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是一项富有道德理想和伦理使命的善的活动。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中国伦理学世纪发展的自觉要求;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追求优良道德是现代教学价值引领的应有之义,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要规约。让教学回归善的本性,使其成为实践优良道德的事业,是教学伦理价值发展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晶."中国特色"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即独特的道德经济观、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独特的生态文明观.它们分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经济之"特"、文化之"特"和社会之"特".深刻而全面地认识"中国特色"的伦理诉求和伦理意蕴,可以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以及美德伦理学分别独立化、绝对化地构成了科学的伦理学的三大不可分离、独立的部分:元伦理学是将伦理学的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方法)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规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目的和意义;规范伦理学则是将伦理学的规范伦理(优良道德之制定)部分以偏概全、独立成为伦理学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脱离元伦理研究,因而使伦理学失去了科学方法;美德伦理学无非是夸大伦理学的美德伦理(优良道德之实现)部分的结果,其错误主要在于美德中心论,颠倒了美德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唐凯麟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基础理论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阐发了"人的二重性决定了人有一种道德的需要","道德是人类实践精神地把握世界的独特方式","商品经济的伦理二重性","当代中国伦理学和道德发展的大思路是建构新的融道义论与功利论于一体的义利统一论"等,形成了系统的伦理学观点.他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开展伦理学的教学与研究,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气派的社会主义新型伦理学.  相似文献   

5.
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代表的传统伦理学难以应对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风险。与之相比,境遇伦理学具有全局性道德思维、强调伦理共同体的价值诉求、突出道德选择的权衡性以及承担自由决断的道德责任等理论特征,能够有效应对人类基因干预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境遇伦理学既注重伦理规范的普遍性原则,又强调原则适用的具体情境,从而实现了伦理规则与技术境遇的融通,为人类基因干预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伦理引导。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个伦理事件,师生关系是追求道德完善的伦理关系。人工智能时代,学校将失去伦理实体的作用,知识传授被智能机器替代,师生之间失去地缘、业缘和类血缘关系,面临着伦理风险。师生关系的伦理意蕴是重要的社会关系,是社会人与人道德伦理的风向标。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守住师生关系的伦理底蕴,建构师-生-智能机器共在的伦理空间,以"爱"为重要交流方式,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道德传授提供伦理保证。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27日,中国伦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在京共同举办了主题为“中国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第四届海峡两岸伦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内地与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的共70多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的关系以及新时期如何传承传统伦理精华、加强家庭道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研讨情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传统伦理与家庭道德在现代社会变迁中的现代诠释与价值提升问题 与会者认为,在当代中国,传统伦理和家庭道德仍有其现…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校伦理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院校伦理建设是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伦理建设”的提法包含了“道德建设”的内容,但似乎又有更加深广的文化意蕴。如果说道德建设只关注个体品德教养及行为规范的遵从,那么伦理建设就要进一步关注个体道德赖以生存的体制、政策和文化等背景。由于高校内部结构复杂,就像个小社会,社会上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高校中几乎都存在。比如,党政管理伦理、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科技伦理、教育伦理、经济伦理、环境伦理、家庭伦理等,这些应用伦理学问题在高校中都存在。这就使得高…  相似文献   

9.
规则、伦理规范、道德责任被认为具有"规范性"特征和要求,对这种"规范性"的理解和解释成为伦理学基本问题之一,也成为当代伦理学理论中道德"错误理论"论辩的一种前提、伦理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争论的根源。规则和伦理规范如何能够提出"要求",因而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事物?这些更基础的问题在于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实质。在制度性事实理论的基础上,一种对规则、伦理规范或道德责任的本体论说明,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错误理论的问题所在,也可能为伦理学中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提供一种"自然化"理论视域。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开创者。他以"仁"作为自己学说的最高范畴,阐述了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注重道德的自我修养;明确阐发了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评价问题,开辟了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先河。  相似文献   

11.
传统伦理学不能全面地说明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诸多伦理问题。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和当代世界文化背景双重维度审视,世纪之交的中国伦理学的理伦体系构建,需要选择和运用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原则出发的问题意识方法、展现道德的价值意义二重性的价值结构方法、整合传统与当代伦理文化的时空结构方法,对道德赖以产生的基础根据的道德本质论、如何实现道德功能的道德实现论,特别是对包含21世纪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一种伦理价值体系、怎样的伦理文化可资借鉴、面对后现代伦理文化我们该预设一种怎样的伦理标准等内容的道德建构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伦理学源于教育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形成于杜威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伦理探究",它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对作为人类生活形式的教育进行经验的分析和价值的辩护。根据这种取向,教育伦理学需要选择和发展适合教育问题探讨的伦理概念和理论、伦理思维和方法,厘清和分析自身的基本范畴和问题,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教育伦理学主要由教育的道德前提、道德要求和道德功能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伦理学发展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初创,经受严重挫折,恢复和发展繁荣四个阶段。其成果是卓越辉煌的,主要表现为毛泽东和邓小平两大伦理思想体系的创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和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等。其失误和不足之处表现在未能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人类伦理思想的辩证关系,存在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条化和在反教条化的同时的某种自由化。总结新中国伦理学50年的经验教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必须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类伦理化的批判继承与越超创新,伦理学学术研究与为政治服务等的关系;同时,面向开放之时代的道德生活实际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很大程度上,百年中国的伦理学研究同百年中国社会及其道德文化的递嬗流变是一致的.进而言之,近代以降的中国学术与中国社会文化几乎有着同样的命运,只不过由于伦理学研究的主题即道德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日常生活世界之独特的价值相关性,或曰,仅仅因为道德伦理之于国民和民族的精神——心理影响的终极性,而使得百年中国的伦理学研究显得格外严峻和沉重,对于这段学术史的任何回忆和反思也因之变得分外艰难.重温作为百年哲学史研究之一部分的伦理学研究,仍使人难免感慨唏嘘.  相似文献   

15.
"道德"概念界定一直是伦理学界讨论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围绕着这一问题的争鸣,学术界主要提出了"规范论"、"德性论"、"主体论"、"活动论"和"综合论"等看法与观点。"道德"概念界定的学理争鸣,既有明显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也有典型的哲学方法论特点;既与伦理学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的讨论交织在一起,又与"伦理"和"道德"两个基本概念区分不够相关。梳理国内学界关于"道德"概念界定的学理争鸣,既可以让我们看到伦理学界对于伦理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完善,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发现在伦理学基础理论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有助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建设研究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资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难题,传统伦理学,一直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占统治地位,已不能满足解决实践中重大道德问题的要求,应用伦理学开始显现。1982年美国伦理学家里查德.T.诺兰等四位学者著《伦理学中的现实问题》、1997年中日学者实践伦理讨论会的论文集《应用伦理学的发轫》都是研讨这个问题的。目前,应用伦理主要涉及的范畴有社会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伦理等。在社会伦理中包括法治伦理、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组织(团体)伦理等。据我  相似文献   

17.
文章力图从哲学的视域在最原初的层次上去讨论建筑师的伦理责任,为了有别于流行伦理学的视域下的道德意义上的伦理责任,它被称为"原始伦理责任".海德格尔在其<筑居思>一文中指出:建筑的本质乃是人之栖居,也即让人是其所是地去存在.他认为"伦理"一词说的并不意味着传统道德意义上的"伦理学",在其<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称自己的伦理思想为一种"原始伦理学".海德格尔的始源伦理学打开了探讨建筑师最根本的伦理责任的崭新视域.如果仅唯美学、唯技术、唯经济等角度去考虑建筑的工程建造,必然会使建筑丧失掉对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聚集,丧失掉召唤人类栖居的场所.为了避免一种无家可归的状态,建筑师必须担负起神圣的原始伦理责任,成为人类生存家园的创造者与守护者.  相似文献   

18.
"人中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极力推崇和倡导的理想人格,富含伦理共同体意蕴.可以从为大众谋利益的奉公观念、自立自强而不自私的自我意识、"摇不动"的"国人气节"等方面加以梳理和阐发.阐发和传承陶行知"人中人"思想的伦理共同体意蕴,有助于改善和加强当代中国学校立德树人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应对当前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美对教育做出良善正当与否的判断,一个重要的标尺就是伦理学的若干原则。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教育的伦理基础。一是作为"人类理想"的教育目的所蕴含的伦理意蕴,即追求优秀和卓越的美德精神、追求崇高和生命意义的人生智慧、追求他律与自律相统一的道德规范;二是教育主体的伦理规范主要指在实践的伦理道德问题中确证了教育主体地位的教师的道德原则;三是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伦理调节、伦理激励、伦理升华等功能;四是伦理道德作为教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核心。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大辞典》认为德性"即道德品质。"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传统儒家学派关于道德德性这一问题有着内容近似的阐述。本文论述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提出的道德德性观点,结合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关于道德伦理的观点,对道德德性作为"适度的品质"与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主线展开比较研究。以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德性论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互通,在学说思想上形成互补,对道德与道德德性问题作出补充性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