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富林 《考试周刊》2014,(69):23-24
对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说理方法,存在不同观点。本文从本体喻体的性质及比喻的作用角度和讽喻的定义及讽喻的故事特点角度否定了运用比喻和讽喻说理的观点,从类比的性质角度论述了类比说理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仅344字,但是文章内容发人深省,而且故事情节完整,妙趣横生,掩卷思其奥妙,可谓层层三叠,蕴藉简峭,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 《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忠言逆耳”,就如“良药苦口”.但“忠言逆耳”并不一定利于行,相反,忠言顺耳则一定利于行,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很好的见证.我们都知道讽谏,又可以叫做“设喻说理”.即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由于讽谏大多是用生动具体的事例说明抽象的道理,所以常常会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变生硬直率为和谐风趣,言辞委婉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精讲课文,《教师教学用书》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部分内容表面上看来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  相似文献   

6.
作为<战国策>中的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历来为人所称道,但多论述其劝谏的艺术性,对其主题思想则少有问津.主题思想是对儒家政治思想的演绎,邹忌是一个具有儒家思想的贤臣形象.但从现存的历史史料来看,邹忌本人是一个多面人物,在论本中被典型化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在重章叠唱似的简短对话中,人物却形神毕肖。故事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仔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发现课本某些注释存在瑕疵。对此,笔者不揣浅陋,择取几例,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不要把语文课上得太像语文课”,两年前,我在《语文教学通讯》上读到毛荣富老师对一些青年教师说的这句话时,就觉得它闪烁着语文教学思辨之光,颇值得寻味。的确,“太像语文课”就把课限定死了,没了个性也就失了灵气。语文教学要讲究“活”,要让学生提得起兴趣;  相似文献   

10.
11.
12.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是能医治疾病的药物都是苦得让人难以下咽的,能令人改过的良言都是刺耳得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并非如此,良药未必都苦口,忠言未必都逆耳,顺耳忠言往往更易被人们所接受,这就需要说话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14.
讽谏国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不容易的事总也要有人去做。齐威王昏庸听不进忠言,使齐国许多大臣忧心如焚。但是由于他们的讽谏方法不妥,威王不能接纳。故使局面颇为难堪。邹忌身为丞相,对威王的昏庸、固执之惰性将对齐国造成的危害比别的大臣更清楚,因此他比别人更焦虑。但是,他比别的大臣头脑清醒。认识到对威王的劝谏是十分必要的,让威王反省自己的过失也是刻不容缓的。可是,威王好大喜功、爱听顺耳话的特性,又不允许他直言忠谏。因此。群臣纷纷谏言失败很久,邹忌也没有贸然向威王讽谏什么。等到他突然从自己对镜窥貌的事件中得到启发后,他才貌似悠闲地去讽谏威王。与其他人的讽谏方法不同,邹忌的讽谏首先跟威王讲了一个自己的私生活故事,使威王听来颇感有味。易于集中思想。当威王心理上解除了反讽谏的防线后,邹忌再循序渐进地将话题引上事先预设的轨道上,等到威王发觉邹忌谈说私情的用意时,邹忌的讽谏已完成了。自然这时威王也无法排除已注入脑海中的邹忌讽谏之言了,思而虑之,他不能不接受邹忌的谏言。  相似文献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美文,除了注意知识性外,我还有意识地挖掘其人文性。先是讨论邹忌为什么能取得讽谏的效果。学生甲: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深谙君王心理的谋士。邹忌曾先后两次讽谏齐威王,第一次借鼓瑟“抱而不弹”的道理,启发齐威王虚心纳谏。第二次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的不易,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并以此来讽谏齐威王纳谏去蔽。  相似文献   

16.
劝说别人,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巧舌如簧,顺风使舵,跌宕起伏,迂回转折;言语冒失,犯上冲突,夹枪带棒,言快语直。其效果天差地别,这里边有很多技巧,登门槛说就是其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第一册(人教版)《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叙事简洁,篇幅短小,却辞约意丰,结构精巧,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19.
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第一册,选录了《战国策》中的一篇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差一点受蒙蔽并由此讽谏齐威王一事,给人以深刻的教育。按照人教社给教师配发的《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认为其主题为:“通过邹忌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同时又指出,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  相似文献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文短,但知识点很多。如:一字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叙事设喻、时间顺序、类比推理等。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不是语文教学的“演出本”。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必要对课文作一系列的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