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妈祖信仰自元代传入闽北地区,它在闽北的传播方式有外引式迁移扩散传播、内化式渗透扩散传播和自上而下推送式扩散三种方式。通过这些方式,妈祖信仰在闽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传播途径大体有船工、商人、航海者、官员、其他民众五种,并以自闽江下游溯沿闽江而上,沿江河溪流的路线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2.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地方性的神话传说,妈祖神话改编的电视剧创造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以来的收视神话。但收视神话背后并非国人对妈祖文化信仰的认同,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妈祖》的理解与认知态度是不同的。影视作品的成功是借助于"旧瓶装新酒"的叙述模式,使得影视的模式化运作赢得了成功。这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影视与民俗文化的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4.
"镇国安邦赫赫神功兴大甲,澜平波稳洋洋圣德溯湄洲",台中大甲镇澜宫前的这副对联,生动反映了各地妈祖庙与湄洲妈祖庙之间的密切关系。福建湄洲妈祖庙是供奉妈祖的最早庙宇,在妈祖信仰传播史上尤其据有重要地位,成为海内外上万座妈祖宫庙的共同"祖庙"。妈祖信仰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的尊崇,逐渐繁荣鼎盛。民国以降,祖庙一度失修损毁,但鉴于其在民众信仰中的重要意义,1978年以后又逐渐复建。2009年,湄洲"妈祖信俗"又纳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影响更加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供奉妈祖的庙宇共达六千余座,信众超过三亿人。  相似文献   

5.
妈祖信仰不断地往海外分灵,在新加坡等地建立起多重网络和紧密联系。妈祖信仰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本土化过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妈祖文化传播的国际化与在地化有机融合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妈祖的宗教属性问题是妈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佛教化"的角度,以浙江地区为中心,通过大量明清地方志的记载,考察了明清浙江妈祖信仰佛教化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分析了妈祖信仰在浙江佛教化的原因,指出妈祖信仰与佛教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妈祖信俗"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产生的新名词。伴随着此概念的应用,"妈祖"开始取代"娘妈"、"天妃"、"天后"、"天上圣母"等称谓而成为标准化的名称。以"信俗"代替"祭典"、"皇会"等,则凸显了这一信仰的民俗性本质。作为中国首个信俗类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确立了"立德、行善、大爱"的信仰内涵。以湄洲岛妈祖祖庙为最高组织机构,以各地的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各种不同的祭拜形式,以及相关的传说故事和习俗等,构成了"妈祖信俗"的核心内容。妈祖信俗的重新命名与再定义,不仅证明了传统民间信仰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语境中迅速走向制度化和组织化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山东妈祖庙仅主要分布在沿海和运河沿岸,整体偏少,与沿海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不具备妈祖信仰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同时期兴盛于山东的碧霞元君女神信仰是妈祖信仰在山东传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山东妈祖庙仅主要分布在沿海和运河沿岸,整体偏少,与沿海大省的地位并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不具备妈祖信仰传播的有利条件,而同时期兴盛于山东的碧霞元君女神信仰是妈祖信仰在山东传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2020,(12):F0002-F000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年记者》杂志微信公众号"青年记者"为疫情信息传播研究而专设的栏目"青记观察"推出了80期,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今年,《青年记者》杂志将加大对"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的打造,除了"青记独家"将继续对杂志刊发的优秀稿件进行摘登外,还将推出全新栏目——"青记观察":不再局限于对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的观察和研究,刊登更多对不同热点传播现象的观察性、分析性文章.  相似文献   

11.
妈祖是海内外华人倍受尊重和普遍信仰的宗教传奇性人物,结合新形势,本文力求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规律出发,探究妈祖文化传播新优势、新做法、新形势,以期更好发挥妈祖文化传载中华文化的作用,凝聚人心,促进两岸统一.  相似文献   

12.
乌丙安教授在访谈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回顾了其在民间信仰研究中提出"俗信"概念的背景和过程,论证了民间俗信存在的合理性。在民间信仰类项目申遗过程中,"俗信"的转化运用促成了"妈祖信俗"等民间信仰项目的成功申遗,同时也增强了"非遗"保护中"社区"的主体作用。"妈祖信俗"申遗不仅对于妈祖信仰本身、而且也给其他民间信俗类遗产项目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妈祖在琉球被称作"天妃",是中琉两国共同信奉的海神。明清时期伴随朝贡贸易而日渐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视作维系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中琉两国使臣多次感遇天妃灵应事迹,并将其载入"使录";琉球的天妃信仰及庙宇建造、祭祀仪轨等相应宗教活动也在使臣文献中有所记述。明清"海丝之路"历史背景下的妈祖文化传播经历了"由闽入琉"、"由民到官"的漫长过程。当下的妈祖信仰则将以"海丝"战略与"非遗"建设为双重契机,继往开来地发挥其文化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烟画,以不同于其他文物的大众性特点,流传之广之久为人熟稔。得益于其丰富多样、贴近生活的题材以及日渐升温的收藏投资价值,烟画影响中国人的生活近一个世纪,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野。这其中,烟画出版物以其各自层次、范畴下,对烟画的保护、开发、利用、传播和弘扬,时刻影响着社会中的不同主体,关注烟画、欣赏烟画、解读烟画、研究烟画,从而围绕烟画收藏本身,推出了一系列出版成果,一定程度上创新了"物"之形态文物研究的视野、手段和方法,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元代妈祖信仰传入天津地区以来,在当地得到了长足发展,妈祖由最初的海神转变为天津城市的全能保护神。在与天津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妈祖信仰演化出以天津天后宫皇会为核心的妈祖信俗,它集合了天津建城以来多种民间文艺形式,深具天津地方文化韵味。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就是一部关于天津皇会的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祖信俗的靓丽风采,是研究我国北方妈祖信俗的重要实物。  相似文献   

16.
羿克 《今传媒》2011,(1):36
<正>主持人语:传媒与法研究是《今传媒》常设栏目,本期选取刊登了赢家策略顾问机构研究室专题调研的文章《文化传播视角下西部商事法律服务的第一品牌》;羿克、权俭、梁强的《论大中型项目法  相似文献   

17.
邓璐 《文化遗产》2016,(3):87-94
深圳赤湾天后宫的重建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深圳妈祖信仰的复苏。地方政府与民间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促成了深圳妈祖信仰复苏的重要契机的出现。赤湾妈祖信仰对深圳而言是一个兼具正统性、开放性与灵验性的文化符号,虽然赤湾妈祖信仰经历了政治层面和都市化的冲击,但是这个深层次的文化符号其实一直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之中。改革开放后,政府为发展文化旅游事业,通过运作赤湾妈祖文化,构建城市的文化网络,直接推动了赤湾天后庙的重建。而民间在信仰自觉和信仰需求的作用力下,积极参与赤湾妈祖信仰的建设与实践,促成了深圳妈祖信仰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妈祖信俗”是海峡两岸交流中重要的文化符号,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发现·海神妈祖》(以下简称《海神妈祖》)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的一部讲述海神妈祖的电视纪录片,与妈祖题材的一般神话故事片不同,该片中通过一系列纪实性镜头讲述了一位普通渔家少女如何成长为受众人顶礼膜拜的女神;揭示了历朝历代皇帝对她不断加封褒扬的真正原因;展现了一种跨越千年的执著不渝的民间信仰.其中纪实性的内容实质上就是在用影像为妈祖信俗建档,下文分析其中的纪实性镜头所体现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刊简讯     
正《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以刊登传媒类论文为主的学术性刊物,逢双月出版,辟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化视野、数字信息、广电一线、哲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等栏目,其中以新闻传播和影视研究类栏目为重点栏目。  相似文献   

20.
本刊简讯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1):135-F0003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是由浙江省教育斤主管,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以刊登传媒类论文为主的学术性刊物,逢双月出版,辟有新闻传播、影视研究、艺术研究、文化视野、数字信息、广电一线、哲学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等栏目,其中以新闻传播和影视研究类栏目为重点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