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沛 《文教资料》2011,(23):42-44
隐喻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运用语用学中的常规关系理论来研究隐喻。要理解一个隐喻中不完备的字面表达就必须依靠其隐性表述所体现的常规关系对显性表述进行补足/阐释。另外.由于常规关系可抽象为相邻性肼目似性.我们也可以利用相似性说明隐喻的理解和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当今哲学发展的最新趋势来看,隐喻的研究可能成为人类研究自身认知本质的重要窗口。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分析隐喻式认知生成基础时提出其"经验对应原理";之后格雷迪对上述原理进行了发展和修正。在分析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涉身-交互认知科学哲学的发展,尝试通过一个概念"异质抽象相似性原理"来说明隐喻式认知的生成机制。我们倾向于认可在涉身-交互的语境下说明隐喻是如何以一种异质抽象相似性关系为基础把主体的切身体验概念化为一种可为我们识别和使用的常规概念的;这也为我们建立一种可能的相似原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基于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从始源域到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主要具有解释作用。转喻是基于"邻近"或"凸显"关系之上的,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通过分析汉语"眉"的隐喻义和转喻义,进一步证实隐喻和转喻是一种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4.
隐喻可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相似性和相异性,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越小而相异性越大时,隐喻的隐喻性程度和效果就越大。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的结构映射。相似性是隐喻的基础,也是隐喻区别于其他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隐喻相似性依赖于客观世界和主观认知之间的互相作用,是可以创造的。相似性实际上仅表现于两个事物之间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点,是潜在的,是人类在这两个具有差异性的事物中突显其相似面或相似点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刘清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31(9):98-100,F0003
从隐喻所具有的高度临摹性的视角,对照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解释其在语境中具有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隐喻机理。以时间为变量,探究隐喻的理解中主导心理空间的语言转换应对情况,分析隐喻的思维发生机制;划分隐喻的临摹性,把抽象的、虚拟的维度作为思维的介质,用来研究其演变过程;选用隐喻实例阐述不同语言间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认为伴随临摹性而产生的相似性构成常规语义转移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模因是文化传递单位,也是文化复制因子,其核心是模仿。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隐喻是从"始发域"向"目的域"的投射,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方位性隐喻,以空间概念意义UP和DOWN为始发域,向情绪、身体状况、社会道德等认知领域映射而获得抽象意义,有助于方位性隐喻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王雷宏 《海外英语》2014,(15):94-96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思维现象,及文化现象,它体现在语言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该文从认知视角,分析大学英语专业精读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隐喻现象。通过选择一些教材中典型的隐喻例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隐喻的特点:概念隐喻和语言隐喻,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常规隐喻和新颖隐喻。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 ,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 ,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 ,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 ,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 ,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用隐喻来表达无形的,抽象的时间。隐喻中的一种,就是方位性隐喻。本文将分析英汉时间隐喻中的方位性隐喻,通过比较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此表明方向性隐喻的相似性体现了英汉民族有相似的认知能力,同时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价值观等,方向性隐喻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长期的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实践中,围绕着隐喻形成了谱系。相似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之,依据相似性所形成的隐喻的不同样式,构成了隐喻的内部谱系,即原始隐喻、隐喻、明喻、譬喻;依据相似性与毗邻性之间的对立,形成了隐喻的外部谱系,即隐喻与转喻的对立存在。隐喻的谱系与文体之间具有对应关系,隐喻的内部谱系分别与神话、谜语、寓言、童话相对应;外部谱系中,隐喻与抒情诗相对应,转喻则与叙事诗以及小说、戏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
体验哲学启示我们可以将诗歌翻译活动视为以现实体验的认知主体将一种语言映射转述成另一种语言的认知活动。诗歌和隐喻是同质的认知语言现象,同时诗歌翻译与隐喻的具有认知相似性。通过考察认知性翻译主体在古汉诗英译中的认知转换以及原文和译文的认知同一性关系中的认知转换可以更加确切地描述翻译的主体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言学将隐喻视作一种修辞手段或美化手段,而新近二十几年崛起的认知语言学研究则认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隐喻是词义变化的发酵剂。它之所以能在词义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因为相似性这一隐喻赖以存在的支柱是一个词的词义得以大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隐喻及其相似性原理,并以“眼”为例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词的引申意义中的体现,进一步分析了隐喻相似性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隐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激活和联想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隐喻的构建和解读过程,并指出在此过程中突显、激活、联想与隐喻相似性的重要性及其关系,其中相似性是隐喻解读的基础,突显是隐喻解读的基础之基础,而激活则是隐喻解读的触发机制,联想是连接激活和相似性的纽带。最后,本文进一步揭示了隐喻本质上是四者的一个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给事物命名时使用了大量的隐喻。隐喻作为一种思维,相似性是其运用的依据,相似性由具体指向具体或由具体指向抽象的指向方式与人类的认知习惯是相符的。根据凸显现的解释,隐喻思维具有相对性。泛人类经验与民族思维定势的综合影响,使得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并存,反映在事物命名上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6.
相似性是事物间存在的一种特征或属性,是隐喻建构的基础。隐喻可分为以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和创造相似性的隐喻两大类。在表量结构的隐喻中,相似性包括形态相似和动态相似,创造相似性表现为形象联想和双重影像。英语表量结构的分析验证了相似性为隐喻的重要构建机制,但相似性的本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晶 《海外英语》2013,(16):260-261
该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分析了隐喻的认知机制和隐喻相似性,并指出隐喻中的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关系是"相似中有差异、差异中有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主要通过隐喻和转喻来实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两种重要的词义延伸的方式。隐喻以事物间的相似性为基础由源域向目的域映射,转喻以相邻性和突显性为基础在同一个域内实现事物间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9.
隐喻(metaphor)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是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韦泊斯特》将隐喻定义为:辞格的一种,通常通过一个词或词组以一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并以此暗示两者之间存在的相似性或类推性(如the ship plows the sea或  相似文献   

20.
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分析探讨英语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英语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