社会主体,又如何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描述为需要被救助的对象,以及这其中所折射出来的复杂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