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他的真实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国——一个仍和美国愤然相对的东方大国。也许是仿效马可·波罗700多年前打开中世纪欧洲通向中国大门的冒险之旅,这次绝密行程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经过之后48小时的访问,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40年后,同样炎热的夏日,这位望九老人,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时,隔着浩瀚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大国——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已走过重启交往的"不惑之年",正在致力于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虽然不时仍有争吵和龃龉,两国也从不回避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上的巨大不同。双方都珍视40年前那个历史性时刻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外交部对临时抽调的100多位翻译进行了统一培训,强调"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的接待原则,并设计了一些外国记者可能会问到的敏感问题,如中苏关系问题、党内斗争问题、毛泽东的接班人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3.
孟红 《新闻世界》2008,(3):53-5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中国之行震惊了世界。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乔冠华和美国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受命共同起草《中美联合公报》。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经过层层筛选,中央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第一批大使。他们是黄镇、耿飚、袁仲贤、韩念龙、王幼平、姬鹏飞、彭明治、谭希林、倪志亮、曹祥仁、冯铉。由于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人们都亲昵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这些身经百战、戎马半生的人民解放军正军  相似文献   

5.
《兰台世界》2012,(10):70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7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1972年2月  相似文献   

6.
《北京档案》2012,(2):59
正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他进行了会谈。双方就国际形势和中美关系交换了意见,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这个名字,叫了一百多年,周总理这个称呼,呼唤了半个多世纪.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共和国半个多世纪的艰辛探索,和这个名字相伴,和这个称呼相随……1955年,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在会见过周总理后,说了这样一句话:"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相似文献   

8.
一个以特型演员为主要成员的民间艺术团体,在接受"红色粉丝"追捧之余,游走在历史与现实、商业和文化之间春分这一天,北京伟人风采艺术团的"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林彪""刘少奇"和"宋庆龄"等一行13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南六环外大兴县的"北京优龙  相似文献   

9.
近日笔者查阅了外交部向社会开放的一批1955—1960年间形成的档案,这批解密档案,内容主要涉及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在双边和多边外交领域的有关原则立场、对外交流交往等情况。在查阅过程中,偶然看到了一些周恩来总理宴请国外元首的外交活动档案,我不禁有些好奇,在仔细阅读后,才了解到一段周恩来总理开展“烤鸭外交”的佳话。  相似文献   

10.
有趣的老爹     
《红星照耀的家庭》约请17位高级干部的子女回忆并亲笔实录其家事,展示了共和国领导人真实、生动而又不为人熟知的一面。本文摘自熊向晖的女儿熊蕾写的《有趣的老爹》。  相似文献   

11.
<正>著名作家浩然老师因病于2008年2月20日在北京去世,距今已近两年。每忆及浩然老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对文学青年的扶持、对我个人的关爱,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眼前,令我感动不已,唏嘘不已,怀念不已。  相似文献   

12.
钱君匋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匋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13.
2002年6月18日,我正在河南省漯河市参观几个繁荣经济,共同富裕的村庄,晚上有事和北京通电话,不料却得到一个噩耗,全国广播电视界和新闻界所尊敬的吴冷西同志不幸病故了。在中国的新闻史上.在通讯社、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播媒介都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除了冷西同志,没有第二人了。静夜无语.在深切的悼念之中,他那严肃认真、沉着稳重,奋斗不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的鲜活形象,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4.
"要整体,要块面,要把握主次关系",这是已故画家陈逸飞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认识陈逸飞是在1973年,那时我经隔壁弄堂的长笛演奏家徐仁爱女士介绍,拜上海京剧院邵隆海先生为师学习油画.邵隆海1964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与陈逸飞同在油画雕塑创作室工作.  相似文献   

15.
钱君匐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是一位集篆刻、书法、绘画、装帧诸多艺术于一身的多面手。由于我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就从事中国近现代书籍整理编目工作,几乎天天在小说、散文、诗歌以及文艺论著上看到人称“钱封面”的钱君匐先生设计的封面,故对他早已熟知。  相似文献   

16.
出身农家 ,总觉得“图书馆”三个字对我遥远又陌生。那是城里人的事情 ,只有城里人才有资格去图书馆里借书阅报。而“城”离我们这些乡下人更遥远。虽说县城距我居住的小镇只有四十华里 ,但我的伯父伯母年近花甲了还未进过一趟。记得我第一次进入图书馆是上世纪 6 0年代初。那一年我 13岁 ,考上了县第七中学。不知什么原因 ,第七中学没建在我们镇上 ,却建在了距我们镇12华里的一个名叫“程寺”的地方。那地方既偏僻又落后 ,用“鬼不下蛋”来形容它决不为过。那是一个非常小的乡间小集 ,街长不足 5 0 0米 ,有两间供销门市部和一个小卫生所 ,…  相似文献   

17.
1983年严打公捕大会一九八三年,为了配合全国范围内的严打,我所在的那座城市的公安局搞了一个刑事犯罪罪证展览,我们尚在警校学习的十个女生领命被抽调到市局去做讲解员。在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我们很快就上岗了。这期间,我们跟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去过一次刑场。那一次枪决了19个人,最大的25岁,最小的19岁,这是历史上的一九八三年严打,被枪决的赶上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批从重从快。那也是我第一次去刑场,第一次看枪毙人……  相似文献   

18.
文章怀念张欣毅先生对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的卓越贡献,对张欣毅的才学给予高度肯定,对朋友的离去表示深深的惋惜和思念。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9.
正我的启蒙老师张可王元化先生一生坎坷,做他的夫人可不容易。而我一生最敬重的张可老师,以自己的良好教养和高贵品性,成功地成为王元化先生一生至爱不渝的忠实伴侣。张可是我1951年考入上海戏剧专科学校初级班A组时的表演课启蒙老师。她毕业于暨南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英国文学。18岁就翻译了奥尼尔的作品《早点前》,还亲自扮演该剧中的女主角,在上海法国夜总会演出时好评如潮。她还在《家》和《风雪夜归人》等剧里饰演过主角,很早就展现出了过人的艺术才华。A组同学都以拥有张可老师而庆幸。  相似文献   

20.
8月17日晚21:07恩师刘衍文先生平静地走了,永远地走了,享年101岁.噩耗传来,悲痛不已,民国以来前辈学人于此尽矣.虽说已是百岁人瑞,但心中依旧难舍.一代学界宿儒、上海文史馆馆员、浙江名儒余绍宋弟子、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刘衍文先生,是海内外公认的古典文论泰斗.百年建党,诸事忙碌.几天前,我还想着去养老院看望他老人家,因疫情不接受访客,无奈只好作罢.这或许是我终身的遗憾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