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冬小麦杂种F128个组合及其8个亲本沉降值进行了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沉降值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均极小,但组合问具有明显的差异,基因作用方式主要是加性,也有部分显性,F1沉降值指数一般接近双亲品种平均值,临优145自身表现好,配合力高,是个理想的品质亲本,临优145/高优503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为材料,按NCⅡ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30个组合的F1代主要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其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的平均中亲优势分别达到96.17%和94.78%,籽棉产量和单铃重具有最大的竞争优势,分别为46.45%和29.67%;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母本中的HN36,96—48和父本中的单4的综合性状较好,为较理想的亲本,有7个组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3.
冬小麦根系pH值变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3个冬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期根系PH,茎基节间PH及根区土壤PH测定和分析表明:在石灰性褐土上,冬小麦根系和茎基部节间PH值为酸性,品种之间有差异,同一品种不同生育期PH值变化也不同相同。  相似文献   

4.
以5个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品种(系)与6个非抗虫棉品种(系)为材料,按NCII方法配制杂交组合,对30个组合的F1代及其中三个组合的F2代的主要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F1各主要性状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单株皮棉量和株铃数的中亲优势分别为22.48%和16.58%;绒长和单株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分别为11.90%和10.07%。F2代主要产量性状有明显杂种优势,生产上仍有一定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四个对生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F1对生频率和单株产量的结果分析 ,认为 :只要F1对生株率达到 5 0 %左右 ,单株产量达到 2 5 0克左右 ,生产上利用对生玉米杂种优势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群的RAPD和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5个籼型杂交水稻亲本进行RAPD和AFLP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小,在0.0589~0.3913之间。15个亲本按类平均法可聚为不育系Ⅰ和恢复系Ⅱ,其中恢复系类Ⅱ又分为两个亚类不含明恢63血缘的Ⅱ-1和含明恢63血缘的Ⅱ-2。类群间遗传距离、杂交表现及优势分析表明三者均为Ⅰ/Ⅱ-1小于Ⅰ/Ⅱ-2,这揭示出当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很难超过汕优63的原因可能在于亲本间遗传基础狭窄,差异小。要提高水稻的杂种优势,在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间配制杂交组合可能是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杂交棉产量的增加,除单株铃数外,铃重增加和衣分也是重要因素。目前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的利用和棉花指示性状的利用等。解释棉花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的假说主要有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染色体组-胞质基因互作假说、上位性效应假说和基因网络假说。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和上位性效应假说占主导地位,学者们倾向于认为,杂种优势的产生是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选用4个材料亲本,按4×4NC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2个组合,对小麦植酸含量的杂种优势及其遗传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偃展4110X淮麦20的中亲优势和超低亲优势最大,偃展4110×CN8081的中亲优势最小,CN8081×小偃986的超低亲优势最小;淮麦20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小偃986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小;植酸的广义遗传力为85.9%,狭义遗传力为32.3%。  相似文献   

10.
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3个玉米育种骨干自交系的单株产量等9个性状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测各性状配合力在P1、P2组亲本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P1组亲本利用潜力大小顺序为178>独321>478>郑653>郑58>中72>9046>洛05>郑32,P2组亲本利用潜力大小顺序为昌7-2>郑22>53选3>豫8701.通过综合衡量,我们认为独321、478、178、昌7-2做为育种骨干系最为适当.  相似文献   

11.
以7个超甜型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1配制组合,研究了超甜型玉米蔗糖性状的配合力效应.结果表明蔗糖性状的遗传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各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特殊配合力效应及其变异幅度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经过对冬小麦幼穗分化与播期的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种幼穗分化所经历的时间随着播期的推迟而缩短,且春性品种变化比冬性品种明显;决定小麦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主要是小麦幼穗分化前期,该期在幼穗分化中占时间最多,且不同品种表现一致;不同品种完成幼穗分化的时期在第早期播种中有差异,中晚期播种中无差异;随着播期的推迟,三个品种的幼穗分化各阶段均向后推迟,在各阶段冬性品种穗分化进程推迟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10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及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千粒重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超过了80%,可以在早代选择,而单株产量、行粒数、穗长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受环境影响大,不利于早代选择;对亲本间的GCA效应和杂交组合间的SCA效应分析表明,自交系L103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行数、提高出籽率等性状上优于吉853,自交系L102-2在降低株高、穗位高,提高结实性,增加穗长、穗行数、行粒数,提高产量和出籽率性状上优于4F1,是综合性状相对较好的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莫惠栋、曹桂英报告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对2002~2003年黄淮南片小麦品种(系)冬水组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邯郸6172、郑表004、新乡9408淮麦20的丰产性表现优良,其Pi(%)和P'i(%)值分别为78.3%、71.9%、71.5%、66.5%和52.5%、48.9%、48.0%、48.4%.(2)参试品系的产量稳定性有极显著差异.百农9711的产量稳定性最好,其Si=2.265.内乡991、郑麦004、邯郸6172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其Si值分别为2.353、2.471、3.162.对照种豫麦49的产量稳定性较好,其Si=3.176.(3)17个试点分辨品种差异的能力大小顺序为宿县=睢县>西北农业大学>岗埠>新马桥>淮海>宝鸡>周口>阜阳>淮阴>涡阳>秦丰农业>徐州>河南省农科院>新乡>濮阳>漯河.  相似文献   

15.
关中西部冬小麦蒸发蒸腾与棵间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蒸发平均约占总蒸发蒸腾量的32%,播种返青期是小麦生长的初期阶段,以蒸发耗水为主,蒸发平均约占总蒸发蒸腾量的65%;返青收获期以蒸腾耗水为主,蒸发平均仅占20%,但蒸发耗水量却与前期相差不大。减少棵间蒸发(E)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玉米改良Reid群自交早代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改良Reid群内 8个自交系 (8112、4 78、5 0 0 3、掖 10 7、792 2、4 112、970 39、B73)组配杂交种的自交后代 (单S1、双S0 )为试验材料从中选择自交系 ,以pho2、pho3为测验种进行配合力测定 ,结果表明 :玉米自交早代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都较低 ,其中狭义遗传力相对较高的性状有穗长、穗粗、株高、穗位高 ;根据测配结果 ,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自交早代有 7- 1>A2 1>3- 2 >1- 2。  相似文献   

17.
高优503小麦品种在10月5日至11月5日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晚播1天,减产4.4kg/666.7m2.施氮量应视播期早晚不同酌情增减,在10~19kg/666.7m2纯氮范围内,播期越早,施氮量应少,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随之增加.各处理组合的产量,以A1B4和A1B3的领先,即10月5日播种、施纯氮10~15kg/666.7m2的产量均超过500kg/666.7m2,其他各处理组合均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