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成为大势所趋.胶东地区作为革命老区和革命根据地,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从文旅融合的要求来看,胶东地区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播拥有良好的融合基础,具备较好的融合发展条件.但是,当前胶东地区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发展尚不成熟,融合程度较低,没有形成规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河南卫视相继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让中原文化闪耀全国,带动河南文旅流量的线下转化,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和地方品牌重塑。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研究借助符号学和传播学理论,从动态多模态话语分析角度,运用扎根理论和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提取和转化节目中部分文化符号,归纳总结出洛阳文化IP,并详细阐述其形成的五大孵化路径:文化IP引起用户情感共鸣、多渠道传播、科技赋能、品牌合作以及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洛阳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在大遗址保护、文化旅游开发和工艺美术品生产等领域成效显著。随着时代进步和环境变化,洛阳文化遗产存在保护机制不健全、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有限、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难以平衡等问题。从文旅融合、遗产保护、产业开发等角度切入,洛阳文化遗产需结合新精神、融合新技术、利用新媒体,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开封“文化+”战略发展,助力开封发展更加出彩,以开封革命历史为基础,探寻在时代变革中的开封红色革命文化与旅游发展之间的纽带,结合当前开封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发展对策.即以“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栽体,坚持全域发展观,拓宽红色文化传播途径,打响开封红色文旅品牌,继承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从而推动...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文旅融合作为大运河有效开发的重要方式,突显大运河文化特色,推动地区联动发展。扩大文旅融合产业链,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推进大运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运河文旅融合开发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提出对策,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品牌价值,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文旅体验经济,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安徽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共性和独特性以及街区项目的需要,对街区保护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论述,并根据街区以往的保护开发经验,分析各个街巷的特色及文化价值。在街区保护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设计管理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皖北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对草原旅游而言既是机遇又有挑战。鄂尔多斯市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文章通过分析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市场现状,总结营销中产品融合、创新、宣传渠道方面存在的不适应文旅融合要求等问题,结合文旅融合要求,提出强化产品体验、区分流量电商助力,重视IP形象,开发主题景区等举措以提升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游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文旅融合则是当前社会旅游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由于研学旅游本身是为旅游的形式赋予教育内涵,研学旅游是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文章对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研学旅游服务的创新途径进行探讨,在高校图书馆业务范围内明确研学旅游服务,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品质化,夜间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镇江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因此应抓住机遇,发展夜间旅游,既能给文化"加码",又能为旅游"赋能".对夜间旅游概念进行梳理,对当前镇江夜间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发展镇江夜间旅游,助...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人才培养是文旅融合这一国家战略顺利推进和落实的关键,要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就必须对适应文旅新业态需求的人才内涵作出研究和剖析。为弥补以往单一领域人才培养的不足,应该以跨界视野、创新创意、复合能力为导向,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核心稳定、方向灵活”的课程改革,紧扣新业态强化科研育人与实习实训平台构建。同时还应聚焦文旅新业态不断发展演化的现实需求,从拓展双师培养的视野、构建“文化+旅游”的系统能力培养体系、加强创新理念与本土化思维的融合几个方面不断优化,从而全面提升复合型文旅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演艺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形式。本文从红色旅游与文旅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山西省红色旅游演艺现状,指出了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山西红色旅游演艺主要的问题是:总接待量不高、演艺产品转化率低、不同演艺产品接待量差异较大的结论。并提出从5个方面进行山西红色旅游演艺产品的提升:做好顶层设计、产品开发设计、客源市场拓展、营销宣传策略和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旅游的融合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提高了域内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也为安徽体育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伴随对经济效益的追逐使得旅游中的体育元素失真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影响到农业领域.以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为研究对象,应用系统动力学分析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苏州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苏州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历史课堂,突出地方特色,是当前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式。亳州地区历史上曾经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历史名人,境内存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将这些资源合理引入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达到优化历史教学,实现历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济宁市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占性、多元性和空间集聚性的特点.对此应充分挖掘、深度开发以促进济宁市旅游业发展模式从外延发展到内涵提炼的转变,提升济宁市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大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旅游需求,在新一轮经济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苏州可充分利用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挖掘古城周边优美的山水资源,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做大做强体育旅游产业,使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苏州发展体育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路径进行研究,提出苏州发展体育旅游,应统筹大众旅游、健身与名城保护、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各方效益;着力打造适宜的体育旅游环境;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产品;培养体育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转变传统经济观念,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本文针对南京文化经济旅游发展的现状,总结了从文化经济角度实现旅游业腾飞的现实意义,提出以开发南京独特的文化旅游产品精品来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思路,依托“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科学管理模式,尝试建立文化产品运营成果的模型,并据此模型打造实景演出的精品文化旅游产品,促使此项目可持续性发展,达到文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确定大同市历史文化街区范围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传统商业街鼓楼东西街的历史环境、经济环境、商业环境、旅游环境和文化环境,证实鼓楼东西街可以选址为大同历史文化街区型RBD开发的区域,指出此类RBD区域中建筑应遵循传统地域景观风貌和分类整治原则。  相似文献   

19.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圈域内旅游资源统筹、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和鄂西圈8市州(林区)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对鄂西圈体育旅游开发进行R性分析和M性分析,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并最终提出鄂西圈体育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旨在为鄂西圈乃至湖北省体育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时代主题。基于文化自信视角,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价值,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路。困境是:在现实背景上,面临体育全球化商业化的双重逼压;在自身条件上,面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地域性与封闭性的制约;在动力基础上,面临传承发展机制的单一性与滞后性。建议:强化文化认同、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发展;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