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反讽在西方小说中源远流长,但在中国传统小说中较缺乏.直到明清,在长篇小说的创作中,作家才开始较自觉地运用反讽艺术,并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在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作家创造性地运用了大量反讽手法,对中国小说艺术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人物刻画方面,反讽特色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赵洁 《保山师专学报》2004,23(6):45-48,70
分析沈从文在<边城>里描写的湘西世界,进而剖析沈从文的写作动机,揭示出小说<边城>强烈的象征意义.围绕小说<边城>所描写的环境、人物以及文字后面的隐喻,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小说<边城>的文化意义,即小说<边城>充满的幻灭感.  相似文献   

3.
读《西游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语言、人物、情节等多个角度欣赏这部巨著,每个角度都能体会出小说的经典。小说中,文学大师吴承恩拉开人物感知、动机和行为的距离,制造冲突,从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从这个角度引领孩子们走进《西游记》,感受古典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王建琳的小说<迷离的滚水河>的标题,属于非叙事性话语"隐蔽的评论"中的修辞性评论.无论从叙述者的角度,还是从作品人物角度、作者自身的角度来分析,小说标题的叙事态度与小说的整体情感倾向都是不一致的.因此,小说的标题是欠妥的、不够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小说<勒索>的话轮转换,认为人物之间的话轮转换具有展现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和表现人物性格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独特的塑造人物的方法一直是教学关注的重要方面,其兼有人性、神性、动物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成为西游记的一大特色.<西游记>是一部塑造人物形象很成功的名著,更是学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范本.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长期有效的探索,使学生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彬 《华章》2010,(31)
作为小说<西游记>的最主要角色,孙悟空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自小说诞生以来,各个时期的文人学者对其形象给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种种的看法.本文拟从一个现代社会的人的角度出发,对孙悟空形象从诚信原则、不断觉悟及东方精神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其形象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9.
马莹 《文教资料》2008,(13):26-28
俄裔美国著名作家纳博科夫凭借其代表作<洛丽塔>在文坛享有盛誉.对于<洛丽塔>,各个文学批评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看法.文中矛盾对立冲突人物的出现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具有了不确定性,也使小说试图要表现的主题得以深化和多元化.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要大大超出了不同之处.本文试图带领读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重新解读<洛丽塔>,从而显示纳博科夫在人物塑造上的深厚功底.  相似文献   

10.
"三教合一"是明人阐释<西游记>的共同视角,"三教"在清人对<西游记>的文本阐释中则有着从"合"到"分"趋势.其中,以内丹道派的观念阐释<西游记>有着从粗疏到精致,从支离到系统的历史进程,是清代<西游记>文本阐释中的主流,影响相当深远.本文以<西游真诠>、<西游原旨>为个案,参照<西游证道书>、<新说西游记>、<通易西游正旨分章注释>,切入内丹道派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内丹道派与<西游记>阐释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中写了将近二十个笑话,不但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而且使小说雅俗共赏.在小说中,穿插诗词歌赋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模式,但是穿插笑话(有时是小故事),并不多见,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小说中,几乎没有,但在<金瓶梅>中却大量出现,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作者自称兰陵笑笑生,他的名字与笑话应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吉姆爷>是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吉姆爷>文本的新的诠释角度.  相似文献   

13.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14.
惠特曼·阿新是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小说一经出版即引起评论界的争论,阿新这一形象也为评论家所关注.本文拟从姓名、身份认定及言行风格三个角度出发,对这一人物作细致分析,透过这些方面探查人物身上所蕴舍的深意,及作者塑造此文学形象的意图.  相似文献   

15.
雷庭招在其小说<饮碗茶>中再现了美国华裔社群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早期华裔在美国社会身份构建的过程,<饮碗茶>是一部华裔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力求从不同角度关注<饮碗茶>的人物在新的文化背景下身份重建的异化过程,以及身份重建过程中的孤独.  相似文献   

16.
以吴承恩<西游记>为对象,从故事整体框架的物理空间、文本叙事结构中体现出的空间性以及读者接受心理空间三个方面探究<西游记>的空间叙事,为探究<西游记>"心性修养"的主题提供新的注脚.  相似文献   

17.
浅析《西游记》中的女妖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说<西游记>中,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妖"形象多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试图从分析女妖形象入手,探究她们充满魅力的个性,探讨作家在这些女妖个性中所寄予的理想主义光辉,以期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小说本身.  相似文献   

18.
胡适、鲁迅和郑振铎三位先生是现代<西游记>研究开创者.胡适、鲁迅对古版<西游记>评点的批判和否定,以及稍后郑振铎所勾画的古版<西游记>演变关系,都曾为<西游记>论界所赞赏和反复引用.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发现他们关于<西游记>评点和版本关系的论述,多有失误,不足为法.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适合初中生心智特征的名著阅读活动非常必要。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小说类名著,但是往往停留在对情节的猎奇层面,缺少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指导学生读此类名著,最好从传统的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和主题的角度设计阅读实践活动。下面是清华附中初中语文组《西游记》阅读实践活动案例,我想借此案例管中窥豹,发现阅读名著的方法,总结活动设计的原则。我们先给名著阅读实践活动起一个总名称。名称要鲜明鲜活,以表达教师的态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从人到佛的过程,从人间的角度理解是一场悲剧,从佛的角度理解是一场喜剧。小说中的人物情节都如同人间,展现了人类的各种优缺点,是人类心灵的镇静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