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诚然,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然而当教师的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有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倍加关注、时时赞许;而有的学生则令老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无计可施,要么漠然置之、要么横眉冷对。殊不知正是由于我们总是戴着这副“变色镜”而伤害着那一颗颗一度受伤的心灵。怎样去评价、去对待我们心中的差生呢?这就要靠我们用爱、去抚慰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朱礼 《新课程研究》2007,(11):27-27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当班主任已有多年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好回报。而要得到这种回报,必须作到如下几点。第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  相似文献   

3.
谢荣斌 《师道》2010,(10):12-13
1997年,我开始从事教师工作,自那时起,一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当今时代,到底应该怎样当一名老师?直到现在,这个问题我还继续思索着,并没有完整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诚然,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然而当教师的要真正的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有的学生是老师眼中的红人,倍加关注,时时赞许;而有的学生则令老师感到头痛,让家长无计可施,要么漠然置之,要么横眉冷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颜美 《中学教育》2005,(4):27-29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学生拥有积极、合作、快乐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标,拉近师生距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结合亲身体验的一个教育案例,谈一下这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学校附近有一块沙土地。其实叫它沙地更准确,看上去浑黄的一片,几乎没有泥土。师生们每天从它旁边经过,谁都没有注意过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每个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有时却把学生置于脑后,随意行事。如此,学生问出“老师.您的眼里有我吗”就不足为奇了。  相似文献   

8.
李华 《云南教育》2005,(23):43-43
“做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要以满腔的热忱感染和启迪学生。”  相似文献   

9.
胡文兴 《中国德育》2006,1(8):35-36
我的学生王强经常逃课到游戏厅玩耍,多次劝说无效。一次意外的机会,我发现他特别爱看科技方面的书。于是我灵机一动,希望通过经常借书给他看,把他从游戏厅拉回来。我在图书室借了十本书给他,他从中找了一本翻了起来,其中有一篇《人类的梦想成真了——美国人登上了月球》令他感叹得直拍桌子。两天以后,他还书的时候又借了两本。  相似文献   

10.
教师应该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拥有几分稚气,多些爱,少些威严,融入学生中间。教育需要爱,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需要以心激心,以情悟隋。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用爱去浇灌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1.
从教十多年,虽不敢说是桃李满天下,但师生一起长达三年的摸打滚爬,与一部分同学的确也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情谊。因而,学生们中或学业有成、或事业进步、或同学聚会、或结婚生子,便常常邀我这当年的老师前去助兴。在与这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们的交往中,我发现,在我们的学生走出校园多年之后,刻在他们脑海里,令他们念念不忘,让他们不断回味的并不是当年我教给他们的那些令我得意的所谓知识、方法和技能,而往往是那些曾经触动过他们心灵的东西,换句时髦的话说,往往是那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东西。事例一:“好男不和女斗”学生小F君是我1991…  相似文献   

12.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教育理论中,提出了“心灵教育”的概念。他要求教师“必须随时发现学生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耐心地倾听学生的说明,并细心客观地对学生作出反应。”“弄清一个人的底细,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他正在走向何处——这意味着心理疾病的揭露。”班主任通过品读学生的周记,及时倾听学生的心声、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探知学生心理上的病疾,然后,通过批阅周记,实现师生间的心灵对话,可收到“心灵教育”的良好效果。下面略举几例:  相似文献   

13.
颜美 《山东教育》2005,(3):20-21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学生拥有积极、合作、快乐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标,拉近师生距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结合亲身体验的一个教育案例.谈一下这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不断与学生沟通心灵,拓宽沟通渠道.增强教育实效,提升教育境界.一直是我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但由于目前班级学生多,可供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近些年.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尝试了一条新途径:引导并鼓励学生坚持在家庭作业本上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因情回答。这种“笔代口的沟通形式后来被我们亲切地称为“作业对话”。  相似文献   

15.
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许多老师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吵一顿不管用,苦口婆心地讲半天道理,什么用没有,他还有一堆歪理等着你。"之所以出现这  相似文献   

16.
在众多讨论失败的教育和教育的失败的文字中。针对学校德育的篇章无疑是最多的,也是最为激烈的。很显然,对于德育,对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背景下的德育,学校、教师、家长、全社会都是不满意的。也许,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当前的教育工作中,德育是投入产出比最为失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因工作的需要,教师常常有中途接班的经历,也都经历过那种学生留念原来教师不能与自己相融的难过。其实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这个过程更是痛苦的,他们的心灵一时没有了寄托;作为新老师,不能只是沉浸在抱怨和无所作为中而错过抓住学生心灵的良好时机,必须架起沟通的桥梁抓住学生的心灵,彼此互相融合,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教育面临一个新的课题就是老师与学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到了父辈们太多的关爱与呵护,有的甚至像温室里的幼苗,经受不住生活中的风吹雨打,因而在他们身上不自觉地散发出一股孤独、敏感、脆弱的病态气息,  相似文献   

19.
世界在变小,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心距却在拉大.学校领导总是要求老师多与学生交流,尤其是每次考试后必须找学生谈话,并把谈话人数和次数当作一项硬指标列入教师考评细则.  相似文献   

20.
在教师工作中,我感受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做好教师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