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易》的"革"卦一直以来都被理解为改革、革命,意为将旧有的不合理的制度推翻。但是革卦在讲述"革故"的同时,也讲述了创新的问题,包括创新的动力、价值诉求、原则、方法和目的等。由事物在性质上的矛盾所引起的矛盾斗争和现实的需要是创新的两大动力。"生养万物"、"畅通万物"、"利益庶物"、"成就万物"是创新的四大价值诉求。准确把握时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安排是《周易》革卦所说的创新方法。创新必须要有民众的信任,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创新的伦理对创新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易》的"革"卦一直以来都被理解为改革、革命,意为将旧有的不合理的制度推翻。但是革卦在讲述"革故"的同时,也讲述了创新的问题,包括创新的动力、价值诉求、原则、方法和目的等。由事物在性质上的矛盾所引起的矛盾斗争和现实的需要是创新的两大动力。"生养万物"、"畅通万物"、"利益庶物"、"成就万物"是创新的四大价值诉求。准确把握时机,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新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和安排是《周易》革卦所说的创新方法。创新必须要有民众的信任,同时还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创新的伦理对创新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书平 《现代语文》2006,(12):13-13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事情是这样的:《齐鲁晚报》某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的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一四川女子和一山东夏津男子结婚后,关系一直不和,女方就借回娘家探亲之机一去不回。后来女方回到夏津,向当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男方召集了10多名亲戚朋友赶至法庭表示拒绝离婚,并强行将女方带回家中。《咬文嚼字》上的文章《“抢婚”抢错了对象》认为《晚报》上的这篇文章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并追根溯源地指出抢婚应该是在没有成婚的情况下,通过“抢劫”的方式逼迫女子成婚。  相似文献   

4.
创新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周易》中有着深刻蕴含。《周易》中包含着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统一,归纳和演绎的统一,还有对“象思维”的关注使《周易》具备了实现创新的前提条件,从实象,意象到器物的转化说明了创新的过程。《周易》中的创新思想对科技创新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6.
“通变”一词在刘勰《文心雕龙》一书的《议对》、《通变》和《知音》三篇中运用了“观通变于当今”、“通变则久”、“通变无方”、“乃通变之术疏耳”、“可与言通变矣”、“通变之数也”、“三观通变”等7处,其含义虽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区别,但基本上都是“继承与革新”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通变”也就等同于《通变》、《明诗》和《物色》三篇中的“因革”。正因任何成功的文学创作都是处理好了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的结果,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一书中专列一篇《通变》集中论述“通变”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  相似文献   

8.
9.
金爱华 《现代语文》2006,(7):114-114
据《人民日报》2006年3月16日报道:“学生花钱买版面发表论文,甚至公开剽窃,请人‘操刀’,导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类学术腐败,在高校屡有上演。”另据《体坛周报》2006年3月25日报道:“最佳射手‘迷失’十二码,三丢点球托尼不再操刀。”前一个“操刀”是指代替别人写文章。后一个是指主罚点球。那么“操刀”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课实验已有两年,从面对新课标和现实生活的角度出发,从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出发,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自主、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同时,突出《品德与生活》课的三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11.
“与时俱进”,是我国近几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固定短语。“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了21世纪中国人民锐意进取、开拓前进的精神风貌。这个短语虽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但它简洁精辟,结构固定,完全具备了成语的特征,有不少成语词典已把它收入其中。按理说,一个成语一般需要几十年甚  相似文献   

12.
曾刊于1985年6月《人民文学》的小说《百合花》,谁读了谁说好。作者是著名作家茹志鹃,她别的一些小说也脍炙人口,令人爱不忍释。她小说之所以写得好,得益于读书功夫深,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茹志鹃的书室里,挂则条幅,赫然写着"煮书"二字,道出了她读书的情怀与方法。"煮书"靠的是"火候"。需要有高度的热情和持久的毅力,用心读,下工夫读,要读到家,品出"味道"。  相似文献   

13.
“义”是中国古代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义”表示人的行为规范,如孟子所说,“义”是人的正路。《周易》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义”的内容。“义”与“我”的关系密切,凡“义”必由自我作起。  相似文献   

14.
15.
《中学科技》2008,(6):18-18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人类脑部有一个区域,专门处理关于社会地位的事情,这反映出“我们都是天生势利的动物,即使不求跻身上流社会,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2003年6月第1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著名演说家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该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病句: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这句病句的病因就出在“公诸于众”这个词语上。  相似文献   

17.
“感应”在《周易》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周易&#183;咸&#183;彖传》日:“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之气相感而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察这些互相感应的现象,天下万物的情形就可以明白了。《易》从自然天道推演到人类社会,人伦之义。把抽象的哲理落实在具体的社会人生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释“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一反昔人故说,论完“卦”象持“笔”书于泥板之形,故卦训画。卦袭用结绳记事挂绳之故称,故八卦称卦。卦即挂。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易》理与医理相通:《易》“医”同原,彼此一理。从《周易》古经与《黄帝内经》的思想内(?)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中医治病机理与《周易》古经原理的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周易》与《内经》的成书年代考证了二者的思想渊源,并比较分析了二者观物取象、辨证施治、阴阳虚实、五行制化的理论:论述了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形体与精神的统一的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第九册《教师教学用书》在《囚歌》一诗中,对“活棺材”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活棺材”比喻国民党反动派设置的牢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