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报如何提升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引导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信息时代的后来者,却后来居上——从1994年互联网接入中国,到2008年中国网民人数达到2.53亿,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成就了网民人数世界第一的地位。我们的手机拥有量业已达到5.5亿,也跃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2.
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工作.发挥好舆论监督功能是主流媒体责任的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媒体变局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化为主导,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推力,直接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媒体结构的重新布局。由此带来的社会语境的开放性、传播渠道的多元性、传播范围的国际性和舆论环境的复杂性等变化,对我国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只有积极汇聚舆论合力,主动维护舆论权威,才能真正形成我国新闻传播的舆论强势,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媒体凭借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迅速发展起来,渗透并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尤其是成了舆论形成发展的重要推手,在舆论引导方面显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点。那么,在进行舆论引导运作时,需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提高对新媒体环境的适应能力,改进舆论引导策略,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舆论环境,彰显新媒体的优势作用。本文将着重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特征和运作策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呈现了新的特征,对高校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新要求,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萌芽期、爆发期和平缓期3个不同的阶段,如何有效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社会舆论环境产生着重大影响.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发源地和放大器,许多话题正是通过网络的传播才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应.准确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数字、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媒介形态和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视觉符号为主要手段,侧重感性信息表达的视觉传播方式,正在不断地冲击着原本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传播范式.在这种传播文化转向前提下,网络舆论构建呈现出了新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曾经,在广告界与广告主之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N年以后,Internet在改变整个人类世界的认知与沟通习惯的同时,也改变着媒体格局,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为企业的品牌传播开启了一扇魔法之门。在变与不变之间,广告主似乎已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以在其他任何领域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越来越成为承载先进文化、锻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平台和传播手段。互联网的即时快捷特点,全球范围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社会阴暗面以及突发性事件,都极易第一时间在网上形成一边倒的社会动员力量。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我国网民数已达2.9亿。  相似文献   

9.
"天上掉下个互联网!"最近在北京大学的一次讲座中,谢新洲教授如此形容道。是的,5亿多网民,几乎人手一部的手机和迅速普及的电脑,不断出现的新媒体平台,都让中国跑步进入了"网络时代"。与此同时,一种与以往舆论环境差异巨大的新型舆论环境也已随之形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的郭美美事件、"7·23"动车追尾事故、佛山小悦悦事件以及今年的北大教授邹恒甫"微博爆料"、陕西"微笑局长"引发的"名表门"等热点事件中,新媒体已开始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指出,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众多热点新闻的首发媒  相似文献   

10.
吕正韬在2012年第4期《对外传播》刊文说,今年以来,在国际舆论场的博弈中,中国,的表现可圈可点。在美国重返亚洲,中俄否决由西方发起的谴责叙利亚议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等重大问题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中国媒体的声音更加洪亮,也更加精细。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架构下信息交流模式的不断进步、交流渠道的不断扩展,网络舆论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网民接收和表达信息途径的多样化、网民群体意见的复杂化。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兴起的微博,不但是Web2.0时代新兴的一种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而且已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安阳卷烟厂围绕总体目标,实施名牌战略,内抓各项基础管理,外抓企业形象塑造,“两个轮子”协调运转,为生产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创出了国优名牌“红旗渠”,经济效益一年一个新台阶。安阳卷烟厂的成功在于: 转变思想观念,确立宣传工作在生产经营中的重要地位 安阳卷烟厂建于1945年,迄今已有55年的发展历史。1995年4月,河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对安阳卷烟厂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新班子提出“实施名牌战略,重振安烟雄风”的方针目标,并将名牌战略的基本思路概括为一个公式:名牌=质量+宣传+促…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的新闻舆论环境是一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以及允许理性争辩的新闻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所关涉的对象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层面:人与人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以及人的观念的世界。要在这样三个层面上构建一种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新闻舆论环境,我们应努力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人的物质成就向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不争论向允许理性争辩转变。  相似文献   

14.
“民族主义问题,毛泽东立了大功:邓小平改革开放三十年,解决了十三亿人的温饱问题,这很了不起现在是民权问题,谁彻底解决了民权问题,谁就要在中国历史上立下一个大功。”  相似文献   

15.
张晓嵘 《新闻世界》2013,(6):108-109
随着民众对社会话语权和知情权的呼声愈发增高,媒体也随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更为显著的作用。媒体的舆论传播在社会热点事件中也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主导了社会舆情的走向,使受众走向误区,并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本文以年初热点话题“李天一事件”为线索,分析事件的舆论传播机制以及所产生的舆论效应,指出媒体在此次报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启示。目的在于让媒体的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让媒体的舆论回归理性,正确引导受众心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从而正确发挥媒体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帆 《新闻记者》2014,(1):84-87
当下中国舆论形态的变动,同时发生在全球化与媒介化两个语境中。一方面,全球化使得国际舆论与国内舆论互动显得更加频繁,舆论形态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媒介化社会中,媒介不仅是一种传播的手段和载体,更日益成为一种社会管理的方式。新媒体为不同的利益主体提供了话语表达空间,为民主增添活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转型中国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这些冲突与矛盾,集中表现在新媒体与群体性事件的结合上。毫无疑问,新媒体加速了社会动员的速度,扩大了社会聚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所具有的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特点是给政府传播带来挑战的因素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政府传播面临的挑战就是:快速、广泛地传播准确可靠的信息。新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政府传播结构。政府传播本身是一种舆论引导模式,具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有五种舆论引导模式:新媒体平台引导模式、政府新闻发言人引导模式、新闻内容引导模式、意见领袖引导模式、客户端引导模式。政府在实践中,需要灵活地应用这五种传播模式,并把它们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舆论引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际时事评论”(简称“国际时评”)在主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但在事实依据、问题意识以及对国内外舆论的引导和影响方面保持不变.通过以中国媒体对“棱镜门”事件的评论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国际时评在表象上的“变”与本质上的“不变”.认识上述“变”与“不变”有利于中国媒体顺应新媒体时代,增强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民间网络舆论场”改变中国舆论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传媒业特别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我们已进入“传媒社会”的新时代。新媒体引导下的时代是一个泛在的时代。泛在时代的传播特点,往往是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具有网状和弥散性特点.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无序性.传播速度呈“爆炸”式,极易迅速产生集聚与放大效应,形成网民情绪高密度的舆论场,这已然改变了中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是鼠年春节前后中国发生的一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舆论引导工作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之一。本文拟通过解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的部分舆情特点和舆情风险,结合央媒及甘肃广电总台在"战疫情"舆论宣传工作中的一些实践,探析如何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下,发掘"反映民声、贴近民心"的内容优势,拓展更为高效的传播途径与形式,"大屏做深做精、小屏突出快与新",切实增强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